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宰相被贬后的抑郁之作,以橘树自比,水平超越40000首唐诗
Posted 宰相
篇首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代宰相被贬后的抑郁之作,以橘树自比,水平超越40000首唐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代宰相被贬后的抑郁之作,以橘树自比,水平超越40000首唐诗
张九龄是唐玄宗年代的宰相,有关那个时代由盛转衰的细节已不必再赘述。张九龄则是在朝堂之上,完整的经历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到后期的转变。唐玄宗励精图治的时候,张九龄也忠君之事,竭尽胸中之才,共襄盛举;而当皇帝开始昏庸不前,一个忠心耿耿地宰相也就不再被需要。 尽观朝代的衰落,由于封建制度其本质上的缺陷,当统治阶级不再有能力掌控朝政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整个社会都会极大的受到影响,甚至使得一个朝代一蹶不振。而唐玄宗一生的转变,正是诠释这个缺陷的绝佳的例子。 于是张九龄被贬黜,奸相李林甫当权,对上阿谀奉承花言巧语,对下则一手遮天瞒天过海。值得一提的是,李林甫当政的时间,也恰恰是杜甫求取功名的时间,而由于当时朝堂的黑暗,官宦世家出身的杜甫困守京城十年,始终没有得到一官半职,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的不久之前。 言归正传,张九龄遭到贬黜之后,心中自然积攒了许多的怨气无处发泄。在荆州的任上,见到不同的景色和事物就会勾起他不同的心境,「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山山水水,全部变成了他情感的寄托。于是有了他的「 ”感遇十二首”。十二首诗全部用比兴手法,借物抒情,表达了自己坚贞高洁的气节与「 ”信见疑忠被谤”的愤懑。 而在这十二首诗的创作过程中,诗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之前讲过的第一首来看,张九龄还活在怨愤和傲娇之中,朝廷不用我,我也不需要功名来证明我的美好情操,看不到一点想要重新为官的意思。 今天选择的是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七首,久经贬谪的张九龄此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感遇十二首 唐代: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很明显的是,在这一首诗里,张九龄有一点按捺不住寂寞了。也许是眼见得朝廷黑暗吏治腐朽的无力感;也许是自身为国效忠的一腔热血,总之有一种力量在催动着张九龄,让他想要回去做官。 整首诗的意思在第三句和第五句体现的最为明显,而开头所描写的橘树以及它经冬不衰终年常绿的美好品质,只是作者的自比和起兴之用。 「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意思是橘树的高洁足以被推荐给名流贵族从而声名大振,只是因为中间的阻隔艰难实在太多了,其实也就是张九龄在感叹自己想要重回高位,只是之间的阻碍实在太多,令人看不到希望。 「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表面上还是在说橘树,实则是在感叹,一直说要延揽贤才却不付诸行动,老夫我不就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吗? 有意思的是,《楚辞》中收录了屈原的作品《桔颂》,其内容与这首诗大致类似,也是先夸耀了橘树的种种美好品质,其后表达了自己与之类似的清迈坚贞。平时看来不起眼的橘树,却被人们赋予了这么优秀美好的品质,也是我们中国的一大特色啦。相关参考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禁烟的民族英雄,但是你们知道禁烟没多久,他就被贬新疆伊犁吗?那么,他为何被贬伊犁?他被贬后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苏轼是北宋大文学家和书法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就学过好几首苏轼的诗词。不过这些诗词很多都是在苏轼被贬以后写出来的,例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这三篇应
李严,字正方,三国时期南阳人,后改名为李平。李严早年为郡守中的小官,因为能干而被人称道。荆州刘表调李严前往各处任职,后又被刘璋任为成都县令,皆是以才干被人称赞。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李严率军投降
李严,字正方,三国时期南阳人,后改名为李平。李严早年为郡守中的小官,因为能干而被人称道。荆州刘表调李严前往各处任职,后又被刘璋任为成都县令,皆是以才干被人称赞。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李严率军投降刘备,...
导读:在中国历史上,是以文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面孔出现的。文学方面,他倡导古文运动,开启一代文风;教育方面,他注重为师之道,终生诲人不倦;政治方面,他高举儒家思想,拥护中央集权。这些成就,足以让
二战时期,其实苏联科技实力与欧美相比不足,但苏联却特别擅长独辟蹊径搞「”简单粗暴”的武器。二战中苏联首创了世界上第一个自行火箭发射器,这就是著名的「”喀秋莎”。「”喀秋莎”火箭炮是沃罗涅日州的「”共产
历史秘闻 ”简单粗暴”苏式武器经典之作,德美两国都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二战时期,其实苏联科技实力与欧美相比不足,但苏联却特别擅长独辟蹊径搞「”简单粗暴”的武器。二战中苏联首创了世界上第一个自行火箭发射器,这就是著名的「”喀秋莎”。「”喀秋莎”火箭炮是沃罗涅日州的「”共产
杜淹剧照杜淹先后在隋朝、王世充处、唐朝为官,担任过御史中丞、吏部尚书、文学馆学士、御史大夫、宰相等职,参豫朝政,封爵安吉郡公。可以说是一位得到唐太宗器重之人,难怪袁天罡预言他日后扬名天下。袁天罡为杜淹
也许有的朋友一见到本文的题目就大不以为然。但是这段关于中国古代医学的记载来自于中国古籍《列子》。所以大家还是慢慢看下去,而且里面还有比题目更让你惊奇的事哪。让我们先看看原文: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
杨炯的人物生平简介 杨炯(650—692),字盈川,华州华阴(今陜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唐初文坛“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10岁应神童试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