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晗关系 明开国文臣宋濂简介

Posted 宋濂

篇首语: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和吴晗关系 明开国文臣宋濂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和吴晗关系 明开国文臣宋濂简介

2、历史人物 明开国文臣宋濂简介 宋濂和吴晗有什么关系历史名人

和吴晗关系 明开国文臣宋濂简介

对于宋濂,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宋濂求学的故事。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宋濂是朱元璋的“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任江南儒学提举。与刘基、章溢、叶琛共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宋濂,字景濂,号潜溪,生于公元1310年,卒于公元1381年,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辞官归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后谥文宪,享年71岁。

吴晗,当代历史学家。宋濂,“明初诗文三大家”。这两个处于不同时代的人,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宋濂和吴晗都是浙江金华人,而且两人相距不远。

宋濂和吴晗都是研究历史的历史学家。宋濂专研元史,吴晗研究明史,宋濂被学者称为太史公,而吴晗也被称为当代太史公。

两个人曾经都是先当了老师,然后才进入官场,步入仕途的。宋濂早年在家乡坐馆授徒,50岁时因为朱元璋礼待,才应皇帝诏命入朝为官。同时和刘基、章溢、叶琛共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当了太子的老师。吴晗也曾经在清华大学,云南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后加入共产党,当了北京市副市长。

两人都曾经受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礼遇,随后又因为得罪了最高统治者而死。宋濂早年就有贤明,元朝也曾诏他做官。但是宋濂看见民生凋敝,天下混乱,自知不是出山的好时机,因此一直隐居家乡。后来明朝开国,朱元璋一统江山,他说:“昔闻大乱极而真人生,今诚其时矣”。认为真正的真龙天子已经出现,是他出山的时候了。因此,朱元璋一传召,他便入朝为官,将自己的一生才学贡献给国家。吴晗大致也是如此,和毛泽东经常也有书信往来,两人交流研究学术,感情应该是极好的。后来,宋濂因为孙子宋慎卷入胡惟庸案被流放,还没有到流放地,在途中宋濂便去世了。死因不明,儿孙均被处死。吴晗,则是在文革的时候,因《海瑞罢官》案被毛泽东判为祸害,经过多次批斗拷打,惨死狱中。

从两人在朝做官的时间上来看,大致也是相同的,宋濂为官18载,吴晗则当了17年的官。两人的时间,相差不远。

这两个文人书生,虽然时间上相隔几百年,但是他们所遭受的命运却是如此之象,不知该说是冥冥中自有定数还是如何。

宋濂学识渊博,连明朝大儒方孝孺都师从宋濂,又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可见其在文学上的造化又多高。然而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样的学识,离不开刻苦的学习。宋濂求学的故事,代代流传,激励着一批又一批艰苦求学的学子。

宋濂小的时候很爱读书,但是家贫买不起书,因此总是到有书的好心人家里借。借回来又赶紧抄写下来,就算砚池的墨水冻成冰,手指也冻僵了,也不敢休息,因为只有按时归还了,下次才能借到更多的书。宋濂有极强的求知欲,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当时老师却不在家。他没有气馁,几天后再次冒雪拜访老师,老师虽然在家里,但是没有接见他。宋濂只能回去,虽然手脚都冻伤了,但是宋濂还是持之以恒,第三次前往拜访梦吉老师,因为独自前往,他掉入了雪坑中,还好后来被人救起。老师被他的求学精神感动,终于接见了他,并且耐心回答了他的问题。

在如此艰苦的时候,宋濂都能凭借自己的毅力,成为诗文大家和历史学家,如今的求学路并没有当时那么困难,学子们又为何不好好学习,为自己博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呢?

历史人物 明开国文臣宋濂简介 宋濂和吴晗有什么关系历史名人

  对于宋濂,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宋濂求学的故事。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宋濂是朱元璋的“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任江南儒学提举。与刘基、章溢、叶琛共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宋濂,字景濂,号潜溪,生于公元1310年,卒于公元1381年,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辞官归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后谥文宪,享年71岁。

  吴晗,当代历史学家。宋濂,“明初诗文三大家”。这两个处于不同时代的人,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宋濂和吴晗都是浙江金华人,而且两人相距不远。

  宋濂和吴晗都是研究历史的历史学家。宋濂专研元史,吴晗研究明史,宋濂被学者称为太史公,而吴晗也被称为当代太史公。

  两个人曾经都是先当了老师,然后才进入官场,步入仕途的。宋濂早年在家乡坐馆授徒,50岁时因为朱元璋礼待,才应皇帝诏命入朝为官。同时和刘基、章溢、叶琛共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当了太子的老师。吴晗也曾经在清华大学,云南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后加入共产党,当了北京市副市长。

  两人都曾经受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礼遇,随后又因为得罪了最高统治者而死。宋濂早年就有贤明,元朝也曾诏他做官。但是宋濂看见民生凋敝,天下混乱,自知不是出山的好时机,因此一直隐居家乡。后来明朝开国,朱元璋一统江山,他说:“昔闻大乱极而真人生,今诚其时矣”。认为真正的真龙天子已经出现,是他出山的时候了。因此,朱元璋一传召,他便入朝为官,将自己的一生才学贡献给国家。吴晗大致也是如此,和毛泽东经常也有书信往来,两人交流研究学术,感情应该是极好的。后来,宋濂因为孙子宋慎卷入胡惟庸案被流放,还没有到流放地,在途中宋濂便去世了。死因不明,儿孙均被处死。吴晗,则是在文革的时候,因《海瑞罢官》案被毛泽东判为祸害,经过多次批斗拷打,惨死狱中。

  从两人在朝做官的时间上来看,大致也是相同的,宋濂为官18载,吴晗则当了17年的官。两人的时间,相差不远。

  这两个文人书生,虽然时间上相隔几百年,但是他们所遭受的命运却是如此之象,不知该说是冥冥中自有定数还是如何。

  宋濂学识渊博,连明朝大儒方孝孺都师从宋濂,又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可见其在文学上的造化又多高。然而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样的学识,离不开刻苦的学习。宋濂求学的故事,代代流传,激励着一批又一批艰苦求学的学子。

  宋濂小的时候很爱读书,但是家贫买不起书,因此总是到有书的好心人家里借。借回来又赶紧抄写下来,就算砚池的墨水冻成冰,手指也冻僵了,也不敢休息,因为只有按时归还了,下次才能借到更多的书。宋濂有极强的求知欲,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当时老师却不在家。他没有气馁,几天后再次冒雪拜访老师,老师虽然在家里,但是没有接见他。宋濂只能回去,虽然手脚都冻伤了,但是宋濂还是持之以恒,第三次前往拜访梦吉老师,因为独自前往,他掉入了雪坑中,还好后来被人救起。老师被他的求学精神感动,终于接见了他,并且耐心回答了他的问题。

  在如此艰苦的时候,宋濂都能凭借自己的毅力,成为诗文大家和历史学家,如今的求学路并没有当时那么困难,学子们又为何不好好学习,为自己博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呢?

相关参考

他是怎么死的? 明开国功臣李善长简介

李善长,生于公元1314年,卒于公元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定滁州后,便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出生入死,其功绩可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李善长小的时候就体现了智计谋略上的长处,学习

宋濂

  宋濂(1310~1381),中国明初大臣,学者。字景濂,号潜溪。其先人为浙江金华潜溪人,至宋濂始迁浦江。受业于著名理学家吴莱、柳贯、黄溍。元至正年间,荐授翰林院编修,固辞不就,避入龙门山著书。至正

他是一个开国功臣,却因受后代的牵连引惹上身,多亏皇后和太子

朱元璋算历史上数得上号的皇帝,草莽出身,领着一班人打下来一片江山,但要数翻脸不认人,朱元璋也是在皇帝上鼎鼎有名的一个。刘伯温下场算得上凄惨,这宋濂还要更惨一些。元朝的时候,宋濂并没有出仕,他是金华人,

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之人,本可富贵一生,为何慷慨赴死

方孝孺,浙江宁海人,明初文臣之首宋濂的关门弟子,学问渊博,名满天下,是当时天下所有学子的榜样,时人都称其为“方正学”方孝孺本是朱元璋指定的明建文帝的辅政大臣,如果事情按着平稳的走向发展,方孝孺一定会以

答案竟是这个 明朝皇帝为何采用这种姿势下葬

1956年,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吴晗联合郭沫若等人,力主发掘明长陵,郑振铎、夏鼐等人认为帝王陵不能随便挖掘。最后由周总理批示同意,决定先试掘明定陵,这也是唯一一个主动发掘的帝陵。明定陵埋葬的是明神宗朱翊钧

耿龠和耿弇是什么关系 耿弇简介

东汉有六大家族,分别是东汉早年帮助刘秀复兴东汉王朝的邓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统家族、窦融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家族。在东汉的近二百年里,这六大家族的众多重臣辅佐了十多代皇帝,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世之功,也传...

耿龠和耿弇是什么关系 耿弇简介

东汉有六大家族,分别是东汉早年帮助刘秀复兴东汉王朝的邓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统家族、窦融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家族。在东汉的近二百年里,这六大家族的众多重臣辅佐了十多代皇帝,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世之功,也传...

吴晗

吴晗像  吴晗(汉语拼音:WuHan;1909年11月5日-1969年10月11日),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笔名语轩、酉生等。生于浙江义乌,卒于北京。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

周勃陈平是如何干掉吕氏的 周勃和陈平是什么关系

陈平与周勃均是西汉开国的功臣。《笠翁对韵》上说:“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这里说的是陈平过人的才智;“虽非周勃安刘手,不愧当年产禄诛。”而周勃则是另一位汉初大功臣。此二人,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

清朝十二帝之努尔哈赤人物简介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