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的“柯赛绣”是怎样的传统刺绣技艺
Posted 哈萨克族
篇首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哈萨克族的“柯赛绣”是怎样的传统刺绣技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哈萨克族的“柯赛绣”是怎样的传统刺绣技艺
“柯赛绣”是哈萨克族的传统刺绣技艺,由于其刺绣制作技术独具特色,图案层次分明,光彩夺目,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备受中外游客的青睐。
“柯赛绣”绣法源于一位美丽而充满智慧的哈萨克族女性——柯赛·阿娜。她出生于13世纪中期,不仅心灵手巧,在部落中也有极高威望,是部落首领、巾帼英雄。
柯赛·阿娜有四个儿子,为了教育孩子们团结一心,她设计发明了哈萨克族毡帽,毡帽四个面紧紧向中心会合,寓意深刻。她发明、设计的多种绣法和图案,直到现在还广泛流传。鉴于她对部落的卓越贡献,其部落就以她的名字命名,这在哈萨克族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她发明的刺绣工艺经过后人的沿用和步步更新,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工艺品。
“柯赛绣”包括十字绣、钩绣、平针绣、珠子绣、贴花绣、镂空绣、钩针等七种绣法。“柯赛绣”创作的各种图案色彩艳丽、线条流畅、人物活灵活现,做工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一般绣在白布、平绒、金丝绒、条绒、毡子上。绣品主要用于男女老幼服装、花帽、家居饰品、各类小纪念品等,也可用于哈萨克族毡房装饰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手工业不断发展,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原有的民族刺绣得到了发展和繁荣。如今,哈萨克传统民族“柯赛绣”的部分样式也被其他民族吸收采用,其独有的特色展现着哈萨克族的风采。
据尼勒克县妇联副主席袁静介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具有浓厚民族底蕴、极具市场潜力的特色手工艺品“柯赛绣”始终停留在家庭制作的原始状态。
为了发挥它更大的价值,近年来,尼勒克县妇联充分发挥“刺绣协会”的作用,打破过去以户为主的传统模式,把零散的生产户集中到民族刺绣基地,形成加工、生产、销售、培训一条龙产业链,提升旅游产品档次。
目前,全县已有4个刺绣基地、17个刺绣专业村,每年销售各类手工绣品数万件,刺绣基地的绣娘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每人每年可获得4500至5000元的收入。该县为加大民族刺绣基地的管理,努力打造品牌,成立了“柯赛绣”民族刺绣厂,并注册了具有代表哈萨克刺绣特点的“柯赛绣”商标,使该县的民族手工刺绣产品逐渐走向品牌化的道路。
说到今后的发展思路,袁静告诉记者:“从今年起,我们将依托国际农发项目资金和‘柯赛绣’民族特需企业项目,发挥民族特需企业的作用,利用项目生产补助资金。
以刺绣企业为龙头,将‘柯赛绣’打造成‘塞外江南第一绣’的品牌,使喀拉苏、喀拉托别、克令等乡真正成为刺绣之乡,让尼勒克县万名绣娘用手中的彩线绣出她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力争使手工艺品产业为妇女人均增收300至400元,‘柯赛绣’民族手工艺厂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
相关参考
鄂温克族刺绣特色鄂温克族刺绣多用于服装、靴鞋面、摇篮头衬、枕头顶、烟荷包、手套和针线包上。刺绣方法分为线绣和补绣。线绣是在皮革或布上直接用彩线绣出所需图案,绣时要事先用白纸剪好图样,贴在所要刺绣的位置
鄂温克族刺绣特色鄂温克族刺绣多用于服装、靴鞋面、摇篮头衬、枕头顶、烟荷包、手套和针线包上。刺绣方法分为线绣和补绣。线绣是在皮革或布上直接用彩线绣出所需图案,绣时要事先用白纸剪好图样,贴在所要刺绣的位置
哈萨克族的婚事从说亲到完婚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哈萨克族称为“托依”。主要有说亲、订婚、吉尔提斯礼、送彩礼、出嫁、迎亲等仪式,这些仪式的规模大小,主要根据双方家里的经济情况而定。哈萨克人把结婚视为人生的
在摔跤场上有幸见到了两位“推盖巴勒旺”,一位是库里斯坦·哈阿亚,另一位是铁木尔别克·叶里麦斯。两人长得都像铁塔似的,个头都在1米8以上,走起路来,地好像都在震动。两人都在自治区、阿勒泰的比赛中多次获得
哈萨克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马上功夫十分了得,歌舞弹唱也是代代相传。每年夏秋季节,牧场上草青林绿,牛羊肥壮,哈萨克牧民常常聚集到一处平整的草地上,举行传统的竞技优育比赛,主要是赛马、刁羊、摔跤、姑娘追
新疆哈萨克族是捕捉猎物的能手。他们捕捉不用现代化的武器。而是用传统的武器——鹰和猎狗。鹰作为猎手的“空军”,狗则作为“陆军”,只要“空陆军”齐出动,猎手准会满载而归。鹰是一种凶猛而灵敏的动物,要想捉住
刺绣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刺绣发展已具数千年历史,但其到底起源于何时,尚有许多争议与分歧,有的赞成以现有文字记载来推定;有的赞成用现有考古成果来推定;也有的认为就凭民间传说也可以推定的。对此,我们不妨来从
新疆的哈萨克人自古以来就有传递信息的习俗。哈萨克族人相互见面除了一连串的问候之外,还要相互传递所见所闻的信息,或是委托传递消息。这种传统的习俗,使牧区居民之间保持信息畅通,便于相互联系和沟通。如今,爱
马尾绣的特点水族马尾绣的起源已不可考,主要产品形式有马尾绣背带和马尾绣花鞋等。四川成都织绣和其它民族的刺绣技艺也用马尾为原材料,但只有水族才如此集中地将之用于背带等绣品。贵州省三都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饰,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花帽为硬壳、无沿、贺形或四棱形,带棱角的还可以折叠。花帽布料彩墨绿、黑色、白色、枣红色的金丝绒和灯心绒,帽子顶端和四边乡有各种别具匠心的几何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