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侍尧因贪污两次被判死刑,为什么两次被乾隆放过
Posted 总督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侍尧因贪污两次被判死刑,为什么两次被乾隆放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侍尧因贪污两次被判死刑,为什么两次被乾隆放过
一>1780年正月,春节刚过,30岁的户部侍郎和珅,与刑部侍郎喀宁阿等人远赴云南,办理一件官员贪污案。>涉嫌贪污的官员叫李侍尧,时任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云贵总督。>和珅等人办案的过程就不啰嗦了,总之,最终查明李侍尧贪污受贿属实,涉案金额还很巨大。计有各类金器5400余两、珍珠2000余颗、宝石140余块、玉器1000余件,以及各类名人手卷、画轴、墨迹等共200余件,总价值折合成银子约35000余两。>那段时间,乾隆皇帝正在大力澄清吏治,掀起反腐风暴,没想到就有人撞到枪口上来,自然很是生气。他当即传谕怒斥李侍尧:“侍尧身为大学士,历任总督,负恩婪索,朕梦想所不到!”>此前,和珅拟定的初步处理意见是“斩监侯”。不过,如何处理李侍尧这样的高官,要经过大学士、九卿商议。大学士、九卿商议的结果是“斩立决”。>眼看李侍尧项上人头不保。这时候,乾隆皇帝却有意放他一马,下旨让各省总督、巡抚们议定。江苏巡抚闵鹗元深知乾隆皇帝的心思,上奏称:“侍尧历任封疆,干力有为。请用议勤议能之例,宽其一线。”>乾隆皇帝一看:正合我意。于是,顺水推舟地下旨,将“斩立决”改为“斩监侯”。死刑立即执行变成了死缓,李侍尧躲过一劫。> >二>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项上人头还在,何愁没有翻身的机会呢?>一年不到,李侍尧就东山再起,“我李侍尧又回来了!”>1781年,甘肃发生叛乱。乾隆皇帝派大学士阿桂前去视察,同时,趁此机会让李侍尧复出。一年前,李侍尧已经被革除了所有职务和爵位。乾隆皇帝便特别下旨,让李侍尧以三品顶戴、孔雀翎的身份前去甘肃管理军事。>别说,这李侍尧运气还真好。他刚刚抵达甘肃,甘肃就发生了一场官场地震:号称“清朝第一大贪污案”的“甘肃冒赈案”爆发。该案中,一批官员以赈灾济民的名义集体私分巨额公款,达281万两银子之多,让乾隆皇帝气得发抖,直呼“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官官相护之风,至于举朝皆然!”陕甘总督勒尔谨被赐自尽,计有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县官员113人杀头的杀头、下狱的下狱、降职的降职。>勒尔谨死后,陕甘总督出现空缺。乾隆皇帝命李侍尧代理。不久,又发给他现任品级(正二品)顶戴,加太子太保衔。>李侍尧又以一个崭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政坛。> >三>哪想李侍尧还没高兴多久,又出事儿了!>李侍尧代理陕甘总督任上,甘肃一带一直很不安宁。各地叛乱此起彼伏,真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都快4个年头了,李侍尧还没有彻底将甘肃平定。乾隆皇帝很是焦急,命大学士阿桂、兵部尚书福康安前去平叛。>福康安到了甘肃,第一件事就是弄李侍尧。他揭发李侍尧玩忽职守。再加上此前就有人控告李侍尧在担任两广总督时贪赃枉法。两罪齐发,李侍尧又被抓了回来。那时候,乾隆皇帝正在热河避暑,他召集王公大臣商议处理办法,商议的结果是“斩立决”。>乾隆皇帝再次犹豫了,还是不想弄死李侍尧,下令将“斩立决”改为“斩监侯”。>李侍尧又保住了一命。>在乾隆皇帝的加持下,李侍尧很快就被释放,署理正黄旗汉军都统、户部尚书。此后,历任湖广总督、闽浙总督,官运依然亨通,俨然政坛一颗常青树。> >四>李侍尧两次被判斩立决,又两次被乾隆宽恕,原因何在?>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办事颇为精明能干。江苏巡抚闵鹗说他“历任封疆,干力有为”,并非溢美之辞。>李侍尧在担任两广总督期间,向朝廷提出了很多有利社会的建议,几乎都得到了批准。清朝时期,广州是中国唯一允许开展进出口交易的地方,经常与各国商人打交道,很容易出纰漏。李侍尧将各种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清朝时,从朝廷“空降”的官员很少懂地方经济的,李侍尧是少有的例外。他在担任湖广总督时,发现许多淮盐商家哄抬价格,导致民生艰难。李侍尧上奏朝廷,建议对食盐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即在食盐成本价的基础上,上浮一部分作为盐商利润,然后固定下来。此举实施后,平抑了食盐价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李侍尧贪污的方法很巧妙。李侍尧从不主动索贿,更不会向用公款和善款伸手。他最喜欢在上贡给乾隆皇帝的时候“揩油”,雁过拔毛获取好处。>据统计,李侍尧从1752年任热河副都统起,到1780年第一次“下课”,28年间共上贡129次。最多一年上贡9次。这些上贡的贡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价值不菲,当然不会是李侍尧自掏腰包。就凭每年1万多两银子的合法收入,李侍尧也承担不起。来源就是从当地老百姓头上搜刮。对于这一点,乾隆皇帝心知肚明,所以怎么可能对李侍尧痛下杀手呢?>而且,有时候乾隆皇帝会让李侍尧帮他解决棘手的问题。1777年,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病逝。为了表示孝敬,乾隆皇帝下诏制作一座金塔,盛放皇太后的头发。是为“金发塔”。制作金塔有1200两金子的缺口,乾隆皇帝又不想从国库支取,怎么办呢?最后交给李侍尧处理。李侍尧为乾隆皇帝填上缺口。按照李侍尧的收入,怎么可能拿出1200两金子?只能是一个字:贪。>综上所述,得出结论:只要是替皇帝办差,适当贪污点,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如果不是这样就敢去贪污,就像前面所说的勒尔谨那样,只能是死路一条。>【参考资料:《清史稿·卷三百二十三·列传一百十》等】相关参考
汉文帝刘恒两次被下属忽悠 自古以来的官场中人,有能说能干的,有能说不能干的,有能干不能说的,最差的,当属既不能干又不能说的。一般意义上讲,得志的大多是能说能干者,政绩突出,同
汉文帝刘恒两次被下属忽悠 自古以来的官场中人,有能说能干的,有能说不能干的,有能干不能说的,最差的,当属既不能干又不能说的。一般意义上讲,得志的大多是能说能干者,政绩突出,同
李侍尧是乾隆朝重臣,出身名门,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父亲是户部尚书李元亮,隶属汉军镶黄旗。 人物档案 姓名:李侍尧 别名:李钦斋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旗籍:汉军镶黄旗 所处时代:清
李侍尧是乾隆朝重臣,出身名门,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父亲是户部尚书李元亮,隶属汉军镶黄旗。 人物档案 姓名:李侍尧 别名:李钦斋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旗籍:汉军镶黄旗 所处时代:清
作者:魏士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朱德总司令是我军的缔造者,享有崇高的威望。他高风亮节、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大智如愚,没有一点官威做派。即使是旧军队时,他也和官兵打成一片。成为红军总司令后,更加倡导官
杨玉环原是唐明皇最宠爱儿子寿王的媳妇,要把她变成自己的枕边人,还真是费了一番心思。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有心,不要说是帝王家的女人,就是天上的嫦娥也要想法子给调教一番。唐明皇最终和杨玉环光明正大的在
李侍尧,字钦斋,清代乾隆朝名臣。他宦海沉浮多年,几起几落,《清史稿》中说李侍尧“屡以贪黩坐法,上终怜其才,为之曲赦。”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玄机?且容我们慢慢道来。(李侍尧朝服像)李侍尧出身名门,其先祖是清
刘禹锡个人资料简介刘禹锡为何因桃花诗两次被贬 古代诗人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纯洁善良,王勃不是,李白不是,元稹不是,刘禹锡也不是。说什么刘禹锡得到重用可以振兴祖国,但昏庸无能的皇帝任人唯亲,不可能
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胤礽是康熙最爱的一位皇子 为何他却两次被废呢
爱新觉罗·胤礽为何两次被废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爱新觉罗·胤礽可谓是康熙最爱的一位皇子。然而,这位让康熙颇为喜爱的皇子却两次被废黜,最终,无
世界近代史··布朗基法国近代革命家,空想社会主义者。一生忠于劳动群众的解放事业。曾参加和领导过多次武装起义,两次被判死刑。一生从事革命活动50余年,有37年是在监狱中度过的。1871年3月18日起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