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随诸葛亮稳定南中,侄子与诸葛瞻血染疆场

Posted 侄子

篇首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叔叔随诸葛亮稳定南中,侄子与诸葛瞻血染疆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叔叔随诸葛亮稳定南中,侄子与诸葛瞻血染疆场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本期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发生在益州争夺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诸葛亮和、李恢和马超。原文如下: 张卫分七路军,坚守隘口,不放马超兵入。超进退不得,无计可施。孔明谓玄德曰:「 ”今马超正在进退两难之际,亮凭三寸不烂之舌,亲往超寨,说马超来降。”玄德曰:「 ”先生乃吾之股肱心腹,倘有疏虞,如之奈何?”孔明坚意要去,玄德再三不肯放去。正踌躇间,忽报赵云有书荐西川一人来降。玄德召入问之。其人乃建宁俞元人也,姓李名恢,字德昂。玄德曰:「 ”向日闻公苦谏刘璋,今何故归我?” 恢曰:「 ”吾闻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前谏刘益州者,以尽人臣之心;既不能用,知必败矣。今将军仁德布于蜀中,知事必成,故来归耳。”玄德曰:「 ”先生此来,必有益于刘备。”恢曰:「 ”今闻马超在进退两难之际。恢昔在陇西,与彼有一面之交,愿往说马超归降,若何?”孔明曰:「 ”正欲得一人替吾一往。愿闻公之说词。”李恢于孔明耳畔陈说如此如此。孔明大喜,即时遣行。恢行至超寨,先使人通姓后。马超曰:「 ”吾知李恢乃辩士,今必来说我。”先唤二十刀斧手伏于帐下,嘱曰:「 ”令汝砍,即砍为肉酱!”须臾,李恢昂然而入。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发动益州争夺战,刘璋向汉中张鲁求援,张鲁派遣猛将马超进攻葭萌关。马超与张飞的激战,令刘备起了收降之意。此后,诸葛亮设计离间,令马超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诸葛亮提出亲自前去说服马超归顺,刘备担心有失,坚决不肯。李恢自告奋勇,前往马超军中。最终,马超归顺了刘备。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李恢口中的「 ”择主而事”, 意为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与真实的历史相比,小说中的这段故事情节可谓有真有假。首先,马超进攻葭萌关及与张飞的激战是虚构出来的。按《三国志·马超传》的记载,马超逃出关中来到汉中,委身于张鲁门下。「 ”(张)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该传注引《典略》亦称:「 ”后数从鲁求兵,欲北取凉州,鲁遣往,无利。又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超遂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是岁建安十九年也。”这意味着马超在汉中期间曾与张鲁出现了巨大的矛盾,难以在汉中立足,这才不得不从武都逃入氐中,最终投靠了刘备。 说到马超投靠刘备的具体过程,小说中的描述与历史的真实非常相似,都是由刘备的手下李恢一手促成的。《三国志·李恢传》载:「 ”(李恢)从至雒城,(刘备)遣恢至汉中交好马超,超遂从命。”由此可见,在马超归顺刘备的过程中,李恢的确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说到李恢这个人物,除了在收降马超一事外,其最为高光的时刻都出现在南中地区。蜀后主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年初,诸葛亮亲征南中,时任庲降都督的李恢成为中路军的统帅为首,由平夷县出击,向雍闿叛军盘踞的益州郡展开攻击,歼灭多股叛军,为南中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在南中之战中,「 ”恢军功居多,封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 南中之战结束后,诸葛亮率部返回成都,李恢奉命留守。不久后,南中地区叛乱再起。「 ”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鉏尽恶类,徙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李恢也因此成为稳定南中地区的最大功臣。 值得一提的是,李恢的侄子李球后来也成为蜀汉军中的一员,并担任了羽林右部督一职。在司马昭发动伐蜀之战期间,李球随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出兵迎敌,在绵竹一役中战死沙场,为蜀汉帝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相关参考

三国史上能够阻止诸葛亮征讨南中的人是何人

昭烈帝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朝政,凡事必然亲往。建兴初,诸葛亮亲征南中,朝中却有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官员劝其莫往,因其言辞恳切,致使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进攻南中,最终平定南中

三国史上能够阻止诸葛亮征讨南中的人是何人

昭烈帝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朝政,凡事必然亲往。建兴初,诸葛亮亲征南中,朝中却有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官员劝其莫往,因其言辞恳切,致使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进攻南中,最终平定南中

公元225年 诸葛亮平定南中

三国时期,在蜀汉的南部,即今之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南部,当时称为“南中”,散居着许多少数民族,总称为“西南夷”。但蜀在南中的统治极不巩固。建兴元年刘备死后,柯郡(今贵州凯里西北)太守朱褒、益州郡(今云南

诸葛亮南征南中和司马懿北征辽东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刘备伐吴图片来自网络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南中,公元238年司马懿北伐辽东。从表面上看,诸葛亮南征南中既结束了困扰蜀汉多年的少数民族叛乱,又为蜀汉增添了北伐的实力;司马懿北伐辽东既结束了辽东公孙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在石碑上留下9字预言,三百年后准确应验

诸葛亮号称“卧龙”,千年以来均被视为智慧的化身,他不仅娴于政事,善于运筹帷幄。同时,诸葛亮还能掐会算,善于占卜、风角之术,甚至能够预测未来。据民间传说,著名预言书《马前课》便为诸葛亮的著作。《马前课》

蜀汉稳定南中地区统治的关键,名字非常特殊

都督一职肇始于东汉顺帝时期,是皇帝派遣文臣统帅军队出征而临时设置的职位,事毕即罢。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割据一方的军阀为应付连绵不断的战争,便把临时设置的都督常态化。曹丕篡汉后,又将都督成为定制,东吴和蜀

3年时间,用300仪仗队收服10万人,诸葛亮的侄子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大哥叫诸葛瑾,是东吴的开国功臣之一。诸葛瑾的大儿子叫诸葛恪,说来,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大侄子。诸葛恪和他的叔父诸葛亮有几分相似,是托孤大臣,最后也做到了丞相,并且也曾北伐曹魏。在防御性

3年时间,用300仪仗队收服10万人,诸葛亮的侄子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大哥叫诸葛瑾,是东吴的开国功臣之一。诸葛瑾的大儿子叫诸葛恪,说来,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大侄子。诸葛恪和他的叔父诸葛亮有几分相似,是托孤大臣,最后也做到了丞相,并且也曾北伐曹魏。在防御性

诸葛亮南征成就一姓氏,为中国守边523年,日本人专程赶来跪拜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在内忧外患的困境当中,丞相诸葛亮最终敲定了「”攘外先安内”的用兵方略,发起了南征之战。诸葛亮兵锋所指之地,是广袤的南中。南中纳入中原王朝管辖,始于汉武帝元封二年益州设郡,由于

一胜一败细节相似 诸葛亮侄子诸葛恪两次与魏作战

251年,魏国司马懿病逝,儿子司马师执掌大权。252年,孙权去世,诸葛恪执掌大权。新上台的都是绝顶高手,隔江相望,谁才是天下第一呢?诸葛恪始终有个梦,就是建功立业,称霸天下。251年,魏国司马懿病逝,儿子司马师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