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章惇简介 章惇是怎么死的?

Posted

篇首语:先学爬,然后学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宰相章惇简介 章惇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宰相章惇简介 章惇是怎么死的?


  章惇是宋朝宰相,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与王安石一样是新派人士,为人刚正严谨,全力支持王安石变法。不过和大多数新党人士差不多,章惇的结局一样并不好。

  景佑二年,章惇在浦城一个官宦世家出生,其父为银青光禄大夫章俞。生长在这样一个世家,章惇自然从小就能受到很好的教育,才学出众,学问极高,也因此名望日显,在世家贵族中闻名。

  嘉佑二年,章惇进京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但是因为族侄与其同年应考,高中状元,章惇耻于章衡之下,拒不受敕,扔掉敕诰回家。两年之后,再次入京考试,名列第一甲第五名,开封府试第一名。章惇这才进入仕途,先任商洛县令,后为雄武军节度推官。

  治平三年,因为受到欧阳修的赏识,被推举参加馆职考试,虽然应试合格,但是因为受到攻击而未能任职,外应武进知县。四年之时,又因为受到御史弹劾,说他轻佻秽滥,又曾经丢敕诰於廷,没有资格任馆职。

  章惇仕途的转折点,是在熙宁二年。李承之向王安石推荐章惇,一番交谈之下,王安石十分欣赏章惇的才干,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章惇受王安石赏识,被安排进集贤院,成为王安石的重要支持者之一。在王安石变法期间,章惇颇受重用,官职屡屡迁升。

  章惇本人也确实有才,当时提出的许多政策建议都是行之而有效的,所以宋神宗对其提出的建议多有采纳。章惇因此在宋神宗这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就算后来王安石遭到贬责,对章惇都没有影响。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他甚至一路坐到了三司使的位置。

  熙宁八年,王安石再次为相,原来的宰相吕惠卿被外调为陈州知州。当时的中丞邓绾上奏弹劾,说章惇与吕惠卿沆瀣一气,共同作恶,章惇因此被外放,出知湖州。

  熙宁九年,峡州、辰州、沅州发生骚乱。章惇被授命为荆湖北路首府荆南知府,兼提举本路兵马巡检,前往镇压安抚叛乱。事后改任杭州知州,未到任即被召回朝任翰林学士。没多久,其母身亡,章惇辞官回乡守孝。守孝之期过后,历任判三馆秘阁、知审官院兼翰林学士。元丰三年,任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元丰四年,其父章俞侵占百姓沈立的田地被人拦路状告,章惇不理事实,多次以权谋私,维护亲族。事发之后,章惇被罢免,任蔡州知州,出任陈州知州,改定州知州兼定州路安抚使。一年后被召回京城,任门下侍郎,为副相之首。

  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章惇与人共同拥立宋神宗长子赵佣继位,请宋神宗母、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因功升枢密院事。

  章惇是新党人士,为王安石变法的支持者。但是垂帘听政的两后却排斥新法,站在旧党一边。所以尽管章惇拥立新帝登基,但是在高太后掌权之时,却始终不得重用。后来更是在朝争中失败,被排斥出权利的中心。

  绍圣元年,章惇执政,重用新派人士,改差役制为雇役制,逐步恢复王安石变法的各项政策,诸如免疫法、保田法、青苗法等等。后来更是总编《常平、免役敕令》一书,颁行天下之后,熙宁新法基本恢复。

  当政之时,章惇多次打压旧党人氏,旧党官员或夺权罢职,或外放贬谪,轻重处理大小不一,后来章惇甚至想要将两后废除。

  宋哲宗晚年,因为无子嗣,所以后继之人成为重大问题。当时朝中有人推举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作为皇位继承人,但是章惇却极力反对。等到宋徽宗继位之后,章惇屡屡被贬,最后被贬为为雷州司户参军。此后多次改任,差不多都是这种不值一提的地方小官,毫无实权。

  崇宁四年,章惇去世,享年七十岁,政和年间,赠观文殿大学士、太师,追封魏国公。绍兴年间再次被贬,子孙不仕朝。

 

相关参考

章惇为什么会结局惨淡?章惇是其父和谁乱伦生下?

  改革,指的是改变旧事物、旧制度,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出局部或者根本性的调整。对于一国而言,改革是丢弃腐朽的制度,焕发国家新生的一种手段。但是伴随着改革的,不止是国家实力的增加,同时也会引

宋朝 章惇生平简介?章惇历史评价?

章惇章惇生于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卒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字子厚,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曾徙居过风光旖旎、山水秀美的苏州。一章惇豪爽俊迈,博学善文,举进士。就因为名居他的侄子章衡之下,

历史人物 章惇任职时有哪些功过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宋宰相章惇的是非功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大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六十二岁的苏轼(字子瞻)一贬再贬,由广东惠州乘一叶扁舟到海南岛儋州。>同时受贬的,

历史人物 章惇任职时有哪些功过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宋宰相章惇的是非功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大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六十二岁的苏轼(字子瞻)一贬再贬,由广东惠州乘一叶扁舟到海南岛儋州。>同时受贬的,

章惇到底是奸臣还是良相?章惇和苏轼的关系如何?

  人物档案  姓名:章惇  别名:章子厚、章申公  字:子厚  号:大涤翁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北宋  出生地浦城  出生时间:1035年  去世时间:1105年  官职:左仆射

如何评价章惇?章惇的历史成就?

  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我们,从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接受学习政治课,关于马克思列宁等人的哲学知识,一直都是学习的重点。在马哲中,辩证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点,教导我们要辩证的看问题。这个思想可以说适用于任何

章惇为什么会被列进奸臣传?章惇的故事

  章惇生于公元1035年,去世于公元1105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人物,是新旧党争的重要角色。  初入仕途不顺,后因为王安石赏识,成为变法的有力支持者。也因此得到宋神宗起用,从此青云直上。当然因为

章惇

  章惇(汉语拼音:ZhangChun,1035~1105),中国北宋改革家。字子厚。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举进士第。神宗熙宁初王安石变法,章惇任编修三司条例官。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为荆湖路

作為一代能臣,章惇為何會被定義為奸臣

在我國歷史上,有着許多爭議非常大的人物和話題。舉例來說,關於堯、舜之間的傳承,人們原本都相信着按照《史記》中禪讓的說法,但隨着《竹書紀年》的出土,堯舜之前的權力斗爭也被揭露了出來。如今人們對於堯舜傳位

作為一代能臣,章惇為何會被定義為奸臣

在我國歷史上,有着許多爭議非常大的人物和話題。舉例來說,關於堯、舜之間的傳承,人們原本都相信着按照《史記》中禪讓的說法,但隨着《竹書紀年》的出土,堯舜之前的權力斗爭也被揭露了出來。如今人們對於堯舜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