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军的封锁、“蚕食”和“扫荡”,冀南根据地军民是如何破解的

Posted 日军

篇首语:春衣少年当酒歌,起舞四顾以笑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面对日军的封锁、“蚕食”和“扫荡”,冀南根据地军民是如何破解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面对日军的封锁、“蚕食”和“扫荡”,冀南根据地军民是如何破解的

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   日军为着使华北成为其总兵站基地,在对太行、太岳山区抗日根据地“扫荡”的同时,也加紧了对冀南、冀鲁豫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封锁、“蚕食”和“扫荡”,企图隔绝我山地抗日根据地与平原抗日根据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相互支援。       日军“蚕食”   1941年,冀南根据地军民在反封锁、“蚕食”和反“扫荡”斗争中,对敌作战2928次,毙日伪军官后121881人(包括日军小同联队长以下官兵523人),俘虏日伪军军官387人、士兵7663人,伪军投诚1403人。       日军扫荡   1942年,日军对冀南区“扫荡”更加突然和频繁。上半年平均每日“扫荡”两次,其中,千人以上的大“扫荡”即达10次。冀南区军民反“扫荡”斗争十分艰苦壮烈。1月9日,日伪军4000余人奔袭、合击我冀南一分区部队,我部队遭袭击,受到重大损失,被迫退出部分地区。1月25日,日军2000余人袭击八路军驻邱县吕洞固地区的新8旅。该旅主力大部转到外线,但部分主力受损。   3月25日,日伪军2400余人合击冀南三分区主力。我主力大部安全转移到外线。但第769团的两个连在邱县烟屯村陷入重围。这两连指战员利用村落与拥有坦克、大炮之敌军千余人激战5小时,歼敌甚多,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而全部壮烈殉国。   4月29日,日军集中独立混成第1、第7、第8、第9旅团等部1万余人,对冀南地区进行空前规模的合围“扫荡”。日军首先闪击、合围八路军驻武城西北地区的冀南军区党政军机关和部队,以及驻香城固、下堡寺地区的新4旅和第4分区部队。驻该地的八路军主力部队,与敌激战一昼夜,大部突围到外线。但是,机关、部队所受的损失,也相当严重。第4分区司令员杨宏明、政治部主任孙毅民、新4旅政治部副主任陈元龙等多人光荣牺牲。   接着,日伪军即在这两个地区进行残酷的“清剿”,血洗村庄,建立伪组织;同时,增修公路、封锁沟墙,增设据点、碉堡,使冀南抗日边区变成了抗日游击根据地。5月中旬,冀南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和第129师的指示,认真地检查了造成被动退缩局面的原因,作出精简领导机关、部队改变为辖四五个连的小团进行活动、组织武工队进入敌占区、大力发动和组织基本群众、发展地方武装等决定。       缴获装备的士兵   6月11日,日伪军集中12000人对枣强以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铁壁合围”。由于冀南领导机关已较前精干,转移及时,使日伪军的合击扑空。七八月间,冀南区派出许多小部队和武工队,挺进敌占区,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在敌占区内重建了小块抗日游击根据地。9月12日,日军又集中10000余人,对枣强以南地区进行大“扫荡”。冀南军区领导机关和部队先机跳出敌包围圈,使敌扑空。该区军民还利用青纱帐,采取内、外线结合打击敌人,很快地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从7月初到10月上旬,冀南区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540多次,毙日伪军4000余人,攻克据点、碉堡59处。   张宪文等:《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三卷》,2016年版。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相关参考

当年日军封锁根据地的主要设施,守军不多的炮楼,却武装到牙齿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由于无法有效的对抗抗日军民的游击战,于是便想出了臭名昭著的囚笼政策(该政策最初由冈村宁次提出),在中国的各地修建了大量的炮楼、碉堡,意图分割、封锁游击队的活动范围。随着敌人的建造,

冀鲁豫区抗日军民在艰苦的反“扫荡”年代中是如何坚持斗争的

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 从1941年初起,冀鲁豫区抗日军民也进入了艰苦的反“扫荡”斗争年代。1月11日,日军

一个村连续扫荡四次 揭秘侵华日军在山西的暴行

...日沦陷,到1949年4月24日解放,共经历了12年的磨难。侵华日军从占领太原到1945年无条件投降,仍心犹不甘,残留山西长达4年之久,做最后灭绝人性丧心病狂的挣扎。疯狂必覆亡,我抗日军民浴血奋战,同日寇展开了气壮山河波...

一个村连续扫荡四次 揭秘侵华日军在山西的暴行

...日沦陷,到1949年4月24日解放,共经历了12年的磨难。侵华日军从占领太原到1945年无条件投降,仍心犹不甘,残留山西长达4年之久,做最后灭绝人性丧心病狂的挣扎。疯狂必覆亡,我抗日军民浴血奋战,同日寇展开了气壮山河波...

华北根据地人口减少2500万

杀光——1941年1月,日军在河北丰润制造“潘家峪惨案”。抢光——日军在“扫荡”中破门闯入民居,无耻抢掠。烧光——华北大“扫荡”中,日军放火焚烧村庄。资料图片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一场欲使中华

血战羊儿岭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侵华日军于1939年9月开始对我华北八路军根据地推行一种所谓的“囚笼政策”,即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辅以封锁沟和封锁墙,妄图以此分割、包围、困死八路军

北岳区军民粉碎敌万人大扫荡

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1943年9月16日至12月15日,敌华北方面军第63师团及第110、第26、第62师团及独立混

向孙良诚发起“掏心战术”

1943年下半年,日军一面加强对国民党当局的诱降,一面驱使伪军实行大规模的“扫荡”“蚕食”,妄想变华北为其坚固的“兵站基地”。10月12日,数万日伪军直扑我冀鲁豫中心濮(县)范(县)观(城)地区。一场

曾一枪致敌二命

太行区第一届群英大会会场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民兵怀着对日军的满腔仇恨和对祖国、对家园的无限热爱,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同仇敌忾、群策群力,使游击战争到处开花,在反“扫荡”作战和反“

抗战历史剧评论

抗日战争时期电视剧观后感不少于400字的作文《地道战》观后感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地道战》。这部电影的剧情是1942年抗日期间,日军对翼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军常常袭击老百姓,让老百姓吃了不少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