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的传统运动“叼羊”是咋玩的

Posted 哈萨克族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哈萨克族的传统运动“叼羊”是咋玩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哈萨克族的传统运动“叼羊”是咋玩的

英勇的哈萨克族人,有一种传统的马上游戏——叼羊。据说,这种游戏最早是从阿尔泰一带发展起来的。如今,所有的哈萨克族牧民,仍然把它继承了下来。叼羊,不仅是哈萨克族牧民所进行的一项扣人心弦的马上游戏,而且是一种力量和勇气的较量,马术和骑术的比赛。一般都在节日期间举行。

因此,每当节日前夕,牧民们就要派出代表,到各个毡房去张罗叼羊的事,并进行选择地点、确定日期的工作。叼羊这天,广大牧民,不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地来到指定地点,习惯而自觉地站成一个大圈,进行围观。

叼羊的形式是很多的,但最主要的有这样三种:一种是两人叼,一人抓住羊的一端,拚命争夺,谁夺到羊,谁就为胜。

二是分组叼,在旧社会里一个部落为一组,部落与部落之间进行争夺,获胜者为部落的光荣。三是集体叼,一只羊被主持者扔在地上,谁叼到手不被别人抢去,而且又把这只羊能扔到某一家的毡厉,谁就是胜利者。

叼羊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当地有句谚语:“摔跤见力气,叼羊见勇气”。

剽悍的哈萨克族牧民最爱叼羊活动。他们常年放牧在大草原上,尤其是转场的时候,为了保护畜群,经常要同恶劣的天气、凶猛的禽兽顽强搏斗。

叼羊则是最好的锻炼,它既是力量的较量,又是智慧的竞赛,既比勇敢,又赛骑术。叼羊的优胜者多是放牧的能手,在暴风雪中寻找失散的牲畜,他们能把百十斤重的羊只,俯身提上马来,驮回畜群。优秀的叼羊手是受尊敬的,被誉为“草原上的雄鹰”。古语云:“胡儿一鞭去如飞”,据说就是指的古时候哈萨克人祖先叼羊活动。

相关参考

现在是怎么玩的 土家族的打飞棒是怎么来的

湘西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练就以木捧击毙飞禽走兽的本领。这种以掷棒保护庄稼的传统方法,逐步形成为一种“打飞棒”的体育运动。打飞棒比赛,人多可分几组进行。每场比赛时间可长可短,以打满事先约定好的

哈萨克族的“柯赛绣”是怎样的传统刺绣技艺

“柯赛绣”是哈萨克族的传统刺绣技艺,由于其刺绣制作技术独具特色,图案层次分明,光彩夺目,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备受中外游客的青睐。“柯赛绣”绣法源于一位美丽而充满智慧的哈萨克族女性——柯赛·阿娜。她

哈萨克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哈萨克族节日简介

哈萨克族的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两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在这三大节日中,历史悠久的当属纳吾鲁孜节。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肉孜节(开斋节)这个名称来自波斯语音译,而阿拉伯

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都是怎么演奏的

冬不拉冬不拉是哈萨克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冬不拉的种类繁多大豆油是松木和桦木凿成,雕刻精细,镶嵌美观冬不拉的形式,一种音箱是三角形,哈萨克以近代大诗人阿拜命名,叫“阿拜冬不拉”,一种音箱是椭圆形,以哈

哈萨克族都有哪些传统的手工工艺

萨克族的工艺是构成其游牧文化的重要方面,形式主要有雕刻、刺绣和手工艺品。其中雕刻艺术相当精湛,哈萨克族在木床、摇篮、木箱、柜子、桌子、木门和马具,乃至乐器上无不施以雕刻,作为装饰。这些雕刻有的线条豪放

哈萨克族人们对结婚有着怎样的传统风俗

哈萨克族的婚事从说亲到完婚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哈萨克族称为“托依”。主要有说亲、订婚、吉尔提斯礼、送彩礼、出嫁、迎亲等仪式,这些仪式的规模大小,主要根据双方家里的经济情况而定。哈萨克人把结婚视为人生的

哈尼族最盛大隆重的节日“扎勒特”是咋过的

扎勒特简介哈尼族传统盛大节日。“扎勒特“是哈尼语音译,又称“大年“。时值农历十月,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在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举行,至属猴日结束,历时5天。哈尼族信奉原始宗教,扎勒特节主要是祭

哈萨克族人是怎样用传统方式“摔跤”的

在摔跤场上有幸见到了两位“推盖巴勒旺”,一位是库里斯坦·哈阿亚,另一位是铁木尔别克·叶里麦斯。两人长得都像铁塔似的,个头都在1米8以上,走起路来,地好像都在震动。两人都在自治区、阿勒泰的比赛中多次获得

塔塔尔族传统藏欧风 塔塔尔族人的生活习惯

塔塔尔族完全遵行本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有点欧洲风味。的确,塔塔尔族与当地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其民族在住房、室内陈设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与该民族

哈萨克族的音乐舞蹈都有什么民族风情

哈萨克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很有特色,乐器种类和乐曲形式也相当丰富。“冬不拉”为弹奏乐器,是哈萨克族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分为高、中、低等十几种。冬不拉易学易带,深受哈萨克族喜爱。拉奏乐器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