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弟弟既想当忠臣,又想要权力,无奈实力不允许
Posted 司马
篇首语:成家后,你要明白,你赚钱的速度不仅要快于你花钱的速度,还要快于父母变老的速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司马懿的弟弟既想当忠臣,又想要权力,无奈实力不允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司马懿的弟弟既想当忠臣,又想要权力,无奈实力不允许
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了魏元帝曹奂的位置,成为了晋朝初代皇帝晋武帝。这个事情本来应该是司马家族大功告成的圆满结局,但是有一个人却特别不给面子,让晋武帝很难堪,他就是司马孚。 在所有人都祝贺和逢迎司马炎大业告成的时候,只有司马孚一个人上前拉住曹奂的手流着泪对曹奂说,我到死的那天也是魏朝忠臣,而实际上司马孚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做到了,尽管在整个晋武帝时代因为地位超群加上功劳卓著,司马孚享受了极高的待遇,连司马炎都不敢对司马孚使用皇帝的礼节,但是司马孚的死前遗言依然是: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 这么说司马孚就是一个大忠臣了?其实也不然,因为实际上司马孚获得了自己所有能够获得的利益和荣誉,更为关键的是,在侄子们一步一步篡夺魏朝皇权的过程中,司马孚几乎处在一个透明的状态,没有任何阻止也没有任何表示,除了在诸葛恪进攻合肥的时候前往防御以外,十几年内再无建树,跟司马懿在世时的活跃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因而在很多人眼中,司马孚其实是个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影帝,拿了好处还要好名声,比公开撕破脸皮的司马师,司马昭更加恶劣。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 让我们回到249年,高平陵事件以后过了两年,司马懿就病逝了,而继承司马懿位置的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这个时候司马孚跟司马师的关系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之前司马家的权力虽然集中在司马懿手中,但是作为弟弟的司马孚承担了很多哥哥的职责,与其说司马孚是哥哥的影子,倒不如说司马孚实际上已经可以隐隐的跟哥哥分庭抗礼。而司马懿对自己的弟弟也采取了放权和培养的政策,相反对自己的儿子却没有过多上心,当然也可能是那段时间刚好是曹爽执政期,司马师没有机会进行锻炼。 然而司马懿死后,面对着遗留下来的权力,司马师的态度自然有了根本性改变,相比较其他外部的政敌,自己的叔叔对自己的威胁要更加棘手和更加危险,首先司马孚无论是从资历还是能力都远远高于司马师,而更为重要的是,他比起自己跟魏国的中央朝廷有更加密切而亲近的关系。如果想要清理掉自己用其他人代替未必成功,但是直接用司马孚代替呢?都是司马家,功劳更大,最重要的是态度更加温和,司马师不敢去想,也不愿去想,但是面对自己的叔叔,像对待外人般下手似乎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冷处理,将权力缓慢的从司马孚手中攫取出来,而且绝对不能太过激烈而触怒司马孚,同时也要给他足够多的补偿安抚。 而司马孚的性格似乎也并不是那种特别想要争权夺利的枭雄品行,一方面是从小到的收到的教育让他并不愿意彻底放弃内心关于忠孝的坚持,但是另一方面他的年龄也不足以支撑起他跟年轻的司马师和司马师死后的司马昭竞争,基于两点,他自己也在逐渐的放弃自己的权力,求得一个平安的未来。 因而,将司马孚简单说成是一个小人或者君子,其实很容易犯评论人物非黑即白的错误。司马孚实际上是魏晋时期大家族士人的一个缩影,他们心中有自己的理想和坚守,但是面对家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他们又不能非常明确的做出一个判断,大部分人只能选择家族利益而象征性的无视国家,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内心是矛盾和痛苦的,正如司马孚在遗言中所说:不伊不周,不夷不惠。既不能当周公辅佐君王,又不能当伊尹废除君王,司马孚始终无法做到一个尽善尽美的人,就只能在痛苦中坚持着自己的细节,来完成仅有的体面。 否则,他又何必在高贵乡公被司马昭当街刺杀时公然表示悲痛,又何必说出这番遗言,他的封国安平国又怎么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司马炎废除呢? 说到底,司马孚是个明白人,也是个非常纠结的明白人,他知道怎样做是对,怎么样做是错,但始终就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本心,只能随波逐流的度过漫长的一生。93岁的高寿,在某种程度上对他来说,也许只是一种难言的体验罢了。相关参考
在诡谲多变的魏晋政治舞台上,各色人物袍笏登场,以忠臣或是奸臣的形象示人,而个中形象最为复杂的当属司马孚。他享年93岁,履历了东汉末年、曹魏兴衰和西晋开国三个时期,在很多汗青事件上都饰演了要害脚色,其各
在诡谲多变的魏晋政治舞台上,各色人物袍笏登场,以忠臣或是奸臣的形象示人,而个中形象最为复杂的当属司马孚。他享年93岁,履历了东汉末年、曹魏兴衰和西晋开国三个时期,在很多汗青事件上都饰演了要害脚色,其各
司马恂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大臣,是司马懿的弟弟,当时八个兄弟被人称作“司马八达”,而司马恂则字为显达。司马恂生卒年不详,但很早就去世了。司马懿的弟弟司马恂>司马恂,字显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曹魏大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为自己的国家立下过大功,而且司马懿篡权也是无奈之举,如果司马懿不那么做可能自己就会被杀,难道保命也是一种错吗?但在历史上,后人对司马懿还有诸葛亮的评价差距非常大,基本上都是赞颂诸葛亮,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为自己的国家立下过大功,而且司马懿篡权也是无奈之举,如果司马懿不那么做可能自己就会被杀,难道保命也是一种错吗?但在历史上,后人对司马懿还有诸葛亮的评价差距非常大,基本上都是赞颂诸葛亮,
想当年蜀汉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战场上有过一番的激烈的较量,诸葛亮的优秀军事才能可让司马懿这个未来晋国的奠基者吃了不少苦头。诸葛亮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不是亲生的,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儿子,另
想当年蜀汉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战场上有过一番的激烈的较量,诸葛亮的优秀军事才能可让司马懿这个未来晋国的奠基者吃了不少苦头。诸葛亮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不是亲生的,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儿子,另
司马懿,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临终托孤,委以重任。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 司马懿的忠奸评价 一般人
司马懿乃司马防之子,河内温县人氏,因少有大才而闻名,年仅二十岁便得到了曹操的征召。最开始他并不想赴任,甚至不惜装病,后来受到曹操威胁,无奈加入了曹魏阵营。结果鹰视狼顾的他,最终果如曹操所料,架空了魏室
黄信排在神机军师朱武之后,是梁山地煞星里列第二的好汉,但因朱武虽然能使双刀,武功是比较弱的,强项在谋略和阵法方面,因此,黄信的武艺,在理论上是七十二位地煞里面最高的。但往往却有人质疑这一点,认为黄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