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人是怎样用传统方式“摔跤”的
Posted 哈萨克族
篇首语: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哈萨克族人是怎样用传统方式“摔跤”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哈萨克族人是怎样用传统方式“摔跤”的
在摔跤场上有幸见到了两位“推盖巴勒旺”,一位是库里斯坦·哈阿亚,另一位是铁木尔别克·叶里麦斯。两人长得都像铁塔似的,个头都在1米8以上,走起路来,地好像都在震动。两人都在自治区、阿勒泰的比赛中多次获得过金牌,而库里斯坦·哈阿亚还曾经担任过自治区的摔跤协会的副主席、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摔跤协会的主席,如今他已退休,但“推盖巴勒旺”那种风采仍不减当年,还在培养年轻的下一代。而46岁的铁木尔别克·叶里麦斯,还是位高级摔跤教练,哈萨克族中摔跤的活跃分子,这次传统的民间摔跤比赛他就是裁判。他俩可算是名副其实的“推盖巴勒旺”了。
按哈萨克族的传统习惯,每一位摔跤手都代表一个部落或者是一个团体,观众按着部落或者是团体分别站在两侧。那摔跤手的出场可是威风,当裁判宣布摔跤开始时,只见一位穿着紫红色大衣,头戴狐狸皮帽的中年男子,骑着一匹毛皮油亮的褐色快马,背后驮着摔跤手,并扬鞭高呼历史上着名摔跤手的名字绕场一周,然后冲进了赛场。跑到赛场的一侧时,摔跤手立即下马,跪在赛场的一侧,而那位骑手则很快离开。接着,又是一位穿着黑色绣花大衣,头戴“塔和雅”(花帽)的中年骑手骑着一匹枣红马,驮着一位摔跤手,威风凛凛地绕场一周,然后来到赛场的另一侧,摔跤手下马后跪在了另一位摔跤手的对面,人们呼喊:“哈曼巴依、加纳别克”(历史上部落摔跤英雄)的名字,为他们助威,为他们鼓劲,希望他们要像历史上的英雄那样战胜对方。这种摔跤手的出场仪式与其他民族不同,具有鲜明的草原文化的特色。正式比赛还未开始,气氛已是十分热烈,令人激动。
骑马驮着摔跤手进场的两位骑手,是在部落或是单位中有名望的人,他们的服饰和马匹的选择都是有讲究的,穿上具有特色的服装,骑上好马,在众人面前显示他们的实力和必胜的信心。
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摔跤没有服装的要求,也可以光着膀子上场,但不能系皮带,要用布带系裤,不能携带硬器,脚上过去穿软底靴,现在穿球鞋或是赤脚。腰间要绑红色或蓝色的腰带,腰带既不能绑得过紧,也不能过松,以贴身为宜,一是为了便于对方抓住,二是便于区别比赛的甲乙双方。
哈萨克族的民间传统摔跤属于民族式摔跤,设有裁判一名,但还有由部落或单位的懂规则、有威望的老人,组成的监督组织,坐在一侧评判,若裁判做出不公的裁决,他们有权提出异议,予以纠正。
比赛不按体重分等级,不受年龄限制,以擂台形式进行,只要有勇气和信心就可以上场和对方较量。较量的次数一般只限一次,一次定乾坤。但个别摔跤手提出种种理由要求再进行一次时,经裁判允许也是可以的,但没有第三次。比赛中不能抓对方的头发、耳朵和下部,不能用脚踢对方,但可以用脚绊倒对方。
按规则,将对方的背部按到在地面就算赢了,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身穿一身白衣服、头戴紫红色“塔和雅”(哈萨克族花帽)的裁判铁木尔别克·叶里麦斯走到了赛场的中央,宣布比赛开始,用手示意双方选手站起来,两位选手走到一起按哈萨克族的传统的相互碰肩的礼节表示友好,然后双方弯下腰抓住对方的腰带后即开始。此时,人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双方的观众都为自己的选手鼓劲加油。
相关参考
哈萨克族的婚事从说亲到完婚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哈萨克族称为“托依”。主要有说亲、订婚、吉尔提斯礼、送彩礼、出嫁、迎亲等仪式,这些仪式的规模大小,主要根据双方家里的经济情况而定。哈萨克人把结婚视为人生的
塔塔尔族完全遵行本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有点欧洲风味。的确,塔塔尔族与当地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其民族在住房、室内陈设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与该民族
新疆的哈萨克人自古以来就有传递信息的习俗。哈萨克族人相互见面除了一连串的问候之外,还要相互传递所见所闻的信息,或是委托传递消息。这种传统的习俗,使牧区居民之间保持信息畅通,便于相互联系和沟通。如今,爱
哈萨克人把热情洋溢地接待来客做为祖先的优良传统保留至今。哈萨克人把客人分为“偶然来客、专程来客、特邀来客”三种。哈萨克人无论对那一种来客都一视同仁,热情招待。过路客人来到牧人家如适蓬主人用餐时,他们也...
哈萨克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马上功夫十分了得,歌舞弹唱也是代代相传。每年夏秋季节,牧场上草青林绿,牛羊肥壮,哈萨克牧民常常聚集到一处平整的草地上,举行传统的竞技优育比赛,主要是赛马、刁羊、摔跤、姑娘追
塔塔尔族完全遵行本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有点欧洲风味。的确,塔塔尔族与当地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其民族在住房、室内陈设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与该民族
塔塔尔族完全遵行本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有点欧洲风味。的确,塔塔尔族与当地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其民族在住房、室内陈设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与该民族
那吾热孜节:“那吾热孜”哈萨克语为“辞旧迎新”之意,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这个节日表明新年春节来临了,哈萨克族人民将从这一天开始的月份叫做那吾热孜月。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吃一种用小麦、小米、大米、面、
古老的草原游牧民族天山雪水潺潺的流水滋润着广袤的草原,在山谷间哈萨克人的马踏之声以同样的节奏延续了两千多年。从古丝绸之路南北道的咽喉塔什库尔干,到古丝绸之路南北道的交通枢纽——和田,古老的草原游牧民族
“柯赛绣”是哈萨克族的传统刺绣技艺,由于其刺绣制作技术独具特色,图案层次分明,光彩夺目,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备受中外游客的青睐。“柯赛绣”绣法源于一位美丽而充满智慧的哈萨克族女性——柯赛·阿娜。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