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镜头下的战场和真实战场的巨大差别

Posted 烟幕

篇首语: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摄像机镜头下的战场和真实战场的巨大差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摄像机镜头下的战场和真实战场的巨大差别

无论是电视电影还是纪录片,战场都是清晰无比,你能看见敌我双方的一举一动,但真实的战场却不是这样的,特别是装备体系齐全又势均力敌的大国之间的战场,你什么也看不见。 当一支军队准备发起进攻时,他绝不会让敌人观察到他的行动,除了伪装和欺骗,更多是大量的施放烟幕,侦察部队和前卫部队通常用火炮、机械发烟器、发烟罐和飞机施放烟幕,迷盲和压制对方前进观察员和反坦克武器,限制敌观察能力,隐蔽其运动,掩护部队进攻,施放烟幕也是炮兵火力计划的组成部分。炮兵在发起进攻前至少进行三十分钟炮火准备,主要使用榴弹,力求在交战的最初短暂时间内获得最大杀伤效果,压制敌军目标;如敌以火力还击,则使用烟幕弹尽量地迷盲敌军,一个师三十分钟炮火准备打出的25000发炮弹中至少有5000发是烟幕弹,防守方同样也大量施放烟幕,阻击对方观察,所以身在前线,除了一片白茫茫,基本什么也看不见。 克服烟幕是很困难的,基本战术是尽量靠前配置地面监视雷达,同时应使用音响和磁性传感器。直射武器和前进观察员应充分使用热成像器材(在反红外烟幕前一样没用),最实用的战术是,利用有利地形疏开配置观察员和武器,使敌军无法用烟幕迷盲我军所有武器,而我军则能比较方便地观察遮蔽烟幕后方的情况,从而降低遮蔽烟幕效果,烟幕常常受天候和地形的影响。风力可以使烟云产生涡旋,出现缺口。因此可以透过缺口发现烟幕后方的目标 第三个办法是向敌遮蔽烟幕盲区集火射击,在遮蔽烟幕的后方有一个盲区,其面积依地形、天候和烟幕类型而定(从较高地形上观察,可以缩小这一盲区),一名反坦克导弹射手配置在距烟幕盲区内一千米的阵地上,一名观察员配置在比该射手高出三百米的高地上。如果烟幕高度为五十米,烟幕所形成的盲区纵深至少为二百米。而盲区若宽一百米就可遮蔽许多坦克,应集中火力向盲区猛烈射击,瞎猫总能碰到死老鼠的。 , 当步兵和敌人装甲车辆在施放烟幕条件下作战时,步兵可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如果双方在此情况下识别敌我的视距为六十米,则步兵可以在一百五十米左右的距离上发现和射击装甲车辆,而装甲车辆却要接近到九十米以内才能发现步兵阵地。装甲车辆前进六十米大约需要三十秒以上。步兵可利用这段时间以各种反坦克武器射击和消灭敌装甲车辆,随后转移阵地。 由于烟幕常常突然布设,且不定期地持续下去,在烟幕中运动时会因周围炮弹爆炸、马达轰鸣引起的恐惧心理和混乱现象,也会因看不见地标和周围情况而减慢前进速度或停止前进,所以通过烟幕时,所有人员应同自己左右的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在战斗队形中央可指定一人携带指北针,掌握部队的前进速度和方向,可以将坦克主炮炮管瞄准某一目标或指向某一方位,并进行方向稳定,则装甲部队可在炮管引导下行进四百米不会出现大的方向偏差。通过五十米以上的烟幕时要保持匀速,在烟幕中停留时间越久,对周围情况就越不易掌握。在不使用热成像器材情况下在烟幕中改变前进方向和急转弯会招致严重损失。队形不整地通过烟幕不但削弱攻击能力,还会成为敌军的明显目标。

相关参考

鬼子的航母沉没,牺牲战士拍下的最后画面

二战的太平洋战场,第一强国美国带领盟军与日本展开了殊死的拼杀,这场从茫茫大洋蔓延到陆地的战争,虽然规模比不上欧洲战场和中国战场,但是其惨烈程度却丝毫不逊色。现在就通过老照片,去感受一下太平洋战场的震撼

淞沪战场已成为一部巨大的“绞肉机”

此间,日军继续南攻。1937年10月15日,日军以飞机、毒气弹、燃烧弹攻击我陈家行阵地。17日前后,日军陆续攻陷塘北宅、盛宅、顿悟寺、陈家行一线,我军第三十二师、第一三四师、一三五师、税警总团等部损失

历史秘闻 淞沪战场已成为一部巨大的“绞肉机”

此间,日军继续南攻。1937年10月15日,日军以飞机、毒气弹、燃烧弹攻击我陈家行阵地。17日前后,日军陆续攻陷塘北宅、盛宅、顿悟寺、陈家行一线,我军第三十二师、第一三四师、一三五师、税警总团等部损失

历史军事 冀东抗日战场上真实的“李向阳”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智勇双全的主人公李向阳早已是家喻户晓的传奇抗日英雄。李向阳艺术形象的原型之一,就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他曾指挥战士智擒天皇“表弟”

特种部队 英国“战场红魔”伞兵团

英国“战场红魔”伞兵团1941年,英、美情报人员发现一桩骇人听闻的秘密:纳粹德国正在研制原子弹,并在严密防守下的挪威诺尔斯克电气厂生产核反应堆必不可少的原料重水。1943年2月,6名英军伞兵从天而降,

影像 赫达·莫里逊镜头下的济南光影

作者:程兆强在看到的老济南照片中,我特别喜欢赫达·莫里逊拍摄的照片,她把镜头聚焦在济南平民市井生活上,展示了老济南的独特风情。赫达·莫里逊(Hedda Morrison,1908-1991)生于德国西

历史秘闻 英国记者镜头下的大臣夫人,皇帝:我想哭一会

不要被电视剧骗了!英国记者镜头下的大臣夫人,皇帝:我想哭一会我们知道因为古装剧的火热,很多的电视台都是跟风拍了很多的古风类的电视剧,收视率都是不错的,因此提到妃子我们的印象中一定是那种天仙一般的人物,

历史军事 俄罗斯摄影师镜头下的车臣战争场面 满目疮痍

俄罗斯摄影师镜头下的车臣战争,满目疮痍,俄国大兵再无红军辉煌DmitryBeliakov,俄罗斯战地记者,1970年生。作为一名非常优秀勇敢的战地记者,Beliakov去过最危险的地方,也获得过至高无

美国记者镜头下的新四军教导总队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上海方面地下党与新四军关系密切,双方相互支援,互相依托。一九三八年初,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上海地下党利用上海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对新四

美大兵战场装死侥幸逃生

本文摘自《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大卫·哈伯斯塔姆著,重庆出版社出版1950年11月1日5团在约翰逊的率领下,在北上云山展开救援行动的途中,被中国军队设置的一处巨大路障困在了半路。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