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之初为何中央红军的战略部署都被国民党掌握

Posted 红军

篇首语: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长征之初为何中央红军的战略部署都被国民党掌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长征之初为何中央红军的战略部署都被国民党掌握

核心提示:国民党首先察觉了红军突围的行动意图,又通过谍报人员获得了重要情报;原红军第三军团第四师参谋长张翼、上海中央局负责人和电台工作人员先后叛变,泄露了相关情报。 红军长征路线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王美芝,原题:揭秘:红军长征初期遭受重大损失的情报原因 情报原因是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之一。查阅国民党当时的报纸可以看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从计划到路线,一直在国民党的掌握之中。国民党首先察觉了红军突围的行动意图,又通过谍报人员获得了重要情报;原红军第三军团第四师参谋长张翼、上海中央局负责人和电台工作人员先后叛变,泄露了相关情报。据此,国民党较早地获得了中央红军有关转移的情报后,开始有准备地策划围堵红军的作战计划,致使中央红军沿着红六军团旧路突围时正中包围,遭到了重大损失。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长征开始的初期就遭受5万余人的重大损失,其中过第一道封锁线减少了3700人,过第二道封锁线减少了9700余人,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损失了8600余人,抢渡湘江时锐减30500余人,使出发时的8.6万红军,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万余人。对此,史学界及当事人都有著文探讨和忆述造成这一重大损失的原因。笔者研究发现,蒋介石提前掌握了红军拟战略转移和转移路径的重要情报,使他有充足时间为歼灭转移中的红军作准备,这是导致当时中央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查阅当时国民党的报纸,从其报道中可以清楚看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从计划到行军路线,一直在国民党的掌握之中。 1934年10月2日,香港《工商日报》刊登《共匪主力忽又东移,因东北两路已逼近伪都》说:“朱毛共匪,云集瑞金会昌各地后,原拟突围窜湘入黔,嗣因东北两路军,进攻长汀石城各地,日趋紧张,步步压迫,同时南路军又堵截周密,准备迎头痛击,共匪恐未能突破剿赤阵线,前后受敌,更促其早日消灭,故以正当进退维谷之际,非出一战,不能打破此垂危之局,故最近又将兵力移居长汀、宁化、石城等处,暂不突围,惟有死力与东北两路军顽抗,如胜则直出闽境,仍距赣闽待机发展,若败则突围赣西入湘图黔,联络贺萧各股共匪。” 10月12日,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报道:“伪三军团四师长张翼(实为参谋长——引者注)投诚后,谈匪首彭德怀,早认赣南不能立足,有即窜湘入川企图。” 10月15日,香港《工商日报》刊登《釜底游魂中之共匪谋出路计划》说:“赣南共匪数月前集中大部,突而进扰石城,势将逼近长汀,被东北两路军向其猛攻,遂窜回瑞金会昌雩都,因匪区早被我军封锁,其粮食与药品器械,完全告绝,又集中匪部,倾巢而出,欲冲过赣南窜湘入川,会合贺龙,再作企图,现据军讯,共匪知难死守老巢,昨啸聚三四万人,纷纷移动,进抵章河云江沿岸一带,以求孤注一掷。”该文还提到,匪共“知大势已去,不可挽救,乃最近下令各地撤兵赣南集中,同时在瑞金中央,召集会议,讨论攻守计划,闻当时朱毛彭等匪首,感于目前形势不良,拟早日西窜入湘,希图另谋出路”。 10月16日,香港《工商日报》刊登《周浑元师收复兴国,各路军将直捣会昌,伪一五两军团溃不成军,瑞金长汀收复之期不远,萧克残匪窜扰紫金关》说:“预料匪或经信丰出南雄,窜湘西南入川。” 10月17日,香港《工商日报》又刊登《东路军克复河田,匪决弃长汀西窜,东路军改取缓进策略步步为营》说:“汀匪四面楚歌,为避免全军覆没计,已决定放弃长汀西窜湘桂黔边境,实行向川青等省发展,重辟新匪区。” 从这些报道中可知,国民党从1934年10月初开始,就已经掌握了中央红军拟进行突围转移的意图,而且确切知道红军突围必出赣西南经湘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突围行动计划。而中央红军从10月12日至20日分五路陆续跨过于都河开始战略转移时,国民党也及时获知这一情报。 10月19日,香港《工商日报》刊登《赣闽共匪全部分两路西移,一集团商防剿计划,罗朱两部集中彭部续到,两路西窜路径已被探悉》说:“查闽赣共匪准备倾巢西移后,其罗炳辉朱德各部主力,约五六万人,已集中梅林江,准备候齐彭德怀各部集中会昌之后,然后分批陆续向西移动,查其所窜逃路径,……一路沿梅林江西下经信丰而入赣南,窜湘粤边境,而出湘西袭萧匪西移之旧路,其余一路则以主力匪队由会昌雩都而西下,直出安远三南,准备经粤北各县而入湘南方面,该两路共匪并预定在湘西会合,然后分图黔川。” 10月23日,香港《工商日报》刊登《赣南第一纵队发现共匪八万突围激战,详情由21日2时起,双方开始激战未息》说:“赣省共匪,自被中央东北两路军攻陷石城兴国后,长汀瑞金宁都已受包围,匪共深知残局告危,旦夕覆灭,非突围他窜,不足以苟延残喘,故朱毛彭等股匪,约8万人左右,于昨日暗离雩都,会昌,放弃老巢,实行向南路信丰,南康间冲出重围,窜往湘南,沿萧克共匪旧路图入川黔,联合贺龙萧克各股共匪,另谋发展,查南路军之安远、重石、版石、古陂、新田、韩坊、信丰、南康赣州之第一纵队全线防地,已于昨21日上午12时发现匪踪,下午2时,旋即发生激战,赣南各地烽火遍地,完全入于战事状况,截至昨22日正午,双方仍在混战中,胜负未分。”该文还提到:“查朱、毛、彭德怀各匪首,自决定放弃老巢,于昨18日即分别率其匪军,向南路军各地防线突围”,红军“于19日起,分三路向赣西移动,实行向信丰南康间突围,经湖南,转黔东,入四川……现探悉共匪志在冲破我军防线,然后方可从容过南康、唐江,出上犹、崇义入湘南,窜逃入川会合贺龙”。 以上两条报道清楚地说明,中央红军尽管在转移出发前严格保密,行动时封锁消息,从部队调动到机关撤离也在夜晚进行,注意隐蔽,对部属只告知每天的行进路线和宿营地,但从开始战略转移后,国民党就对其从何地秘密出发及出发的人数和转移路径计划,掌握得一清二楚。由此也说明,绝非像有些著述所说,蒋介石事先没有发现红军转移的迹象。

相关参考

长征记忆宣威虎头山战斗, 红军在云南境内与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最大战斗,双方参战部队达四五万人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出发,向贵州、云南、四川转移。1936年3月,在云贵交界的乌蒙山展开了艰苦卓绝的乌蒙回旋战,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

女红军是怎样坚持走完长征路的

长征女红军知多少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8.6万余人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既然是战略转移,就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带走。对于女同志参加长征,中央当时规定了3个条件:一是共产党员,政治可靠

国民党最能打仗的将领对比红军,红军长征途经各地国民党守军最高将

红军长征途经各地国民党守军最高将领  1张思德“尝百草”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

长征历史背景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人

有关历史红军的长征故事

1.红军长征故事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说谍长征中,洛浦想中央迁香港。王明交待潘汉年与国民党谈判

1935年2月7日,在博古和潘汉年谈完话之后,当时作为中共最高领导人张闻天同时把陈云和潘汉年叫去,正式交代了去莫斯科向共产国际和向王明汇报的任务,并附带提出了他个人的一个建议,想把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香

唯一随红军走完长征的国军中将

据萧克将军的回忆:“一九三五年六月在湘鄂西一次战斗中,我们俘虏了国民党部队一个名叫张振汉的纵队司令兼师长,按过去左倾路线那一套,早就把他枪毙了。一个月后,打破了‘围剿’,我兼任红军学校校长,请他担任了

长征精神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

1.长征精神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经整整70周年了。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甘肃会宁会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消灭

揭秘红军长征首场大胜仗 蒋介石一生最大耻辱

1935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云南扎西境内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红军战略方针。毛泽东提议,利用敌人对红军要北渡长江的判断,出其不意,挥师向东打击战斗力最薄弱的黔军王家烈部,以运动战主动消灭敌人,再

此战红军损失惨重拉开长征序幕 为何让蒋介石悔肠子

核心提示:甘溪遭遇战,红六军团虽然损失较重,但牵制了湘、桂、黔敌军主力,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达到了与红三军胜利会师的预期目的,有力地配合了红一方面军进行长征,完成了作为长征先遣队的光荣使命。同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