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三藩之乱前期 为什么康熙没有能将吴三桂围困云南呢
Posted 朝廷
篇首语:所谓的成熟、其实就是在不断看开狠多事情之后、更好的生活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三藩之乱前期 为什么康熙没有能将吴三桂围困云南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三藩之乱前期 为什么康熙没有能将吴三桂围困云南呢
康熙为什么没有能将吴三桂围困云南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入关后,为得到一个暂时的平衡,曾将尚可喜、吴三桂、耿精忠三人分封在广东、云南、福建三地担任藩王。三位藩王麾下各有军队人马,掌管辖区,气焰跋扈。尤其是吴三桂,他可以亲自任免委派官员,以至于当时朝廷中还有“西选官”的说法。但是这种平衡在清朝逐渐平定内患,稳固江山后已经无法维持。>朝廷不再把三位藩王当作镇守地方的有功之臣,而是势力过大足以威胁朝廷的新隐患。藩王也清楚自己情况不妙,所以暗中勾连,以待时变。> >当康熙下令尽撤三藩,不留余地时,吴三桂等人起兵造反。那么,在这场大规模动乱初期,清朝是否有机会把吴三桂势力围困在云南呢?这个就要回到当时真实的历史环境中分析。>康熙年间,清朝对地方管辖主要依靠总督、巡抚,以及驻守在各地的八旗军和绿营军。前者掌管军政事务,后者提供武力支持。三藩之乱以前,朝廷这些管辖手段在云南都没有奏效。云贵总督跟云南巡抚确实由皇帝直接任命,对朝廷也忠心耿耿,但是他们处于被架空的状态,手上无权。> >总督、巡抚麾下有一支可以直接管辖的绿营军,如果得到朝廷许可,能够大规模调动军队作战,可是云南军队都是吴三桂亲兵,云贵总督跟云南巡抚根本无法调动。>顺治年间,朝廷又授予吴三桂节制云南内总督、巡抚的权力。无论从表面到实际,那些亲近朝廷的官员在云南都无权。所以,吴三桂在决定造反时,可以轻而易举杀掉他们。> >朝廷也不可能指望绿营军,绿营军本是由明朝降军改编而来,云南地区的绿营军仍由吴三桂统领,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曾经的农民起义军,对清朝本就抱有一定的敌意。>八旗军倒是可以让朝廷放心,可是八旗军人数较少,都是驻扎在全国各地重要地区,据险而守。三藩之乱以前,云贵地区并未设立八旗军大规模驻扎的地方,即便是距离较近的广州、福州,也是在三藩之乱平定后,朝廷才设立广州驻防将军跟福州驻防将军,管辖八旗军。> >三藩之乱初期,云南附近并未大规模驻扎八旗军,即便朝廷想要提前把吴三桂围歼在云南,也无兵可调。所以,在吴三桂打荆州的时候,康熙只能从其他地方调来三千满洲骑兵镇守。>这也是吴三桂前期打得非常顺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云南周围根本没有太多强劲的对手。不过,只靠着三千骑兵,康熙就把吴三桂挡在长江以南,再不能跨越半步。> >不过,即便清朝在三藩之乱爆发以前就在云南驻扎重兵,也无法将吴三桂围困在云南。一方面吴三桂在当地经营多年,实力不可小觑。>另一面,吴三桂在造反以前,选了一个讨巧的做法,他搬出明朝皇族后裔,喊出“蓄发易服,兴明讨虏”的口号。这是一个很有煽动性的口号。> >清朝入关后,虽有开科举的手段,但主要以武力维持,并不得民心。连年动荡,百姓并未从改朝换代中得到实际好处,反而屡遭欺压。>其实,以吴三桂的名声,号召力本来十分有限。吴三桂曾率军入缅甸抓回明朝永历皇帝,并公开杀死,换取清朝信任。> >如果说昔日山海关造反,尚且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辞,那绞死永历皇帝则是很多人心中不可遗忘的仇恨。当初清朝愿意相信吴三桂,让他节制云南地区的总督、巡抚,也是认为做了这等丑事,吴三桂已经无路可退,只能效忠清朝。>谁也没想到,吴三桂还敢腆着老脸扯起兴复明朝的旗帜。当然,吴三桂不会只扯起自己的名号,他除了联系三藩外,还拉上台湾郑家,还有经营多年的外部力量。> >他们未必都想要兴复大明,但肯定都对清朝不满。所以,在很短时间内,南到北,除三藩外,四川、青海、蒙古、陕西等地,先后有人起兵,大有一举推翻清朝之势。这种到处着火的局面,清朝不可能把主要力量集中起来对付云南。>况且,相比云南,西北的局势更危险。毕竟靠近京城,一旦北京有失,康熙蒙难,清朝立刻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到那个时候,才真是个死局。所以,无论从哪种情况看,三藩之乱初期,清朝想把吴三桂提前围困在云南的想法,都无法实现。相关参考
三藩之乱兵力: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到底有多少兵马从官方的数据上来说,吴三桂当时有5万多兵马。其中包括了五十三佐领,除了这一点,清政府为了安抚吴三桂,又将吴三桂的部将王辅臣提拔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关后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后来,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
清朝入关后33年,清朝迎来最大一场叛乱,此乱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藩之乱”。所谓的「”三藩”就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其中吴三桂是领头羊,但尚可喜未参与叛乱,其子尚之信响应吴三桂参
康熙平三藩之乱康熙平三藩之乱在历史上也可谓是赫赫有名。面对三藩之变乱,康熙迅速而果断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康熙王朝》中陈道明饰演的康熙首先,是在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以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在吴三桂举起叛旗
康熙平三藩之乱康熙平三藩之乱在历史上也可谓是赫赫有名。面对三藩之变乱,康熙迅速而果断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康熙王朝》中陈道明饰演的康熙首先,是在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以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在吴三桂举起叛旗
按左携右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主次、缓急之分,有重点打击对象的。清康熙帝平定三藩,就是抓住主要敌手,各个击破的。“三藩”是指顺治年间派驻云南、广东和福建三地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
吴三桂,中后所(辽宁绥中)人,祖籍高邮(今属江苏),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他16岁中武举,在与清军交锋中屡立战功,28岁时已升至总兵(从二品)。崇祯十五年(1642),皇戚田弘遇为巴结吴三桂,
吴三桂,中后所(辽宁绥中)人,祖籍高邮(今属江苏),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他16岁中武举,在与清军交锋中屡立战功,28岁时已升至总兵(从二品)。崇祯十五年(1642),皇戚田弘遇为巴结吴三桂,
康熙平三藩之乱在历史上也可谓是赫赫有名。面对三藩之变乱,康熙迅速而果断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在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以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在吴三桂举起叛旗之后,康熙立即在全国范围之内公布其罪状,处死
康熙平三藩之乱在历史上也可谓是赫赫有名。面对三藩之变乱,康熙迅速而果断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在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以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在吴三桂举起叛旗之后,康熙立即在全国范围之内公布其罪状,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