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民国之初国家命运何去何从
Posted 国家
篇首语: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不破不立,民国之初国家命运何去何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破不立,民国之初国家命运何去何从
蔡锷力挺梁启超回国,固然由于梁启超是他的老师,有一份师生情义在那里,但更主要的,还是他对革命之后民国之初国家命运的担忧。他在吁请黎元洪领衔敦促梁启超回国参加建设的当天,也曾致电袁大总统及各省都督,明确表示不希望黄兴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引退。他直言:“此次革命成功,应分三段:一破坏,二收拾,三建设。破坏易,收拾难,建设尤难。”现在我们只是把最容易的事做了,收拾和建设两大难事还在后面呢。再看“吾辈今日所处地位,内政之丛脞,外祸之逼人,财政之支绌,险象杂陈,危机四迫”。所以,他认为:“吾辈既陷国家人民于险,自应拯而出之。系铃解铃,责无旁贷。为国宣力,生死以之。若假高蹈之名,为卸责之地,是自欺以欺人也。”他这番话道出了一个事实,从好的方面看,清帝退位,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共和制度随之建立起来,总统亦由选举产生,并完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议会选举,成立了国会和各省议会,还制定了《临时约法》,看上去相当不错。但其中仍然潜伏着重大危机,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第二,国内的分裂倾向,袁世凯与国民党的矛盾难以调和,双方的权力要求水涨船高,都不肯妥协,促使国家走到了分裂的边缘,另有一些拥兵自重的省督则浑水摸鱼,抢占地盘,将地方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第三,新的专制倾向抬头;第四,经济上的困难。 蔡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大约就在此时,梁启超发表了《中国立国大方针》一文。这是梁启超继《新中国建设问题》之后发表的又一篇有关建国方针大计的纲领性文章。如果说前者在民国成立之前以讨论国体问题为主,仍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将英国体制视为最理想体制的话,那么,在民国成立之后,则接受这个现实,具体讨论以法立国的方针政策。他提出了坚持立宪,并以国家主义,即保育而非放任的政策,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从而实现建设一个强大国家的理想。他认为,国家问题是困扰中国的最大问题,在下,只有地方思想、宗族思想、个人思想,甚至世界思想,就是没有国家思想;在上,则只有朝廷,而没有国家,国家制度、国家组织极不完备。这一次革命很快获得成功, 原因也许很多,但这是“诸因之总因也”。革命固然是“时代之要求,洽乎人人心理之所同然”,而且,不破坏亦无从建设,但“破坏者,为建设而破坏,非为破坏而破坏也,故破坏不过其手段,而建设乃其目的。有手段而无目的,不可也,以手段为目的,更不可也。今破坏之事则告终矣,而建设之业,前途遐哉邈焉”。现在,国体问题既已解决,民主、君主不待再计,立宪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梁启超 >( 解玺璋:《梁启超传》,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谢敏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相关参考
官产处是国家想钱的一种新鲜花样。在其成立之初,不过是想将属于国有性质的房屋、地产等,标价出售而已。无如见钱眼开,乃人之通病,有利可图者,谁肯放弃?于是逐渐发展至地方公有之产业、私人劳力所成之产业,
历史的选择1======================华夏五千年,风风雨雨;漫长的路程,坎坎坷坷;朦胧的雾霭,一艘巨船在海上行驶,在那不见阳光,没有星光的航道上,在那命运的分岔路口上,该何去何从..
20世纪,是中国的大变革时代,传统社会和体制受到了严重冲击,中国将走向何方,使人备受关注。这是中国遭受“外才”冲击最剧烈年代,“东洋才”“美才”“俄才”,鳞次栉比地登堂入室,中国的外来将何去何从呢?同
法国《回声报》9月7日刊登文章《默克尔和她的德国梦》,作者为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特别顾问多米尼克·莫伊西,全文如下:“德国!德国!”面对匈牙利当局对自己的嫌弃态度,数以千计的难民在布达佩斯的中央火车站前
古代中国的皇帝都是建立起来的。在我们的世界里,皇帝管理着政府,皇后管理着内宫。先秦的战国时期,国家和王储的问题已经制度化,后后,改善系统的各种国家,甚至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各种制度,并指定皇帝的妻子
端木蕻良,是萧红和萧军共同的朋友,本名曹汉文,东北籍作家。端木蕻良是193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时用的笔名。1937年9月,端木蕻良在武汉胡风那里,见到了萧红。此时的萧红,和萧军的感情,已出现裂痕。出现
国民革命军军旗 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是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师法当时苏联共产党军事制度后创设的一支军队,也是中华民国在北伐后到行宪前的国家武装力量。国民革命军建军之初,将领和军官均由中国国民党在广
秦始皇为什么终身不立皇后?是有原因的!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他13岁登基,22岁亲政,之后平定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近些年来,民国热,怀旧热,一些民国题材的影视剧的走红,民国风情很有市场,突然之间「”军阀姨太太”成了热点。在视频上,很多女孩身着各式旗袍,伴着动感音乐,摆出各种造型,玩起了「”旗袍换装秀”,喊着「”军
聪明人不立危墙之下唐高宗准备与吐蕃进行决战的677年,关中西部诸州政府按照中央命令强行征收赋税和加大兵役力度的执行。所以兵役,其实就是给国家当义务兵,运气好的还能活着从战场上回来,运气不好的,比如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