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向李鸿章汇报反腐业绩 为何却遭李鸿章一顿痛骂

Posted 知县

篇首语: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县向李鸿章汇报反腐业绩 为何却遭李鸿章一顿痛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县向李鸿章汇报反腐业绩 为何却遭李鸿章一顿痛骂

《清史故事》264 官员贪污腐败,是古时封建社会难以根治的痼疾,同时官僚系统腐败的程度,又往往和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联系的。清朝建立之初,吏治相对清明,到康熙晚年时,官员侵吞国库现象严重,后经雍正皇帝大力整顿,风气有所挽回。 但到乾隆中后期时,奸臣和珅当道,官僚贪污现象再度泛滥,就连乾隆皇帝本人,也通过设立「 ”议罪银”的方式,间接参与到上下官员搜刮百姓的贪腐活动之中,故清朝在乾隆盛世之后,迅速走上了衰落的道路。 由于清朝中后期的几任皇帝都魄力不足,没有像当年雍正一般认真整顿吏治,因此晚清官僚系统的风气继续滑坡,贪污腐败现象日趋严重。19世纪的美国来华传教士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目睹清朝官员的所作所为后,曾经记录道: 「 ”在盗用公共资金、以及侵吞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政府储备、赈济物品、饷俸等方面,中国官员们都极为在行,而且他们根本不会惊讶于自己行为败露与否。” 除了卫三畏之外,许多当时来华的外国官员和传教士都以不同形式记录下了晚清时期官僚的贪污现象,腐败之严重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其中最令外国人惊叹的一个特点,是晚清官僚们对待贪污的态度明目张胆,将其视为惯例,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行为。 有一则关于晚清重臣李鸿章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一问题。 根据晚清怀来县知县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中的记载,在李鸿章还就任直隶总督时,有一次吴永与另一位即将离任的知县一起觐见李鸿章。在谈话时,李鸿章问起这位知县在任时有何政绩。这位知县回答说,自己才识浅陋,不敢说有什么政绩,只是在任时革除了一项陋规,算是为县里做了点贡献。 李鸿章继续追问道,你在任时革除了什么陋规,为何我从未听说过。这位知县继续回答说,按照一直以来的惯例,这个知县的位置每年可以贪污一千数百串铜钱(一千枚铜钱为一串),但自己认为这项收入不合法,于是准备上报督抚,请求革除这项陋规,改良县里腐败的风气。 这个知县的话说得非常好听,然而李鸿章听后勃然大怒,痛骂了他一通,并立刻下令让人严查,重重处罚了这个知县。 李鸿章何有此举呢?原来在听完这位知县的汇报后,李鸿章意识到了不妥——既然你认为这是陋规,为何在任两年多时间里都不裁革,直到要卸任了才提出来?彻查之下,原来是这位知县得知自己将卸任,提前跟按惯例纳规的人通气,让他一次给足自己数倍的贿赂,答应帮忙从此撤销这一规定,不用再交钱。 这样一来,这位知县既贪污到了更多的钱,又能博得清廉的美名,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可惜碰上了李鸿章这样的官场老鸟,一眼识破了他的企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李鸿章惩治这位知县,不是因为他贪污,用李鸿章自己的话来说,是「 ”侵攘后任之所得,以博倍价而市美名,既玷官方,亦乖道谊。”也就是说在李鸿章眼中,这种剥削百姓的不法收入,乃是官员应得的。所以这位知县不是错在贪污,而是因为断了下一任知县贪污的财路。从李鸿章对待贪污的态度,不难窥知当时官场风气如何了。

相关参考

晚清重臣李鸿章一顿便饭要吃掉多少银子

和自己的老师曾国藩相比,李鸿章是个不计较小节的人。他敢于任事,勇于担当,不怕吃苦,不怕挨骂,但也不亏待自己。曾国藩一辈子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虽说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但从世俗的角度讲,生活质量并不高,

曾国藩幺女曾纪芬为何下嫁知县之子 她怎么死的?

  曾国藩是清末名臣,与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并为“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国近代著名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湘军的创建人和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历史人物 曾国藩幺女曾纪芬为何下嫁知县之子 她怎么死的

  曾国藩是清末名臣,与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并为“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国近代著名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湘军的创建人和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古时候两

李鸿章为何要签订《马关条约》?想做卖国贼吗

1895年2月22日,李鸿章奉旨进京。此时,日本人再次向清政府表示,他们不仅要清政府赔款和承认朝鲜独立,而且要求割地!此时,不管是慈禧、光绪还是满朝文武,谁都不愿意背上这个遗臭万年的罪名,李鸿章自然也

李鸿章为何要签订《马关条约》?想做卖国贼吗

1895年2月22日,李鸿章奉旨进京。此时,日本人再次向清政府表示,他们不仅要清政府赔款和承认朝鲜独立,而且要求割地!此时,不管是慈禧、光绪还是满朝文武,谁都不愿意背上这个遗臭万年的罪名,李鸿章自然也

为何还要上折子推荐袁世凯 李鸿章弥留之际

李鸿章在弥留之际,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上上了一个折子,内容如下:垂危,自知不起,口占遗疏,仰求圣鉴事。窃臣体气素健,向能耐劳,服官四十余年,未尝因病请假。前在马关受伤,流血过久,遂成眩晕。去夏冒暑北上,

为何还要上折子推荐袁世凯 李鸿章弥留之际

李鸿章在弥留之际,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上上了一个折子,内容如下:垂危,自知不起,口占遗疏,仰求圣鉴事。窃臣体气素健,向能耐劳,服官四十余年,未尝因病请假。前在马关受伤,流血过久,遂成眩晕。去夏冒暑北上,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为何调不动李鸿章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准备玩一票大的,向英、美、法、德、俄、日、奥、意等11国宣战。要知道这些国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几个国家,慈禧太后这是等于向全世界宣战。这样的「”壮举”,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

历史军事 中国古代史上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原因是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非常屈辱的战争,相传当时日本已经蓄谋已经,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感觉,最后,日本向中国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当时,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都非常的薄弱,日本却因为当时自己要扩张,

"杀降,不详",李鸿章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掉苏州太平军降卒

在电影投名状中有这么一幕,就是庞青云的兄弟赵二虎孤身一人前往苏州城向城内守军劝降,赵二虎历经万苦终于见到了守军头领,听到了他们的心底话,觉得他们也是和自己一样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都不想被别人欺负才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