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因桃花诗两次被贬 刘禹锡被认为有宰相之才

Posted 唐朝 刘禹锡 宰相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因桃花诗两次被贬 刘禹锡被认为有宰相之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因桃花诗两次被贬 刘禹锡被认为有宰相之才

古代诗人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纯洁善良,王勃不是,李白不是,元稹不是,刘禹锡也不是。说什么刘禹锡得到重用可以振兴祖国,但昏庸无能的皇帝任人唯亲,不可能重用他……这就属于受迫害妄想了。

刘禹锡的才华自然不消多说,白居易称之为“诗豪”,便足以为其才学定性。唐顺宗是个病秧子,朝政托付给了王叔文,刘禹锡就是王叔文的最爱。

对了,还有柳宗元。

刘禹锡嘴欠到什么程度呢?

仗着做了高官,任意凌辱其他人,满朝文武几乎没有他看得上眼的。

这还好说,毕竟是才子,恃才傲物也算真性情。但他“颇怙威权,中伤端士”(《旧唐书·刘禹锡传》),这说明,就连行为刚正不阿的士子也被刘禹锡他们排挤了。

京城人士非常恶心他们,却又不敢声张,道路以目,私下里称呼他们为“刘柳”。

这是遭了众怒了。

说刘禹锡有宰相才的,是王叔文。

每事先下翰林,使叔文可否,然后宣于中书,韦执谊承而行之。外党则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主采听外事。谋议唱和,日夜汲汲如狂,互相推奖,曰伊、曰周、曰管、曰葛,僴然自得,谓天下无人。荣辱进退,生于造次,惟其所欲,不拘程式。士大夫畏之,道路以目。素与往还者,相次拨擢,至一日除数人。其党或言曰,“某可为某官,”不过一二日,辄已得之。

当然,这是说他们太狂了。

革新自然有革新的好处。

但狂就是狂,所谓党争,并不是说反对派不是什么好人,你革新派就一定是好人。领头羊王叔文被整了,刘禹锡也就滚蛋了。

去哪里呢?

去朗州当司马。

其实就是现在的湖南常德,在那时还属于锻炼官员的地方:

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下基层支援乡村建设,举目四望,没一个可以说上话的,刘嘴贱瞬间就成了刘闷逼,好在风景尚佳,刘高才也就成了刘婉约。

写了许多唯美的作品,的确很棒。

皇帝还是很想重用贤才的,原本想着慢慢让刘禹锡回来,但大家都不愿意。抗议得最狠的,就是武元衡。

之前柳宗元看武元衡不爽(点这里了解武元衡),因为武元衡拒绝加入王叔文的朋党,所以他们就是看他不爽,把人家直接从御史中丞搞成了右庶子,这是革新的新党整治顽固势力也好,还是单纯想统领朝政为所欲为也好。反正事儿是刘禹锡他们办的,现在人家武元衡在中枢,皇帝想用他当宰相,那是门儿都没有的事。

唐宪宗是韩愈文章里所说的明天子(今明天子在上),元和十年,因为记挂着刘禹锡的确很有才能,所以专门对他进行了召还。

刘禹锡接到命令,当时就跳起来了。回到京城,赶上花好月圆联欢晚会,因此写了一首诗,就是著名的《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乍一看,是看不出道道儿来的。

但如果把玄都观换成朝廷,把桃树换成官员,你就懂了:

大家都说桃花美,风景真是好耶!

我栽的桃树都给拔了,新树是我走了以后栽的。

如果还不懂,豆子叔叔不妨简单粗暴地替刘同学直抒胸臆:

呵呵呵呵,一群官员,油光满面。

以前官员的拔擢和打压都是我管,现在朝廷里这么多的官员都是我走了以后上来的。

不愧是刘禹锡,这是典型的欠抽。

虽说唐宪宗很仁厚,但也只能让他滚蛋了。

有多远滚多远。

后来考虑到他还有八十岁的老母需要照顾,还是贬到了连州(广东清远)当刺史,继续磨练,后来几番调动。

在和州,有作《陋室铭》。

言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的自恋是由内而外的,是深入到骨子里的。请回想一下一分钟前我说过的他重伤端士,自以为是,然后回头仔细再看《陋室铭》,是不是感觉他从头到尾都是在自夸?

十年后,刘禹锡终于把唐宪宗熬死了。

新皇帝让他回京做官。

重游玄都观,因此写了《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当时的人们,称赞他的文笔,恶心他的为人:

人嘉其才而薄其行。

为什么呢?

这不是什么文字狱,也不是平白无故就出来的鄙薄,以老刘之前对满朝文武的行为,玄机自然全在诗里。

来翻译一下:

百亩的庭中生了青苔,

桃花落尽了,菜花开。

种桃的道士去哪里去袅?

之前的小刘又回来!

下面是简单粗暴版:

朝廷(因为没有我所以)都荒凉了吧?

官员们不红光满面了,黯然失色了呢!

栽桃树的老皇帝(唐宪宗)去哪里了呢?(显然是死了)

刘禹锡又回来了!

另外,一直深深珍惜他的才学的宰相裴度,试图让他进中枢,但所有人都听说过他的故事,以及,皇帝也看了《游玄都观诗序》:

予贞元二十一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时此观中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红桃满观,如烁晨霞,遂有诗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得为主客郎中。重游兹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翻译:

我贞二十一年当尚书屯田员外郎,当时也来看过玄都观的花和树。那年被贬连州,不久又贬到了朗州。十年后,召还京师,我写了一首诗,被贬,到今天又有十四年了。我当上了主客郎中,重游故地,树都被砍光了,唯有小草和青苔在春风中摇曳,所以再题二十八字。我还会回来的。

“我还会回来的。”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你为宪宗皇帝的死鼓掌,“我又回来了,我写了这首诗后,我还会再回来”,是不是意味着,你期待着再度回来,然后为朕的死鼓掌叫好?

刘禹锡啊刘禹锡。

可毕竟文宗和裴度都是很爱才的,也不贬谪他了,让他在京城工作吧。

累转礼部郎中、集贤院学士。

然而,最终裴度下去了,刘禹锡就没人护着了。因为嘴欠(是真的嘴欠,而不是因为正直)的缘故,他还是被人撵出了朝廷。

晚年跟白居易关系好,多有酬赠。比方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写尽了他的辛酸: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看起来,刘禹锡老刘也是很痛苦的,知道自己被嫌弃了二十三年,却不知道,所谓的两度因为桃花诗被贬,实际上也只是因为自己屡屡嘴贱。

而嘴贱,恰恰是因心直口快。

心直口快,恰恰反映了他的本心。

相关参考

刘禹锡个人资料简介,刘禹锡为何因桃花诗两次被贬

  刘禹锡个人资料简介刘禹锡为何因桃花诗两次被贬  古代诗人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纯洁善良,王勃不是,李白不是,元稹不是,刘禹锡也不是。说什么刘禹锡得到重用可以振兴祖国,但昏庸无能的皇帝任人唯亲,不可能

历史人物 李侍尧因贪污两次被判死刑,为什么两次被乾隆放过

一>1780年正月,春节刚过,30岁的户部侍郎和珅,与刑部侍郎喀宁阿等人远赴云南,办理一件官员贪污案。>涉嫌贪污的官员叫李侍尧,时任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云贵总督。>和珅等人办案的过程就不啰嗦了,总

揭秘范仲淹为何在刘娥太后执政时期多受打击

范仲淹进入仕途后,奋不顾身,敢说敢为。由于他敢于上书言别人之不敢言,不免开罪于皇帝或皇太后。他一生四进四退。前三次被贬,每次出京,都有同僚、亲友、宾客相送。相送的人们对于范仲淹的被贬,不仅仅是同情,更...

杨贵妃为何两次被唐玄宗撵出皇宫? 杨贵妃传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来形容有闭月羞花之貌的杨贵妃,是如何妙曼娇媚,力压群芳的;用“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来形容杨贵妃入宫后,是如何被唐玄宗溺爱专宠的;

唐代宰相被贬后的抑郁之作,以橘树自比,水平超越40000首唐诗

张九龄是唐玄宗年代的宰相,有关那个时代由盛转衰的细节已不必再赘述。张九龄则是在朝堂之上,完整的经历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到后期的转变。唐玄宗励精图治的时候,张九龄也忠君之事,竭尽胸中之才,共襄盛举;而当皇帝

历史秘闻 唐代宰相被贬后的抑郁之作,以橘树自比,水平超越40000首唐诗

张九龄是唐玄宗年代的宰相,有关那个时代由盛转衰的细节已不必再赘述。张九龄则是在朝堂之上,完整的经历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到后期的转变。唐玄宗励精图治的时候,张九龄也忠君之事,竭尽胸中之才,共襄盛举;而当皇帝

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胤礽是康熙最爱的一位皇子 为何他却两次被废呢

爱新觉罗·胤礽为何两次被废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爱新觉罗·胤礽可谓是康熙最爱的一位皇子。然而,这位让康熙颇为喜爱的皇子却两次被废黜,最终,无

汉朝历史 汉文帝刘恒两次被下属忽悠

 汉文帝刘恒两次被下属忽悠   自古以来的官场中人,有能说能干的,有能说不能干的,有能干不能说的,最差的,当属既不能干又不能说的。一般意义上讲,得志的大多是能说能干者,政绩突出,同

汉朝历史 汉文帝刘恒两次被下属忽悠

 汉文帝刘恒两次被下属忽悠   自古以来的官场中人,有能说能干的,有能说不能干的,有能干不能说的,最差的,当属既不能干又不能说的。一般意义上讲,得志的大多是能说能干者,政绩突出,同

历史典故 谢觉哉巧对千年绝句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退之,贞元中进士以后,先后任过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因直言针砭时弊,谏阻唐宪宗,曾经两次被贬。当他谏阻唐宪宗李纯迎佛骨一事时,被贬为潮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