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张学良无能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不抵抗之谜

Posted 张学良

篇首语: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是张学良无能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不抵抗之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是张学良无能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不抵抗之谜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日本是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日本的特点是通过一步步的战争冒险获取战争红利来强大自己,原本日本很弱,在唐宋的时候日本都是用仰视的目光来看待我华夏的,即使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力仍旧是日本所不能比的,日本真正超过中国是在甲午之后,日本通过甲午战争获得巨大的利益,通过战争冒险赌国运成功,让日本走上了冒险的道理。所以日本对中国一贯以来都是赌徒心态,你硬它就软,你软它就硬,有点象无赖,这就是日本的特点。

其实31年的日本没有37年的强,用37年以后日本国力来判断31年的日本国力是错误的。日本恰恰是通过夺取了中国的东北以后,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所以说对付日本的办法是必须遏制住日本的冒险。

假如张学良下令东北军抵抗侵略,东北军必败吗?不一定!为什么?有人会说,以东北军一己之力对抗日本全国,难道不会落败吗?当然,可以预见到的是即使东北军跟日本打起来,肯定是得不到中央军的支援的,因为蒋介石同样也怕跟日本人打。但是谁说东北军一定会跟日本全国对抗呢?日本还会像甲午战争那样孤注一掷的跟中国发生全面性的战争吗?恐怕不见得。因为那时日本本身在华已经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假如不能够战胜的话,那么这些利益都会失去,而且假如独吞中国肯定会损害到其他的列强的在华利益,这就面临其他列强的压力,所以说日本要真跟中国大打一场,肯定是要好好掂量掂量的。而假如是局部战争的话,那么日本就好办得多,所以说日本一直是通过压迫和蚕食的手段来一步步地获取在华利益,也就是说中国不怕日本鲸吞就怕它蚕食。历史上日本就是这么干的。

九一八事变前夕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

东北军陆军总兵力:约40万 关内约18万(1930年9月,由于学忠、王树常统领东北军9个精锐旅入关支援蒋介石。1931年7月,东北军3个旅步兵旅、2个团炮兵团共8万人调进关内) 关外 约20万,其中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 具体编制大家很容在网上查到,这里就不堆砌数据了。

空军: 飞机约200架左右,其中战斗机150架。

海军:舰只21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300人

装备补给:基本可以做到自给。沈阳兵工厂产能:日产13式79步枪130枝,枪弹41万发,年产17式轻机枪300梃,13式重机枪50梃。月产迫击炮80门,炮弹4万发。 并且可以生产150毫米的重炮。

日本方面:

关东军总兵力,约2万人,其中正规军只有1万人,在乡军人约1万人,警察3000人。日本驻朝鲜军2个师团约3万人。

也就是说东北军驻东北的兵力跟东北日军的兵力对比大概是是10:1,在朝鲜日军增援关东军的同时,驻华北的东北军也可以增援关外的东北军。东北军并不落下风,值得提防的不过是日本从本土调兵而已。

问题是假如张汉卿下令坚决抵抗并作出决战的样子,小日本真的会考虑跟从本土调兵吗?那么日本就会考虑是否跟中国全面战争大干一场,这样是否值得?假如落败就会损失在华的既得利益。所以历史上九一八事变也的确是先由关东军先以下克上的名义先搞起来而后日本政府才予以确认事实的,当然啦,你都不抵抗,谁会把吃进嘴里的肥肉吐出来?那么假如是抵抗得很激烈呢?或者是做出一副要围歼关东军的姿态呢?那日本政府有可能就扔出那几个参谋牺牲了事,说不定这也是人家日本的一个预案了。张学良完全可以利用他的副总司令的身份宣战,把蒋拉下水,蒋怕全面战争,张学良怕个毛啊?反正已经开打了,小打不如大打,把大家都拉下水,毛泽东曾经说过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凭啥得按照你的节奏来打?凭啥就让你先满蒙?晚打不如早打,这样即日本占领了中国的部分领土它也消化不了。那日本就得好好考虑一下是不是压制关东军的冒险了。假如东北军坚决抵抗,未必一定失败。

疯狂一点,如果张学良以国民政府副总司令的身份宣布跟日本开战,你认为蒋介石能够独善其身吗?能否把蒋介石拉下水吗?日本会放过蒋吗?日本肯定会在江浙进攻蒋,有可能抗战提前爆发了。

相关参考

九一八事变后,为什么张学良选择不抵抗

原标题:九一八事变后,为什么张学良选择不抵抗?涉及到史实类的,愚以为还是由当事人的口述最为恰当,幸而张学良年过百岁,在晚年口述了这段历史,当事人的口述想必是最为靠谱,最为真实,最为具体反映当时历史的背

九一八“不抵抗命令”出自张学良

蒋介石的《铣电》,有耶?无耶?关于九一八时期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洪钫回忆说:蒋介石于8月16日,曾有一《铣电》致张学良谓: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

历史人物 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张学良已达成共识不抵抗

  九一八时的不抵抗政策,已成为刻在历史耻辱柱上不可磨灭的一笔了。但是,几十年来,围绕着「不抵抗」的由来、背景和具体责任,却一直有颇多的争议。>  近年来,网路上关于「九一八」时「不抵抗」责任的讨论之

专家揭秘张学良不抵抗原因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  人们通常用两件事对张学良的一生做出评价,一是西安事变,一是九一八。  作为主角,他曾风头无两人们赞美他是千古功臣;作为主角,他也曾颜面扫地人们骂他是不抵抗将军。  对前者,他平

张学良不抵抗是对的

张学良不抵抗主义再评价  口老道  与整个二十世纪同呼吸共命运的张学良将军仙逝已六年。从九一八后被骂为卖国贼,到今天被敬称伟大的爱国者,尊卑荣辱世态炎凉,岂容今人辨析。是罪人好是功臣,留待沉淀的历史去

九一八不抵抗的误会我不计较

九一八事变(资料图片)《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立体封面文章摘自《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本文系新浪历史独家稿件,请勿转载。访谈者:张之丙(简称“访一”)张之宇(简称“访二”)访一:由这句话,

历史人物 应德田为什么敢说张学良接受了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

对于“九一八事变”,中国人都知道这件事,对于这件事的具体经过也大略知道。但是对于张学良的不抵抗是否是受了蒋介石的命令,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在此,小编我不对此做评价,小编只想说道说道张学良是受了蒋介石的命

历史人物 应德田为什么敢说张学良接受了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

对于“九一八事变”,中国人都知道这件事,对于这件事的具体经过也大略知道。但是对于张学良的不抵抗是否是受了蒋介石的命令,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在此,小编我不对此做评价,小编只想说道说道张学良是受了蒋介石的命

历史人物 因九一八不抵抗而投奔八路军的东北名将

  ,字必之,辽宁海城县人,1905年1月4日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十七岁参加张学良的东北军卫队旅,由于精明强干,能读会写,被张学良选送东北讲武堂深造,三年后,被张学良召到身边担任少校副官。> 

他是东北抗日第一英雄,感动了所有日军,却没有感动自己人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将东北大地拱手让给了日本,直到今天仍然是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但张学良不抵抗,不代表东北人不抵抗,在之后的14年中,东北大地上涌现出了无数抗日英雄,其中最有名的、影响最大的,当属杨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