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

Posted 胡适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吴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吴晗

吴晗 像

  吴晗(汉语拼音:Wu Han;1909年11月5日-1969年10月11日),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笔名语轩、酉生等。生于浙江义乌,卒于北京。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海瑞罢官》这部剧作而被批斗,精神上和肉体上都惨遭摧残。1968年3月被捕入狱,1969年10月在狱中被迫害致死。

生平

  1927年入杭州之江大学。1928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颇受校长胡适赏识。1930年,经燕京大学教授顾颉刚介绍,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任馆员。1931年初,写成《胡应麟年谱》。时任教于国立北京大学的胡适因此举荐他为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工读生,专攻明史。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讲授明史课。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任教授,后到西南联大任教。因对现状日益不满,逐步投入抗日民主运动。1943年7月,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这一时期,写下许多历史杂文,以辛辣的笔锋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1946年8月回到北平,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担任北平民盟的主任委员。

  北平解放后,吴晗以副军代表身份参与接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一、二、三、四届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是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一届委员,全国政协二、三届常委。他主持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和标点《资治通鉴》的工作。随后又主持明十三陵中定陵的发掘。他十分重视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主编了《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外国历史小丛书》。

  1957年3月,吴晗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他发表《论海瑞》、《海瑞骂皇帝》等文章,提倡敢讲真话的精神;并在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之后,吴晗和邓拓、廖沫沙用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发表杂文《三家村札记》,以歌颂正义光明、匡正时弊为宗旨。1965年,他的代表作《朱元璋传》第四次修改稿出版,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方面达到新的高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1965年11月,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指责吴晗的《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一株毒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四人帮”残酷迫害致死。1979年9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生平精研明史,著有《朱元璋传》、《读史札记》、《史事与人物》、《历史的镜子》、《投枪集》、《春天集》、《灯下集》、《学习集》等。

年表

吴晗与妻子袁震

  1929年考入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大学部预科。

  1930年未能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经顾颉刚帮助,于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任职馆员。

  1930年因写成《胡应麟年谱》,受到胡适赏识,希望能够获得推荐直接进入北京大学读书,但胡适希望参加考试。

  1931年7月13日至22日,几乎同时参加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转学生入学考试。其北大考试因数学零分而未被录取,而清华的转学生入学考试仅考党义、国文、英文、中史、西史,以及物理、化学、生物、论理“任选一门”,故此顺利录取清华大学史学系(主任蒋廷黻)。胡适写信推荐其当工读生,专治明史。

  1934年毕业,并留校任校,专讲明史。颇受顾颉刚、胡适、傅斯年等提携。

  1937年起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

  1943年7月,在昆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梁方仲

  1946年5月,西南联大停办,返回北平,任清华大学教授,其在清华的住所旧西院12号,是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站。

  1948年秋奔赴解放区西柏坡,见到毛泽东,并且就《朱元璋传》进行了长谈。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参加接管北大、清华的工作,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长、历史系主任等职。11月任北京市副市长。

  1953年,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以后还历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4年起主持改绘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标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明十三陵中定陵的发掘等工作,后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外国历史小丛书》等系列。

  1957年积极参加反右斗争,6月亲自主持对储安平的批斗,8月又揭发批判罗隆基。公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4月,鉴于大跃进期间出现的各级官员虚报成绩的现象,毛泽东提出要学习明代著名清官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之后,作为明史专家的吴晗随即发表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海瑞罢官》等作品。当时毛泽东对于这些作品大加赞许,并赠送自己亲笔签名的《毛泽东选集》给吴晗。吴晗也因此成为当时中国最出名的知识分子之一。

  1965年,毛泽东的妻子江青前往上海停留了几个月,上海市长柯庆施指派张春桥和姚文元协助其工作。同年11月10日,由姚文元执笔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突然对多年来受到肯定的《海瑞罢官》进行批判。文章认为《海瑞罢官》宣传了错误的阶级思想,“并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

  1966年4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报刊先后发表《〈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等文章,进而把皇帝罢了海瑞的官,同庐山会议上撤消了彭德怀职务一事联系在一起,使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带上更为浓重的政治色彩。史学界、文艺界、哲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开始进行全面的“揭盖子”。由毛泽东指示、各方对《海瑞罢官》的批判,为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掀开了序幕。吴晗在文化大革命被认为反毛泽东路线,遭到批斗。

  1968年3月经康生、谢富治批准被捕入狱。

  1969年3月18日妻子袁震被迫害致死。

  1969年10月11日早晨,在狱中死去,死因不明。骨灰至今下落不明。

  1976年9月23日,养女吴小彦在精神病院自杀。

家庭

  祖父:吴懋环   父:吴瑸珏   母:蒋三英(又名“山荫”;与“三英”谐音)   弟:吴春曦   妹:吴浦月   妹:吴浦星   妻:袁震   养女:吴小彦   养子:吴彰

“吴晗514631” 14

相关参考

吴晗未替彭德怀说话 毛泽东误会《海瑞罢官》

文革游行(资料图)本文节选自《大动乱的年代》,王年一著,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个人反对中央集体1965年11月到1966年4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准备阶段,也是“文化大革命”的初步发动阶段。在这一阶段里,

和吴晗关系 明开国文臣宋濂简介

对于宋濂,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宋濂求学的故事。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宋濂是朱元璋的“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任江南儒学提举。与刘基、章溢、...

和吴晗关系 明开国文臣宋濂简介

对于宋濂,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宋濂求学的故事。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宋濂是朱元璋的“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任江南儒学提举。与刘基、章溢、...

清朝乾隆修四库全书篡改古书内容搞乱格式

吴晗于1909年8月11日出生于浙江义乌,原名吴春晗,字辰伯。家庭经济时常颠簸于温饱与小康之间。其父吴滨珏,秀才出身,家道颇严。吴晗少年聪慧,自小就对历史尤其明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吴晗不仅早慧,而且早熟

篡改古书内容 搞乱格式

晗于1909年8月11日出生于浙江义乌,原名吴春晗,字辰伯。家庭经济时常颠簸于温饱与小康之间。其父吴滨珏,秀才出身,家道颇严。吴晗少年聪慧,自小就对历史尤其明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吴晗不仅早慧,而且早熟,

义乌有哪些名人最好有故事

1.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我国杰出的历史学家、明史专家、爱国民主斗士。2.冯雪峰(1903~1976),浙江义乌人。我国左翼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优秀共产党员,著名

明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国号来源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史称明朝、明代,清朝时称之为前明。“大明”国号的来源,后世有多种说法,多数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

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

  提到明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会是明太祖朱元璋。正是如此,在今天影视剧、评书小说以及太祖像明代历史研究中,朱元璋是一个颇为引人关注的历史人物。不但著名明史学者吴晗为其作传,甚至毛泽东也曾亲自对这部传记

答案竟是这个 明朝皇帝为何采用这种姿势下葬

1956年,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吴晗联合郭沫若等人,力主发掘明长陵,郑振铎、夏鼐等人认为帝王陵不能随便挖掘。最后由周总理批示同意,决定先试掘明定陵,这也是唯一一个主动发掘的帝陵。明定陵埋葬的是明神宗朱翊钧

周元 明朝,明朝朱元彰为什么杀开国元老

明朝有哪些皇帝有传记啊,就像吴晗的《朱元正德皇帝大传作者:李洵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年:2008-1《正德皇帝大传》作者以正史为创作之本,所据严谨,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及所处时代的复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