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需索讹诈、馈送

Posted 衙门

篇首语: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只能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禁止需索讹诈、馈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禁止需索讹诈、馈送

所谓书吏,是中央与地方衙门中,专门负责文书处理与档案收存人员的总称。他们多是科举落第的知识分子,虽无官的名分,却行使着官员的部分职权。康熙帝晚年,“政宽事省”“无为而治”。诸多官僚作威作福、腐化愚昧、不视政事,只依靠幕友和书吏办事,以致吏治废弛败坏,各衙门书吏“人多庸猥,例罕完善,甚至夹私诬罔,贿赂行文”(章学诚《文史通义》)。对书吏队伍中的这种腐败情弊,雍正帝曾尖锐地指出,官衙书吏“一尘不染者仅一、二人而已”(《清世宗实录》),已严重败坏和妨碍国家的行政。因此,在他即位后,针对部院衙门的书吏进行全面清理整肃。 谕令革除“部费” “部费”,是中央部院的书吏向地方公开索要各种小费的俗称,上下皆知,公然行之。以兵部为例,据档案载,仅陕西兴汉镇(今隶属安康市)的兵丁,每年就要摊派凑银300两,作为到部办事之用,其中庆贺表笺诸事每年送部费40两,呈报册籍诸事每年送银24两,这些已成定例。 雍正帝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于雍正八年(1730)三月颁谕指出:兴汉一处如此,则各省与此处相类者亦必不少;兵部书吏如此,则其他部院衙门收取部费者亦定是大有人在。“此皆内外胥吏等彼此串通,巧立名色,借端科派,以饱私囊。”“着通告各省营伍,若有似此陋规,即严行禁革。如部科书吏人等仍前需索,或于文移册籍中故意搜求,着该管大臣等具折参奏。”(《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 严禁需索讹诈 刑部衙门专司刑名,人命攸关,“部中奸滑胥役,得以操纵其事,暗地招摇”。收到好处费的,则援引轻例,有的甚至将地方督抚的补参咨文沉压下来,暗中潜消其案,求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收到好处费的,虽然督抚声明情有可原,应予宽免,其胥役仍欺隐蒙混,不准邀免。这样,刑部胥役几乎把持了这类补参案件,其标准就是以是否收到好处费来定能否宽免。为根除这一腐败弊端,雍正帝颁谕:嗣后三法司会议案件,凡有行令补参者,督抚咨文到部,其或处或免作何完结之后,令刑部知会画题衙门,公同刷卷,“如此,则胥役不得萌逞故智上下其手矣”。(《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 就刑部书吏的勒索舞弊问题,监察御史耿大烈在雍正十一年三月十七日具呈的一道奏折中谈到:充军流放人犯,例可赎罪者,由刑部查明所犯情由奏闻,请旨定夺。然而,刑部“不法书吏竟敢任意作奸,或称具呈有费,批呈有费,以及查对原案具奏先后迟速之间,百计勒索讹诈”(《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雍正帝据耿大烈所奏,指令刑部各官“严禁书吏,不得借端需索”。 书吏不得主稿 书吏作弊,还往往在援引案例上做文章。清朝刑罚,律无明文的多比照旧案。由于例案多变,办案人员可以随意比附,而且藉此还可以推卸责任,于是书吏便往往从私利出发,断章取义。蒋良骐《东华录》载,雍正朝刑部书吏在查阅文书档案提供例案时,“往往删去前后文词只摘中间数语,即以所断罪承之。甚有求其仿佛比照定议者,或避轻就重,或避重就轻,高下其手,率由此起”。 针对这种情弊,雍正十一年三月,刑部右侍郎觉河图具折指出,刑部衙门责任重大,一切“稿案”自应由司员主稿,不得假手书吏,致滋弊端。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常常是司员酌定主意,而叙稿成文却出于书吏之手,致使书吏得以舞文弄弊,作奸犯科。为此,觉河图奏请:“嗣后各司一应档案,仍令各司主事稽查”,满汉各官“亲自主稿”。(《宫中档雍正朝奏折》)雍正帝对此表示赞同,谕令照其所请实行。 严防增删案卷 清初旧例,各部院衙门司官升迁调转,其所掌管的案卷新旧交接时,一般是在案卷的封面上注明司官姓名,接缝处或标“封”字,或用司印,没有统一的规定。制度上的漏洞,给掌管案卷的书吏进行徇私舞弊提供了机会,常有增删案卷的事情发生。 雍正帝就此于元年三月颁谕各部院衙门:“收贮案卷,封禁虽严,而翻阅查对,不能脱书吏之手,盗取文移,改易字迹,百弊丛生,莫可究诘。嗣后司官迁转,将所掌卷案新旧交盘,各具甘结,说堂存案。”一个月后,雍正帝又进一步指令:各衙门案卷,“有添写处,亦用堂印。并设立印簿,开明年月、用印数目、用印司官姓名。如此,则无腾挪之弊,卷案亦按簿可查。传谕各衙门一体遵行”。(《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此谕令从制度层面上严格约束了管理档案的吏员。 禁止书吏馈送 雍正帝认为书吏“狡猾性成,或以小忠小信趋奉本官,得其欢心”。为此,他严禁各部院司官书吏向堂官馈赠送礼。 雍正十年九月二十六日,雍正召见各部尚书、侍郎,当面指出:“部院事务,每有本衙门堂官为司官书吏所蒙蔽,不能尽知。”同时更谈到,各部院的司官书吏为往上爬,往往向堂官送礼,他说:“即使所馈无多,而一经收受,则举劾之际,不无瞻徇牵制。如其人果属可举,而曾经收受馈遗,则虽公亦私,转滋物议;如系不堪之人,因平日受馈,情面难却,或姑为容留,或滥行举荐,必致贻误公事,有违国家澄清吏治之大典。”(《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因此,雍正帝明令禁止部院堂官收受司官书吏的馈送。 禁止长期任职 雍正帝注意到,在各部院供职的书吏,时间一长,便会在衙门内、在京城结下关系网,容易徇私作弊。为此,他规定,部院衙门的书吏必须五年一换,期满不得再留。 上有禁令,下有对策。书吏们不能在本衙门继续留职,“役满之后,每复改换姓名,窜入别部,舞文作弊”。有的则“盘踞都中,呼朋引类,遇事生风,影射撞骗,靡所不为”。有鉴于此,雍正帝又多次颁发谕旨,查拿这类书吏。他命令“都察院饬五城坊官严查访缉,其有潜匿京师及附京州县者,该地方官定以失察处分。有能拿获者,以名数多寡,分别议叙”,“严禁缺主、挂名、冒籍、顶替”之徒混充官衙书吏。(《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由于雍正帝对中央机关书吏的大力整顿,“奸徒渐知敛迹,部务得以整齐”。乾隆帝登基后,还特地重申,沿用其父这套管束书吏的办法。 (作者李国荣 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

相关参考

日本 日本·1981年1月24日创价学会之讹诈事件

1981年1月24日创价学会之讹诈事件指创价学会受到原律师山崎正友讹诈,事泄后山崎于1981年1月24日被捕事件。创价学会是1930年由牧口常三郎创立的日莲正宗护持团体。1958年池田大作继任会长。拥

中国历史 屈从法国讹诈的《天津简明条约》

1883年(清光绪九年)12月中旬,法国侵略军悍然向驻扎于红河三角洲地带的清军和黑旗军发动大规模军事进犯,妄图驱逐中国军队,完全占领北圻(越南北方十六省),以便沿红河上溯,侵入中国西南地区。中国军队被

中国历史 法国的经济讹诈——金佛郎案

金佛郎(现译法郎)案缘自《辛丑条约》。按照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于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国共向八国赔款4.5亿两白银(这4.5亿两白银若按照海关银两市价折换为各国货币,其标准是

中国历史 英法美第一次修约讹诈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至1844年,英国与趁火打劫的美、法等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美国贸易讹诈欲加码,看中国历史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西方能懂吗

美国贸易讹诈欲加码,看中国历史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美国、西方能懂吗1、世界贸易形势特朗普怒怼全世界美国的贸易大棒四处挥舞,特朗普把世界闹得鸡飞狗跳。世界形势如何发展,各国如何连横合纵,新闻满天飞,让我

此人比潘金莲还无耻,出轨后还要讹诈宋江,结果一命呜呼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水浒传》是一部彻头彻属的悲剧,其中大多数人,都脱不开命运的魔咒,落得了极为凄惨的结局。有些人,敢于反抗,结果撞的头破血流;有些人懵懂无知,尚未觉醒,可悲可叹。然而,我们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端午节的佩饰』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

历史百科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禁止所有核试验爆炸的全球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在第51届联大上供所有国家签署。人类走到

历史百科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全称“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1963年7月25日美、英、苏在莫斯科草签,8月5日正式签署,同年10月10日生效。中国和法国都未在条约上签字。条约规定: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

历史百科 1971年12月16日联大通过《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1971年12月16日联大通过《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其全称为《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美国、英国和苏联等12个北约和华约国家提出公约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