康熙平定 ”三藩之乱”后,除了吴三桂,另两个藩王结局如何

Posted 康熙

篇首语:人们视需要为事物发生之“因”,其实,它往往是事物发生之“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平定 ”三藩之乱”后,除了吴三桂,另两个藩王结局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熙平定 ”三藩之乱”后,除了吴三桂,另两个藩王结局如何

清朝入关后33年,清朝迎来最大一场叛乱,此乱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三藩之乱”。所谓的「 ”三藩”就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其中吴三桂是领头羊,但尚可喜未参与叛乱,其子尚之信响应吴三桂参与叛乱,耿精忠也起兵反了清朝。因此,严格来说所谓的「 ”三藩之乱”,应该叫「 ”两藩”,尚之信所属的只是尚可喜部分军队。 灭领头羊 1673年,康熙做出 撤掉「 ”三藩”的决定,吴三桂于当年11月,首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 ”兴明讨虏”的旗帜。吴三桂从云、贵向湖南进军,当时四川、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等省的汉官及汉兵,还有一些农民积极响应吴三桂之乱。 但吴三桂却在湖南落脚,并大修工事,并没有进一步向北发展,这就给了康熙部署兵力的机会。在康熙分化瓦解和进攻下,吴三桂渐渐失去了战略优势,几次败于清军,其实力大减。 本来吴三桂就是一个朝秦暮楚的人,特别他杀了永历帝后,虽然有一些汉官响应他,但大多数汉人对吴三桂并不信任。这就让吴三桂虽有「 ”兴明”旗号,但响应的人太少。吴三桂已经错失了起兵谋反的时机,当时他抓到永历时,完全可以借永历帝之明谋反,如果那时谋反,吴三桂名正言顺,即使他有投降清朝的这一段,也会得到其他的人的谅解。但吴三桂只是一个将领,并不是一个看得长远之人。因此杀掉永历帝后,他再谋反,实际已经没有胜算了。 1678年,吴三桂在清军的追讨下,为了早日实现称帝的梦想,他在衡阳称帝,建国号为周。但此时吴三桂虽然当了皇帝,但他已经是强弩之末,已经抵挡不住清军进攻了。吴三桂不断想甩掉清军,但他如惊弓之鸟,不久病重去世前。吴三桂死前,把皇位传给孙子吴世璠。 吴世璠又坚持了三年,最终在昆明被清军攻下城池,吴世璠自杀。自此,长达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据资料记载,康熙派人寻找吴三桂的尸体,虽然没找到,但也对外声称找到吴三桂的墓地,并掘其墓,向全国各地传看吴三桂的骸骨。这是一种胜利象征。 先招后杀 三藩之乱平定后,与吴三桂同时起兵的靖南王耿精忠、尚可喜之子尚之信结局如何呢?首先来说一下尚之信。 尚之信是尚可喜的长子,尚可喜也是毛文龙的手下,当年与耿精忠一起投靠皇太极。尚可喜对清朝很忠。为清朝南征北战,特别是清朝入关后,他率军征江南,并一路打到广东,后来尚可喜坐镇广州,被封为平南王。 1673年,已经70岁的尚可喜上书康熙帝,请求告老还乡,留儿子尚之信驻守广东。此时吴三桂也上书告老还乡,于是康熙才决定撤藩。但吴三桂接到撤藩令后决定起兵谋反。康熙下令尚可喜继续镇守广东,又加封其子尚之信为镇南王,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 此后尚可喜坚守广东,吴三桂也加紧对他的进攻。并且利用尚可喜与尚之信父子之间的矛盾,买通尚之信,并答应尚之信,事成之后,继续让他为王并镇守广东。 1676年,尚之信发动兵变,炮击清军大营,并派兵把其父的府第也包围起来。并接管了平南王的权力,也接受了吴三桂给他的「 ”招讨大将军”的旗号。尚可喜看到儿子谋反,气得想自杀,后被手下所救,但不久病逝。 但尚之信谋反后,吴三桂不断向其索要银两,尚之信后悔了。当他看到耿精忠也投降,于是向康熙投降。康熙赦免了他的罪过,让他戴罪立功。 尚之信虽然重新归附了清朝,但他也在观望吴三桂与清朝战事,当吴三桂攻韶州时,康熙几次催他出兵迎击吴三桂,尚之信都以广东人心未定为由拒不出兵。此后尚之信又有两次不听康熙的调令,以各种借口不出兵。这实际上就给他后来被杀埋下隐患。 1679年,当尚之信率兵进入广西后,以有病为由,率军返回广东。他怕康熙抄了他的老窝。 1680年,此时吴世璠败局已定,康熙决定收拾尚之信。因为尚之信两个心腹跑到北京告发他谋反的事,康熙派人在武宣捉拿了尚之信,并赐他自杀。 逼降再杀 驻守福建的耿精忠也是实力较强的一支藩王势力。撤藩后,耿精忠看到吴三桂起兵,他不久也起兵谋反。 耿精忠与尚可喜一样都是毛文龙的手下,他们降清以后,清朝给他们待遇很高。但耿精忠看问题就不如尚可喜。耿精忠没有认清当时局势,盲目响应吴三桂。 1674年,耿精忠在福州响应吴三桂,杀了福建总督范承谟,此人是范文程的儿子。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后,大造声势,很快得到一些怀念明朝的人的支持。队伍迅速发展到10多万人。 对于耿精忠的谋反,康熙很恼火,他一边派人把耿精忠的兄弟软禁起来,一边派人劝降耿精忠。但耿精忠反意已决。并派三路大军向清朝进攻。 但由于耿精忠与台湾的郑经产生矛盾,而且他的手下缺少粮草供应,就在沿途进行抢掠,让他失去了民心。 后来耿精忠的手下不断有降清事件,而且最后他被降清的手下所困,不得不再次投降清朝。耿精忠表示以功赎罪,派兵攻打郑经和尚之信。但1680年,耿精忠被手下告发,告他「 ”尚蓄逆谋之心”。康熙招他进京,革去其王位,并以「 ”负恩谋反罪”进行审判。 1682年,明珠认为「 ”耿精忠负恩谋反,罪过大于尚之信。”他认为耿精忠的罪要大于尚之信,康熙下令,对耿精忠及其手下凌迟处死。 至此三藩之乱的主角都有了归宿。总结「 ”三藩之乱”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三藩王并不团结,没有提前筹划,统筹协调。而且藩王反意并不坚定,比如尚可信、耿精忠,反就反了,最后大不了一死,但他们并没有坚强下来,这也给了康熙各个击破的机会。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参考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按左携右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主次、缓急之分,有重点打击对象的。清康熙帝平定三藩,就是抓住主要敌手,各个击破的。“三藩”是指顺治年间派驻云南、广东和福建三地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

为什么一直找不到吴三桂的尸首

吴三桂能够从明朝驻守一关的一方大将,成为降清后最大的外姓藩王,其势力,能力,不可谓不大。就是这么一个外姓藩王,最后却在三藩之乱的时候被杀,就连尸首都找不到。那么,康熙皇帝一直在寻找的吴三桂的尸首,为什

吴三桂造反是为了当皇帝吗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联合其他藩王,发动了三藩之乱,并于五年后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建立了与清朝分庭抗礼的政权。表面看来,吴三桂起兵叛乱似乎是为了当皇帝、分天下,其实不然。康熙元年,吴三

三藩之乱吴三桂的失败,由于两方面造成,康熙的成功就凭运气

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在南方发动兵变。其实康熙撤藩是冒险,从后来吴三桂造反的情势来看,他根本没有想反,至少不是他的主要考虑方向。岁数大了,当不了几年皇帝,儿子又被扣在北京,折腾

三藩叛乱 三藩之乱简介

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

本可以统一华夏 却被你给玩砸了,清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关后为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封云南的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为藩王。1673年

平定三藩之乱的清军三员汉人将领,后来结局如何

吴三桂掀起的三藩之乱,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三藩坐镇南方,揽着枪杆子,搂着钱袋子,辖区官员都以亲信为主,根深蒂固。现在要把拔掉这三棵巨树,必然引起震荡。可康熙没有想到,动乱会如此猛烈。不仅三藩先

三藩之乱因何最终爆发? 三藩之乱的历史背景

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

三藩之乱兵力对比,分析一下三藩的军力与清庭的对比

三藩之乱兵力: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到底有多少兵马从官方的数据上来说,吴三桂当时有5万多兵马。其中包括了五十三佐领,除了这一点,清政府为了安抚吴三桂,又将吴三桂的部将王辅臣提拔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

康熙平三藩实属不义战

康熙十二年(1873年),康熙决定撤藩,这严重触犯了平西王吴三桂等人的利益,引发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康熙为了平叛,共进行了八年残酷的内战,波及近半个中国。按传统观点,吴三桂属于地方割据势力,康熙消灭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