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后日媒将最美女影星与张学良并列报端,两人为此终生不见面

Posted 胡蝶

篇首语: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九一八后日媒将最美女影星与张学良并列报端,两人为此终生不见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九一八后日媒将最美女影星与张学良并列报端,两人为此终生不见面

   文|和佛赏花去 1931年11月20日,时任广西大学校长的马君武,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一首诗:“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马君武自称他效仿古代北齐典故所做。这个故事说的是,北齐皇帝高纬带着自己的宠妃冯小怜亲征北周,想让冯小怜看到大军破城的景象,原本北齐大军马上可拿下城池,此时冯小怜正在化妆,高纬让大军等待冯小怜画好妆在进攻。北周大军利用这段时间抢修城防,反而转败为胜,北齐一战灭亡。马君武写这首诗讽喻张学良在九一八之夜,还在与蝴蝶翩翩起舞,将东北断送。    此诗一出,直接让张学良、胡蝶的名声一落千丈,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风流将军”,影星胡蝶则成了红颜祸水。事情过去后,马君武坦承,这首诗是根据当时的社会传闻“九一八之夜,张学良与胡蝶跳舞”写的。但很少有明白人去追查这则社会新闻的来源,它来自于日本通讯社,以此中伤张学良,引起民众对张学良的愤慨,从而转移国人对日本侵略东北的反抗情绪。并且,日本方面在报上大肆攻讦张学良糜烂荒唐的私生活,来败坏张的名声。以致于一首普通的打油诗,举国尽知,流传百年。    胡蝶是在1925年开启电影生涯。1931年3月,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九一八前,23岁的胡蝶刚刚走红,但是这段时间她正在拍摄中国第一部彩色片《啼笑姻缘》。而张学良在九一八当晚,陪着英国驻华大使夫妇,观赏梅兰芳的京剧。因为当晚演出是为辽西水灾筹款,属于外事活动。两个人不但那晚没见面。并且因为这首诗一生都没见过面。    胡蝶很有政治头脑,在马君武发表这首诗后,马上在《申报》发出声明。对于还没有大红的影星,她没有借机炒作自己,也没有采取自家内乱,火上浇油的行动。国难当头,胡蝶以民族大义为念,凭借着洞察力,断言这是日本人的阴谋。她写道:“ 昨有日本新闻将蝶之小影,与张副司令之名字并列报端,其用意无非借男女暧昧之事,以遂其污蔑陷害之毒计。”“ 欲毁张副司令之名誉,阻止其回辽反攻”之伎俩。    ​ 1933年,胡蝶高票当选电影皇后。1946年,她从上海迁居香港。1966年,她结束了电影生涯 。1989年,81岁的胡蝶在散步时跌倒引发中风去世。张学良和胡蝶至少有两次机会可以见面,但都因为这首诗,他们都怕见对方。九一八过去后,张学良因公务去上海,有人欲从中促成与胡蝶谋面,张学良当即正色谢绝, 如果这样,谣言岂不得到证实?颇有意味的是,1964年6月,胡蝶应邀赴台湾出席第11届亚洲电影展,也有媒体问胡蝶是否要见一见张学良,他们可以代为安排。胡蝶笑答, 既未相识就不必相识。   

相关参考

九一八后关东军欲归还张家财产 张学良如何回应

核心提示:在“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日军就强占了大帅府,并进行了肆意的劫掠与破坏。在封存了张家的财产后,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打算将这些财产还给张学良。但张学良拒绝接受这些财产。他让人告诉本庄繁:“要还

历史人物 详谈九一八事变前后

  张学良简介:九一八事件。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了。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

九一八“不抵抗命令”出自张学良

蒋介石的《铣电》,有耶?无耶?关于九一八时期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洪钫回忆说:蒋介石于8月16日,曾有一《铣电》致张学良谓: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

九一八事变后,为什么张学良选择不抵抗

原标题:九一八事变后,为什么张学良选择不抵抗?涉及到史实类的,愚以为还是由当事人的口述最为恰当,幸而张学良年过百岁,在晚年口述了这段历史,当事人的口述想必是最为靠谱,最为真实,最为具体反映当时历史的背

历史人物 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张学良已达成共识不抵抗

  九一八时的不抵抗政策,已成为刻在历史耻辱柱上不可磨灭的一笔了。但是,几十年来,围绕着「不抵抗」的由来、背景和具体责任,却一直有颇多的争议。>  近年来,网路上关于「九一八」时「不抵抗」责任的讨论之

九一八不抵抗的误会我不计较

九一八事变(资料图片)《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立体封面文章摘自《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本文系新浪历史独家稿件,请勿转载。访谈者:张之丙(简称“访一”)张之宇(简称“访二”)访一:由这句话,

是张学良无能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不抵抗之谜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日本是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日本的特点是通过一步步的战争冒险获取战争红利来强大自己,原本日本很弱,在唐宋的时候日本都是用仰视的目光来看待我华夏的,即使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力仍旧是日

是张学良无能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不抵抗之谜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日本是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日本的特点是通过一步步的战争冒险获取战争红利来强大自己,原本日本很弱,在唐宋的时候日本都是用仰视的目光来看待我华夏的,即使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力仍旧是日

吴佩孚缘何在九一八后大骂张学良误国?

自1891年起,日本就大肆鼓吹“大陆”是日本的“生命线”。1895年,首相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提交的《兵制改革》奏文中,明确提出要把“生命线”扩大到中国东北,并由此逐渐形成征服中国、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

吴佩孚缘何在九一八后大骂张学良误国?

自1891年起,日本就大肆鼓吹“大陆”是日本的“生命线”。1895年,首相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提交的《兵制改革》奏文中,明确提出要把“生命线”扩大到中国东北,并由此逐渐形成征服中国、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