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征服西域并不是为了打通丝绸之路,而是这一原因
Posted 汉武帝
篇首语:不学习历史的人注定要重复错误。——丘吉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帝国征服西域并不是为了打通丝绸之路,而是这一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帝国征服西域并不是为了打通丝绸之路,而是这一原因
公元前139年,在西汉建元时期,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百余人,自长安出发,取道河西走廊出使西域,打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为七十多年后,汉王朝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奠定了基础,张骞本人,也因杰出的贡献,被封为「 ”博望侯”。 西域都护府 在这段历史中,很多人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归纳为两种:一是恢复被匈奴切断的丝绸之路,打通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其二是联合西域诸国,共同征伐汉王朝最大的对手——匈奴。 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原因,也是流传最广的打通丝路说。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小的有疏勒、精绝(《鬼吹灯》中的原型)等国,人口不过三四千,大的诸如楼兰,人口亦不过一万多人,整个西域人口加起来也未必有一个长安城那么多,且西域诸国大多以绿洲农业为主,这样的人口规模和生产力水平,很难支撑起如此庞大的贸易,让汉帝国不惜持续耗费大量兵力和财力也要维持。 有人说,丝路的主要贸易是通往安息和古罗马,对其输出价格高昂的瓷器和丝绸,但向西的道路便是险峻的天山和帕米尔高原,在交通和生产水平较低的古代,如此险峻的地势,又能容纳多少运输量?不然罗马的凯撒大帝何至于为穿一件丝绸长袍就嗨上了天?打通丝路只是顺带的产物,并不是汉帝国将西域纳入版图的主因。 汉帝国 第二种说法是联合西域诸国,共同征伐匈奴。没有错,汉武帝兴师动众命张骞出使西域的初衷确为联合大月(rou)氏(zhi)这一匈奴宿敌,但张骞到了之后发现,大月氏早已被匈奴人打服了,已不具备进攻匈奴的实力,但汉武帝以及他的后继者们,却仍然还是要在西域苦心经营多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帮助西域诸国摆脱匈奴压迫,这显然是赔本的买卖啊? 还有人也许会说,扩大帝国的战略纵深,护卫长安,这么一看,似乎有点道理,但仔细推敲,会发现这完全是扯淡。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命霍去病取道陇右,夺取河西走廊,加之始皇帝修建的万里长城,从那时起,匈奴再无力威胁长安,顶多在长城沿线来个抢劫什么的。在匈奴的民歌中就念道:「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这是汉武帝对整个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之一,中央王朝第一次将这个战略要地纳入版图。 河西走廊 祁连山和焉支山指的就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有多重要呢?让一向不喜说话只会打打杀杀的匈奴人也发牢骚?我们不妨看一下整个中国古代史:公元前771年,西戎从河西走廊的雍凉附近大举进攻镐京,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身首异处,西周因而灭亡;秦始皇横扫六国后,匈奴人从月氏人的手里夺取了河西走廊,直接威胁咸阳,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修建了名垂千古的万里长城;唐朝时期,吐蕃夺取河西走廊,切断唐帝国和安西、安北都护府的联系,兵锋直指长安;宋朝,西夏人夺取了陇右(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宋王朝从此失去了唯一的战马供应地,燕云十六州成为了永远的梦想。 霍去病时代之后,当土地肥沃、战马优良、地势险要的河西走廊牢牢地掌握在汉帝国手中时,匈奴已然丧失了威胁长安城的能力。 汉帝国之所以苦心经略西域,只有一个原因:切断匈奴人仅剩的粮食补充地,彻底让匈奴人消逝,中原王朝打了几个世纪,死了多少儿郎?这等仇恨唯有亡国可雪。 当汉武帝对匈奴人彻底吹响进攻号角时,汉匈边贸交易完全停止,粮食不足的匈奴就只能极度依赖西域诸国的粮食和物资,在汉昭帝时期,粮食短缺的匈奴人甚至派遣4000骑兵去车师国种地来解决粮食危机,没错,派骑兵去种地。 此外,在匈奴人的威胁下,西域还给匈奴提供了一些兵器等军需物资,匈奴甚至在西域各国收取赋税,这些对于汉朝来说都无足轻重,但对于西域确是不可或缺的,失去了西域的这些供应,匈奴人迎来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灭亡,这才是汉帝国经略西域的根本原因! 公元87年,已经被汉帝国打的奄奄一息的北匈奴被鲜卑人偷袭,优留单于被杀,匈奴58个部落、20万平民和8000士兵尽归东汉,残部西迁,历时200余年的汉匈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但广袤的亚欧大草原,却并没有因此而陷入平静,一个更纷乱的时代陆续到来,鲜卑、回鹘、契丹、蒙古……一个又一个草原部落在此崛起,进而席卷天下,而那支几乎被中原王朝所忘记的匈奴残部,也在两百多年后,改头换脸为「 ”匈人”,突然出现了东欧大草原,给欧洲人带来无边噩梦,将欧洲推向黑暗的中世纪深渊,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名号至今被欧洲人所传唱。相关参考
...罗马和帕提亚帝国,另一端是汉帝国的、横跨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开通起,沿塔里木南北两缘绿洲上排列的印欧诸小国就开始有了相当大的商业重要性。事实上,匈奴与中国人为控制这些国家而互相争夺,前者从这些王国以北的...
丝绸之路的历史: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
提到丝绸之路,就不能不提匈奴人,因为匈奴人是丝绸之路开拓中最大的绊脚石。张骞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虽然任务没有完成,却开通了一条通往西方世界的道路。
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治理国家,不仅解除了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大一统的交流。>> 汉朝建立初期,由于国力虚弱,急需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东汉初期,有一位受命出使西域,经过艰苦斗争,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历史上继张骞之后,为促进中西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英雄,他就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名叫班超。汉
南美洲和北美洲印第安人的差异性虽然,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文明程度更高,并拥有较为统一的国家和组织(如印加帝国、阿兹特克帝国等),但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国家在西班牙征服者的攻势下,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其速
唐太宗为什么要征服高句丽,不是为了自己的欲望,原因其实很简单
唐太宗为什么非要做这件事,其实不是满足自已的欲望在北京城外。有一个非常大的寺庙,名字叫做法源寺。这是当年唐太宗所建,他亲自率兵,出征高句丽,结果时间太长,被拖入泥沼中,很多人战死,尸体扔在异国他乡,于
大宛国都贰师城出产一种能够日行千里的名马:「汗血马」。汉武帝为了征服匈奴、打通西域,必须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对于优良品种的好马,总是梦寐以求。为了「汗血马」,不惜用黄金打造两匹骏马,派遣使者到大宛国换
1.“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简短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历史上最伟大的、常常也是最有利可图的事业,并不是创建一家企业,而是建立一个帝国。如果时光倒流,我们在1170年的漠北草原上遇到这个九岁的孩子,根本无法预见到他未来震惊世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