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冀东抗日战场上真实的“李向阳”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冀东抗日战场上真实的“李向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冀东抗日战场上真实的“李向阳”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智勇双全的主人公李向阳早已是家喻户晓的传奇抗日英雄。李向阳艺术形象的原型之一,就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他曾指挥战士智擒天皇“表弟”赤本。1942年在战斗中中冷枪牺牲。
英雄故事
活捉天皇“表弟”赤本
1939年以来,日军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为保存实力,包森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在老百姓家里。派到遵化执行特殊任务的宪兵队长赤本,认为八路军已被消灭得差不多了,便找来了刚刚俘获的八路军战士王振西,希望他带路找到八路军指挥员包森。
王振西假意应承,将赤本带入了包森设计的包围圈。1940年4月26日,王振西带着赤本来到遵化东北的孟子院村附近。包森早已在村口化装埋伏了六七个侦察员,帮老百姓打土坯。当押解着王振西的赤本和翻译走到侦察员跟前的时候,侦察员们突然现身,俘虏了赤本和翻译官。
由于日军大队紧跟在后面,侦察员们押着两名俘虏快速转移。据翻译交代,赤本是日本天皇的表弟。因为赤本极不配合,还“叽里呱啦”地乱嚷嚷,眼看日本大队快到跟前,万般无奈的战士们在释放了翻译后,从老乡家里找来斧子,对着赤本的脑袋连砍三下,结果了这名侵略者的性命,并草草掩埋。当敌人来到的时候,几位八路军战士已分散隐蔽了。
据遵化党史办公室干部考证,赤本三尼是日本天皇裕仁表弟一说,是当时被活捉的翻译官讲的,后汇报给上级。1946年,叶剑英曾提过此事,但一直未见文字记载。有旅日华人学者查阅日方档案,未见赤本三尼的有关记载。关于赤本三尼是日本天皇裕仁表弟之说有待进一步考证。
鬼子出门怕遇“老包”
如果说智擒赤本是包森一生最神奇的一笔的话,随后在冀东西部地区开辟盘山根据地,越发显示出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超凡的战略战术。
1941年7月,冈村宁次出任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在接连对冀东进行了三次“扫荡”后,因兵力不足,改调四万五千伪治安军来控制冀东。面对治安军的猖狂行动,包森率领十三团发动了一系列战役,重创来敌,挫败了日寇“以华治华”的政策。
1942年2月17日,包森部队与敌人在遵化野瓠山遭遇时,不幸被埋伏在附近的敌狙击手击中,壮烈牺牲,时年31岁。对于包森,叶剑英元帅称其为“中国的夏伯阳”。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说:“包森在冀东是打天下的。”而冈村宁次则哀叹:“到冀东如入苦海。”
敌人惧怕包森到了闻之色变的程度。日军听说包森的军队到了,便会有人摸着脑袋“死了死了的”地嘀咕。伪军们口角也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语。
北京足迹
逼迫日寇退出平谷县城
平谷京东大峡谷入口处的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1998年7月7日正式开馆。该馆以冀东地区抗日斗争为背景,以平谷人民及周边地区抗日斗争史实为线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抗日军民反压迫、反侵略、求解放的斗争历程。其中介绍了包森率领十三团在冀东包括平谷地区留下的抗日足迹,如水峪战斗逼迫日军一度退出平谷县城,杨家会战斗重创日军、缴获一门山炮等内容。
人物小传
包森(1911—1942)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秋,任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1942年2月17日,在遵化野瓠山指挥战斗时牺牲,时年31岁。
相关参考
你可知道,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那位智勇双全、屡建奇功,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游击队队长李向阳的原型,其实就是咱陕西蒲城人,他的名字叫包森。包森(1911-1942),原名赵宝林,又名赵寒。1911年出生于蒲
1944年5月初,单德贵突然投靠了驻扎在三河县的日伪,一时成了冀东部队和冀东百姓中的爆炸性新闻。一个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战功赫赫、令日寇闻风丧胆、建国后完全可以成为开国将军的优秀指挥员,为什么会
陈宇寰,原名陈寰,字振生,1897年出生于河北省滦州小陈庄(现属河北省滦南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只读了三年私塾便辍学,随父艰苦度日。娶妻生子后,家境更显贫寒,已届而立之年的陈宇寰为养家糊口,不得
雷烨原名项金土,学名项俊文,军名雷烨,曾用名雷雨、雷华,朱靖。1914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孝顺镇后村。祖上世代务农。祖父项为远务农兼理发。几代辛勤劳动到项为远儿子元春手中已积累了田地四十几亩,藕塘三口,乌
你可知道,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那位智勇双全、屡建奇功,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游击队队长李向阳的原型,其实就是咱陕西蒲城人,他的名字叫包森。包森(1911-1942),原名赵宝林,又名赵寒。1911年出生于蒲
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使之成为「防共亲日满地带」。又逼迫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等不平等条约,让冀东大部分地区成为「非武装区」,迫使中央军、东北军及
全民族抗战的烽火早已远去,但关于这场战争,总有一些自称“历史真相”的谣言在网络上流传。前些年最流行的谣言是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牺牲问题,但这种把“牺牲大”等同于“贡献大”的说法在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挑起事端,在中国东北发动侵华战争。当时,日军被称为是“亚洲最精锐的军队”,用约克公爵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日军一个师团抵得国民党士兵3个军。”但是,抗战中日军伤亡比中国军
川籍抗日英烈饶国华(1894-1937),资阳市东乡(今雁江区宝台镇)张家坝人,川军第145师师长。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饶国华主动要求率部抗战。9月21日,第21军奉令出川抗日。11月2
家住汉口万松园、84岁的钟先生(依本人意愿,使用化名)致电本报称:他的母亲是刘家麒将军夫人严希曜的表妹;80多年前,刘家麒将军曾为他父母证婚,并留下了一张合影老照片。20日,记者来到钟先生家中,见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