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白登之围

Posted 刘邦

篇首语:时间是把锋利的刀,成全过我的疯狂,也粉碎过我的梦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邦的白登之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邦的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 前202年,刘邦消灭项羽势力,在各路诸侯的支持下成为皇帝,国号汉,这标志着汉朝的开始。汉这个名字来源于项羽分封刘邦的封地汉。 各种事实显示异姓诸侯王是靠不住的,包括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王,逐渐地削弱各路异姓诸侯的力量成为刘邦的主要任务。主要通过迁移诸侯封地,削弱诸侯力量。部分诸侯在刘邦削弱诸侯力量战略的方针下,被迫造反,对于力量强大的刘邦来说,也没有什么可怕,甚至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这可以彻底拿下这些诸侯。军事家韩信从王变成候,这还不放心,骗到长安软禁起来。刘邦对异姓的封邦建国就这样的逐渐结束了。跟着感觉走的刘邦,不可能建立类似周朝的封邦建国体系,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封邦建国体系高度不稳定,刘邦不可能选择这样的体系。刘邦只是为了与项羽竞争,策略性的搞了一些针对异姓的封邦建国内容,既然是策略性的,这意味着在刘邦占据完全优势以后,异姓的封国会被逐渐的消失。 从颍川(现河南中部)迁移到山西北部的韩王信(战国时期韩国国王的后代,不是军事家韩信),在刘邦结束异姓的封国战略环境下,前200年投靠匈奴,这可能是刘邦结束异姓封国的战略带来的最大危害。 刘邦亲自率领汉朝大军平定韩王信的叛乱,势如破竹连续打败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但这似乎是匈奴的诱饵。轻敌冒进的刘邦大军在平城野外被40万匈奴(此时领导匈奴军队的就是那个为了篡权,先射杀爱妾,后射杀父亲的冒顿单于)骑兵切断退路,形成包围趋势。刘邦大军迅速应变,占据附近拥有森林和水源的白登山,居高临下与匈奴骑兵对峙,这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围。这显示刘邦打仗确实不行,不过刘邦的将士水平是很高的,虽然在7天内没有突围成功,但也抵御住了匈奴的围攻,双方处于一种无奈状态。汉朝的援兵在逐渐的到来,再僵持下去,匈奴军队将处于很不利状态。如果汉朝军队里外夹击匈奴骑兵,是很有希望大败匈奴的,但是汉朝被围困的是皇帝刘邦率领的军队,在暂时并不稳定的汉朝,与匈奴僵持下去,这种赌注也很大,至少刘邦不愿意赌。在这样的状态下,双方谈判妥协,匈奴骑兵让开一条路,汉军脱围,匈奴骑兵返回大草原。 白登之围之后,汉朝意识到自己的衰弱,主动与匈奴和亲,这个外交战略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期。和亲时期,匈奴经常违背协议,侵袭汉朝,但也没有更大规模的侵略汉朝,双方基本处于一种比较和平的状态。 发生在前200年的白登之围,这仅距巨鹿之战8年时间,华夏人的内斗导致边防力量薄弱,比如,巨鹿之战被歼灭的王离军团,之前就是防御匈奴的秦朝边防军主力。经过秦末战乱,匈奴掠边效果很好,以及,边境诸侯在刘邦消灭异姓王的高压政策下,比如刘邦亲信卢绾在做上诸侯王以后也被迫反汉,带领大量人员物质投奔匈奴,促使匈奴获得大量战略物资和先进知识技术,匈奴骑兵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军事战略战术水平也随之提高,这就是突然产生的匈奴问题的重要原因。从此,来自北方游牧人口的威胁成为华夏人口断断续续的持久恶魔。因此,白登之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是汉族祖先需要面对的生死攸关的新事物的开端,而不仅仅是汉朝和亲政策的开端。 我们必须清楚,那时的游牧地区人口数量与汉族地区人口数量的悬殊程度没有现在大,比如,那时匈奴地区近200万人,可以组建40万人的骑兵军团,而当时汉族地区人口数量大致在1600万附近。 白登之围显示了华夏武装在秦末大起义与楚汉相争中严重衰落。在战国时代,一个小诸侯国就可以抗御游牧人口,仅仅几十年过去了,领导几乎全部华夏地区,可以运用几乎全部华夏地区力量的汉朝却难以大败匈奴。 白登之围是很好的歼灭匈奴大批骑兵的好机会,因为与游牧部落主力见面是很难的事情,这也是华夏军队难以大规模歼灭游牧骑兵的重要原因。几十万汉兵却没有打退人数略多一些的匈奴骑兵,这确实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在正常情况下,一万华夏士兵与一万游牧骑兵对决,游牧骑兵是不会占便宜的。 秦朝时期,华夏地区有人口2500万左右,经过秦末起义与楚汉战争,到白登之围时,华夏地区人口数量下降到1500万至1800万之间,减少了近千万人口。 白登之围时的汉朝人口数量相对秦朝或战国时代至少减少三分之一,仅仅从人口数量角度看,华夏综合力量大约只是战国或秦朝时期的一半,但是战争对男性的消耗非常大,这些减少的人口以男性为主,这导致当时华夏综合力量相对战国或秦朝时期的综合力量就小多了,而不仅仅是二分之一了。战争对各种基础设施的破坏很大,比如对水利设施的破坏,交通的破坏,各种财富的毁灭,比如耕牛的大幅度减少,以及各种生产能力的大幅度下降,也进一步带来华夏地区力量密度或总力量的下降。 各种生产能力的大幅度下降带来军队装备水平的下降,促使单位数量军队力量的明显下降,在战斗时,也就是带来军队力量密度的下降,降低了军队的各种攻击力或防御力。秦朝时期东方六国人口的基本军事训练消失,军事知识的普及也不再进行,学校关闭,教育的普及程度在下降,这导致军人素质明显下降,明显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军队力量密度下降。这种种力量下降,应该是产生白登之围的潜在原因,也是白登之围,汉军没有能力趁机大规模消灭匈奴骑兵的潜在原因。 如果白登之围时期,华夏地区实力只是相当于战国后期综合力量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整体力量也是很大的,已经超过战国后期的赵国综合国力了,接近秦国综合国力了,抗御或歼灭送上门的匈奴骑兵是不成问题的。但事实上为何不是如此呢?原来是由于秦末战争或楚汉之争或刘邦消灭异姓王带来的战争导致华夏地区部分人口流落匈奴地区,结果很严重。这带来华夏地区知识技术对游牧地区的大泄露,以及战略物质财富,比如金属武器的大量流入游牧地区,促使匈奴骑兵装备和战术的长进,这可能会促使匈奴骑兵整体力量倍增。这样双方力量的变化,自然可以解释实际发生的白登之围了。 这次华夏地区知识技术对游牧地区的大泄露,也许应该是第二次大泄露了。第一次是华夏人口移民北方大草原,形成匈奴人的远祖主体。北方大草原真正的游牧生产活动开始产生,开始出现了长期生活的人群。而不再是之前的只是在非冬季时期短暂移民北方大草原。因此,早期的匈奴人与华夏人口应该具有类似的血缘关系。后期的匈奴血统可能就会比较复杂了,其应该接收了来自北方大草原东边森林中的渔猎人口。此后的历史也基本如此,人口一次次的从大草原东边的森林逐渐西迁到大草原上,从渔猎生产走向游牧生产。大草原东边森林中的渔猎人口血统有C人群血统,也有O人群血统,甚至还有D人群血统,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血统体系。 有时军队并不是越打越强,更多的时候是越打越弱,这包括胜利的军队。对于整个华夏地区来说,华夏地区的大规模内战是不可能增加华夏地区的力量的,只会削弱华夏地区的力量,这是大家容易理解的道理。 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属于有秩序的战争,对民间骚扰较少,对女性或儿童的伤害较小,甚至对各种生产设施的破坏也不大,比如对耕牛的毁灭较少,战争没有严重伤害社会基础。但是秦末战争与楚汉战争可能就不一样了,虽然这依然可能是比较文明的战争,比后来的乱世时期要文明的多。但是估计其对社会基础已经产生较大破坏,有可能过度征收粮食(在战国时期,也应该存在对距离战场较劲区域,过度征收粮食的现象,但是在战争过后,政府会补偿或救济那里,其带来的危害相对较小),导致被征收区域人口大量的病死或饿死,这些人口主要是儿童或妇女。有可能过度征用农业生产工具,比如征用耕牛,让农业生产力下降许多,也带来儿童或妇女生存困难,引起死亡率明显上升。 战国时期的战争,由于儿童或妇女伤害较小,这让战争潜力恢复的比较快,过几年,新的成年男性就成长起来了,十几年就可以成长大批成年男性,基本恢复原来的战争潜力。秦朝灭亡后的战争,其对儿童的伤害较大,这让战争潜力恢复较慢。 汉朝的战争潜力就是靠人口的逐渐增长提高的。不需要多少作为,只需要人口的增长,国力自然就会跟着提高。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国力与人口数量成正比。恢复秩序,安定和平的生活,就可以促使人口数量增长,进而促使国力增长,这是汉朝前期治国战略。汉朝前期奉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促使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基础设施逐渐恢复甚至有所提高,农业生产工具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各种生产效率逐渐达到原来的水平,汉朝国力因此而获得明显增长。

相关参考

白登之围的结局 为什么说白登之围是刘邦胜利了

  白登之围后,刘邦再也无力征讨匈奴,只能以和亲换和平,这种状况直到汉武帝时才得到改善。然而却有说法表示白登之围实际上是刘邦胜利了?  白登之围的结局  冒顿单于本来与韩王信的部下王黄和赵利约定了会师

汉高祖刘邦在白登之围中是怎样脱身的

汉高祖刘邦在“白登之围”中是怎样脱身的?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让韩王信迁到代国,建都在马邑。匈奴兵攻打韩王,并用大军包围了马邑,韩王信因为受到汉朝猜忌,失去了信任,他害怕遭到诛杀,率领众军在马邑投降匈

白登之围,匈奴的一条生活方式,才是轻易放跑刘邦的真正原因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大雪。汉高祖刘邦在铜鞮大败韩王信,杀其大将王喜。韩王信北逃,投奔匈奴。新立的赵王赵利收拢了韩王信的残兵,又北上联合韩王信和匈奴,在晋阳集合后进攻新立的大汉帝国。刘邦得

刘邦称帝后第七年有什么历史故事

白登之围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

白登之围,和亲匈奴

  白登被围,巧计脱困>  韩王信出身旧贵族,祖上为战国时期的韩襄王。秦末,汉高祖率军征战于河南,韩王信投奔汉王刘邦。刘邦占领关中后,拜他为太尉,让他率军攻打韩国故地,并在不久后赐封他为韩王。但是,韩

白登之围后,汉朝军队如何彻底根治 ”恐匈症”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风起长林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率大军32万迎击匈奴。时值寒冬,天降大雪,刘邦轻敌冒进,不想中了匈奴诱兵之计,被困于白登山达七个昼夜,最后还是依靠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行贿,

以白登之围为引,解读汉代河西养马制度

引言:公元前201年(汉高祖6年),韩王信叛乱,并与匈奴勾结,意图染指大汉江山,高祖刘邦震怒。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讨伐匈奴,扫除叛乱。本以为大军所到之处摧枯拉朽,不想却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

汉帝国与匈奴的初次碰撞,刘邦到底如何保全性命的

白登之围是汉帝国与匈奴的初次碰撞,这一场战争中冒顿单于诱敌深入,刘邦未经查明就孤军深入,最终被围困在白登山上。这一场战争中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双方兵力几何?刘邦是如何保全性命的?汉朝为什么会失败?今天笔

陈平为解刘邦荥阳之围,牺牲掉2000妇女,后人认定此计太过阴损

陈平公元前205年春,陈平从楚营逃出,经老朋友魏无知引荐,见到了刘邦。俩人经过了简短的交谈后,刘邦当即封给他都尉的职务,并把他留在身边做参乘,还授权让他监督三军。这可是在项羽那里奋斗了好几年,立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