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中,赵军损失45万精锐,可为何30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消灭

Posted 战役

篇首语:愿你在孤独难熬的时光里,始终没有辜负那个拼命的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长平之战中,赵军损失45万精锐,可为何30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消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长平之战中,赵军损失45万精锐,可为何30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消灭

我们知道,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一次规模巨大的战役,是当时两大强国,赵国和秦国,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地区而在长平展开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在战役初期,赵国名将廉颇坐镇长平,秦军久攻不下;但是,因为廉颇的坚守策略遭到了赵王的怀疑,再加上秦军派出间谍在赵国内部散布「 ”不惧廉颇,只惧赵括”的言论,蒙蔽了赵王;随即赵王便将廉颇换下,换上了只懂得纸上谈兵的赵括,其结果就是,在长平之战中,秦军大将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五万,赵军精锐尽失,再无力量抵抗秦国,赵国也从原来的一流国家,沦为了二流国家。 但我们也知道,赵军此时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可赵国真正走向灭亡的时候,却已经是三十年以后。这是为何呢? 长平之战地图 秦军在长平之战取得胜利之后,赵国的力量大为减弱,但这却为秦国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平之战胜利之后,白起为扩大战果,将秦军兵分三路,命王龁率领一路大军攻占赵国的「 ”皮牢”;命司马梗率领一路大军北上夺取太原;白起自己则亲率一路大军准备攻打赵国的首都邯郸,并想在此一举灭亡赵国。 此时赵国精锐几乎已经丧失殆尽,秦军势如破竹,随即攻占了武安、皮牢、太原等地。但也就在此时,赵国和韩国已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感,于是两家合谋派遣使者带领重金奔赴秦国,去游说时任秦国宰相的范雎。随后,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便向秦王建议接受赵国的议和条件。秦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达成和议。 白起——剧照 在合约达成之后,秦王便下令退兵,这才使得赵国免遭灭国之危。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在长平之战后,还有一场邯郸之战。但不幸的是,在邯郸之战中,秦军被赵国与诸国联军击败,但是在此战过后,赵国的实力再次下滑。 此外,赵国除了有秦国这一敌人之外,北边的燕国看到赵国在两次战役中损失惨重,便起了趁火打劫的心思。而我们也知道,赵国和燕国原本就是盟友的关系,但此时燕王不顾反对,悍然撕毁盟约,起兵攻赵。燕王此举彻底激怒了赵国的军民,顿时间,赵国军民上下一心,共同抵抗「 ”背叛者”燕国。结果我们也知道了,赵国军民同仇敌忾,大败燕国军队,并俘虏了燕国的大将乐乘,甚至还一路打到了燕国的首都蓟城。燕王见状,赶紧派遣使者去和赵王讲和,割地赔款之后才算是换得了平安。 廉颇——剧照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了四十五万精锐,在后来的邯郸之战中也损失了不少军队。但是要知道的是,古代战争基本上都是以冷兵器为主,俗话说「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秦国在此战役中也没有好到哪儿去。仅在长平之战中,秦军就损失二十多万。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秦军大败,死伤不下三十万。所以综合下来看的话,秦国军队损失的程度和赵国实际上都是差不了多少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此两次战役之后,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秦国基本上就没有发动太大规模的战役。最重要的是,在秦昭襄王死后,秦国还陷入到了政治混乱之中,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就换了三位国君。其中秦孝文王在位仅三天,秦庄襄王在位三年,直到秦王嬴政上台之后,秦国内部才渐渐稳定下来。 秦始皇——剧照 但我们也知道了,嬴政即位之后,其权力并非在自己手中,一直到秦始皇九年(前238年)的时候,才得以亲政。随后,秦始皇便开启了自己的统一之路,赵国因为依靠李牧才得以在秦国的铁蹄之下又存活了八年,但是李牧死后,邯郸便陷落了。随后赵公子嘉逃亡到了代城称王,又苟延残喘了近七年的时间,直到秦始皇二十五年,即前222年,代城被秦军攻陷,赵国正式宣布灭亡。 所以总的来说,赵国之所以能够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存活三十余年,其根本原因还是在秦国身上。秦国内部的政治混乱,使得它没有精力去征讨赵国!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文献: 《史记集解·鲁仲连邹阳列传》 《史记·秦本纪》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

相关参考

这一数据是真实吗?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赵军

长平之战:先我们不考虑到历史上夸张的问题,《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其中所云“长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赵”,而也有记载赵在长平之战后,所有青壮年几乎损失殆尽.所以秦国60万,赵国45万的数字基

长平之战中赵国方面有什么措施?他们为何要和秦国讲和?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范雎提议,让秦昭王不要自己明确下令给白起,让白起杀死长平之战后投降的那四十万赵军,这样秦昭王就不会承受骂名。秦昭王听了范雎的话后,耍了点小心机,写诏书的时候,故意提出让白起十

长平之战中秦国有哪些有利因素?为何秦国后来又打不过赵国了呢?

  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发生了一场大战,此战最终获胜的是秦国,赵军降军四十万全部被杀。虽说这次战争是秦国率先发动的,但却并不是因秦国而起。  长平之战的发生和上党之争有关,

长平之战秦军赵军主将介绍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长平之战参战方:秦国赵国结果:秦胜赵败参战方兵力:秦国:约55万人,赵国:45万人主要指挥官:秦国:白起,赵国:赵括伤亡:赵:约40万人,秦;约15万秦国和赵国主将对决长平之战秦军

长平之战秦军赵军主将介绍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长平之战参战方:秦国赵国结果:秦胜赵败参战方兵力:秦国:约55万人,赵国:45万人主要指挥官:秦国:白起,赵国:赵括伤亡:赵:约40万人,秦;约15万秦国和赵国主将对决长平之战秦军

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一共有多少兵力?赵军真被坑杀了45万人么?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歼灭战,秦国和赵国派出的总兵力超过了100万人,最后秦国取得胜利还杀了赵军45万人。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当时双方真有派出如此之多的人参加这场战役么?而且秦军也只不过比赵军到处

历史人物 长平之战中赵国方面有什么措施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范雎提议,让秦昭王不要自己明确下令给白起,让白起杀死长平之战后投降的那四十万赵军,这样秦昭王就不会承受骂名。秦昭王听了范雎的话后,耍了点小心机,写诏书的时候,故意提出让白起十

凭什么说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存在谎报战功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长平之战白起将40万赵军降卒一举坑杀,前后杀敌45万。“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两千年来,无数史家文人绞尽脑汁要替司马迁圆这

长平之战后,魏国选择支援赵国,可韩国为何选择沉默呢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用赵括取代廉颇,意图速战速决,结果被白起击败。包括主将赵括在内的四十五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由强转弱,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10月,在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令五大

长平之战后,魏国选择支援赵国,可韩国为何选择沉默呢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用赵括取代廉颇,意图速战速决,结果被白起击败。包括主将赵括在内的四十五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由强转弱,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10月,在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令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