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中流砥柱——僧格林沁击败英法联军第二次对大沽口的入侵

Posted 联军

篇首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清中流砥柱——僧格林沁击败英法联军第二次对大沽口的入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清中流砥柱——僧格林沁击败英法联军第二次对大沽口的入侵

僧格林沁,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双胜镇)人。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道光十五年(1825年),僧格林沁承袭科尔沁扎萨克郡王、亲王,历任御前大臣、侍卫大臣、总理行营大臣等。是道光皇帝最为亲近的大臣。进入咸丰年间。僧格林沁又担任御前大臣,颇得咸丰帝信赖。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入侵等战争,是同治皇帝的肱股之臣。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僧格林沁在山东曹州被捻军袭击,战死于曹州高楼寨。 (1858年)六月,英法两国迫使咸丰皇帝签订了《天津条约》后,又以「 ”修改条约”为借口,企图派兵前往北京。这种肆意践踏大清国主权的行为,为僧格林沁所憎恶。 (影视剧中,那个大骂英国人「 ”妈了个巴子的”僧格林沁) (1859年)六月,英法联军战舰二十一艘、两国士兵两千两百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贺布少将的带领之下,来到了大沽口外,企图从大沽口登陆,向北京进发。英法两国军舰肆意鸣枪放炮,进行挑衅。 此时,负责在大沽口防御的是僧格林沁所带领的蒙古骑兵和满汉官兵。 僧格林沁早已准备就绪,严阵以待。僧格林沁向咸丰皇帝表示,如果敌人胆敢进攻,他将下令还击,彻底击退外国侵略者! 为维护大清帝国的主权,六月二十二日,僧格林沁奉命照会英法两国公使,指定他们在大沽口以北的北塘登陆,不准他们带武器上岸。但英法两国公使傲慢无礼,坚持要武装船只沿白河而上,武装护送公使进京。僧格林沁一忍再忍,还是好言相劝。但傲慢无礼的英法联军固执己见,准备武装进京了。僧格林沁立即准备迎击英法联军的进犯。 (蒙古骑兵抗击英法联军油画) 六月二十四日夜里,英法联军先用小舢板船,驶入岸边,用大炮炸断拦河用的大铁创铁锁链两根、大棕缆绳一根。僧格林沁下令官兵们迅速将炸断的铁链子接好,依旧横栏在河面上。 六月二十五日佛晓,英法联军军舰十余艘排列在河口处,公然升起了开战用的红旗,并有三艘舰船驶入海口南岸炮台之下,直逼河口大铁链处,企图突破中国守军的防线。 火爆脾气的僧格林沁强压怒火,唯恐这一发怒,造成无法收拾的后果。所以,僧格林沁一忍再忍,终未发出反击的命令。但是,英法联军竟然将僧格林沁的这种忍让当做是软弱可欺。敌人的舰船竟然无视于炮口对着他们舰队的大炮,狂傲地在僧格林沁所设置的大炮面前游弋。 下午两点左右,英法联军的舰队开始了冲击。他们的军舰撞断了拦河的大铁链,冲到了第二炮台之处,将守军的第一道障碍物防线突破,并开始炮击大沽口两岸的守军炮台。 僧格林沁已经忍无可忍。他立即下令大沽口两岸守军炮台各营官兵开炮还击,从而拉开了第二次大沽口战役的序幕。 英法联军战船当即向我炮台发炮还击。愤怒的清军官兵们连连发炮,击毁敌船多只,其余敌船,竖起白旗,仓皇向海上炮口射程之外逃去。炮战中,清军阵亡三十二名。 (抗击英法联军油画) 不甘心失败的英法联军绕过清军大炮射界,用小舢板船二十多只,载英法联军士兵从南炮台河岸登陆,用火枪与清军对阵。但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之下,扎赉特旗的蒙古旗兵们勇敢应战;哲里木盟、昭乌达盟的一千多名骑兵立即赶到战场,击毙敌人甚多。由于英法联军不断地登岸,僧格林沁下令这两个盟的马队改为步队,排列于南炮台防御壕沟后奋力堵截敌军。他们让敌人未能越防御壕沟半步。 最后,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这场反击战打了一昼夜,英法联军遭到了惨败,不得不退回到了海上。 在第二次大沽口战役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击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的一次为数不多的完胜。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以豪情万丈的爱国精神,与外国侵略者殊死搏斗。在这场战役中,僧格林沁带领守军打沉敌船五只、打伤六只,打死打伤英国侵略军一千五百七十八人,生擒两人;法军死伤十四人。 直隶总督恒福战后对僧格林沁在这场战役中的评价是:「 ”僧格林沁自上年奉旨办理海防以来,昼夜辛勤,殚诚竭虑,今年正月,又亲至海口驻扎。与士卒誓同甘苦,风雨无间,劳瘁至今,其忠勇朴诚,实为奴才所不及。 (大头喇嘛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参考

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何三万蒙古铁骑败给八千英法联军,原因是什么

在北京有一座几乎被人遗忘的八里桥,在北京当地人的眼中,这是再平凡不过的一座老桥。如今,桥身依旧布满了坑坑洼洼的小孔。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斑驳的痕迹究竟因何而来。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这些坑

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何三万蒙古铁骑败给八千英法联军,原因是什么

在北京有一座几乎被人遗忘的八里桥,在北京当地人的眼中,这是再平凡不过的一座老桥。如今,桥身依旧布满了坑坑洼洼的小孔。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斑驳的痕迹究竟因何而来。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这些坑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图清军在北京八里桥同英法联军激战(绘画)英法联军焚烧后的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谐奇趣正厅第二层平台之一部  第二次鸦片战争(汉语拼音:Di-erCiYapianZhanzheng;英语:

圆明园付诸一炬,只是因为英法联军要给咸丰帝一个“教训”

1860年9月18日中午,英法联军近4000人与清军僧格林沁部约万人大战于通州以南约8公里的张家湾,结果清军大败。9月21日,英、法联军约6000人与清军僧格林沁部、瑞麟部、胜保部约3万人大战通州城南

大清帝国最后的血性

紫竹林,大清帝国的最后战役,最后的血性。1900年,几乎已经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以及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抽干了的大清帝国又一次迎来了洋人的刺刀。八国联军的军靴再一次踏上大沽的时候,40年前的英法联军点

晚清第一猛将,曾大败太平军、英法联军,却被16岁少年活活砍死

僧格林沁,蒙古族人,其先祖为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萨尔。长大后,僧格林沁曾参与镇压太平军,以及与英法联军作战,均取得了显赫的战功,但凭个人战斗力,堪称晚清军队中的第一猛将。令人意外的是,战斗力如此强

英法联军侵华的历史

1856年(咸丰六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3月,英国政府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法国政府任命葛罗男爵为全权专使,率军来华。12月,联军齐集珠江口,共计

英军入侵圆明园后,为了争夺更多的珍宝竟想出如此荒唐的办法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要求清政府立即无条件释放巴夏礼等全部被囚人员,被清政府拒绝。在德胜门外击败僧格林沁、指挥的清军后,英法联军由黄寺直趋西北,随后侵占圆明园。在消灭零星的抵抗后,英

扬威大沽的蒙古王爷,被称为 ”国之柱石”,死后万人空巷

文|青楼大茶壶导读:1858年,英法联军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用枪炮强行撬开中国大门。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以6艘炮艇掩护的陆战队近千人向天津海防要塞大沽口炮台侧面登陆,遭遇清军

大清帝国的败亡――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变革图强的机会

帝国败亡>  清王朝饱受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八国联军再侵入北京的一次接一次的失败;《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瑗珲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