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太后知道虞诩有带兵的谋略,任命他为武都太守

Posted 太守

篇首语: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邓太后知道虞诩有带兵的谋略,任命他为武都太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邓太后知道虞诩有带兵的谋略,任命他为武都太守

邓太后知道虞诩有带兵的谋略,任命他为武都太守 东汉中后期,西北的羌人经常攻掠汉朝的边关。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驻守三辅的屯骑校殿班雄(班超之子),以及左冯诩征西将军司马钧,护羌校尉宠参,因合作不力,为羌人首领杜季贡所败。朝廷追责判罪后,遂以任尚为中郎将,取代班雄,驻守三辅。 >当时还只是怀县县令的虞诩(字升卿,亳州鹿邑人),向驻屯三辅的任尚建议说:“兵法上说:弱者不应主动攻击强者,地上走的不应追逐天上飞的,这是大自然的道理。如今的敌虏都是骑兵,日行数百里,来时如疾风,去时似飞箭,我军却以步兵追击骑兵,如何追得上?所以,今虽屯兵二十万,却日久而无功。下官为将军计,不如遣返各郡军队,只让他们各自出一定的钱,以二十人共买一匹战马为限,组成一支万人轻骑兵,再以这一万骑兵,去追剿数千敌虏,只要紧紧咬住他们不放,他们就会走投无路的。这是既减少军需开支,又减轻人民负担,还有利于战争征讨的事情。唯如此,大功可成。”任尚立即向朝廷报告了虞诩的建议,并用其计,派出轻骑兵,追击羌人首领杜季贡于丁奚城,遂大破之。 >执政的邓太后(即邓绥)知道了虞诩有带兵的谋略,便任命他为武都太守,去边关驻守。羌人知道后,就派数千人到去武都的必经之路,陈仓崤谷来拦击虞诩。虞诩探知消息,便停军不进,并到处放风说:“太守己上书朝廷派兵增援,须等待援兵到后再出发。”羌人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便分兵去抄掠附近各县。虞诩乘羌人兵力分散之时,日夜兼程,迅速前进,每日行路百余里。并命令士兵沿途每人各造两个做饭的火灶,每天增加一倍,以此迷惑羌人,使其不知汉军的兵力虚实,不敢贸然逼进。部下问虞诩:“孙膑是以每天减灶来吸引庞涓追赶,而您却是增灶;兵法上说,每天行军不要超过三十里,以备不测,而您近日行军却几乎二百里,这是为什么?”虞诩说:“羌人兵多,我军兵少,走得慢,就容易被敌人追上;走得快,他们就无法预测我们的行动。羌虏看到我军每天增灶,一定以为各郡的援军来接应了。而且认为我军人多且行动迅速,必然害怕,也就不敢来追赶我们了。孙膑减灶是为了显示兵力在减少,是示弱;我们增灶是为了显示兵力在增加,是示强。这是因为形势不同,所用的方法也就不同了。” 虞诩刚到武都时,手中的军队还不足三千人,而一万多羌兵围攻赤亭己经数十天了。虞诩立刻在军中下令,军士不要发射力量大、射程远的强弩,而改成隐蔽发射力量小、射程近的的小弩;羌人以为汉军装备不行,弓箭力量也弱,根本射不到他们,便集合全军急攻城池。虞诩立即改变战法,命令每二十个军士用强弩集中射一个人。由是,汉军箭无虚发,每射必中。羌人大为震骇,慌忙撤退。虞诩立即指挥军队冲出城去,乘势对撤退的羌兵进行掩杀,不但解了赤亭之围,还杀伤了很多敌人。 翌日,虞诩又将所有士兵列队,命令他们整队从城东门出,从城北门入,如此来来回回,往复循环,进出数次,并且每次都要求士兵更换衣服;搞得羌人晕头转向,不知城里究竟有多少军队,羌人的军心开始恐慌动摇了。虞诩估计羌人就要退兵了,便暗中派五百多名军士在淡水这个地方设伏,守候在羌人逃跑的必经路上。羌人果然从赤亭狂奔而逃,逃至淡水,被埋伏的汉军出其不意地袭击追杀,遂大破之,斩杀俘虏了很多羌人。羌人的军队也由此溃散了。随后,虞诩根据相应的地形地势,建营垒一百八十所;招还因战乱流亡的百姓;开仓赈济贫民;开通水路运输;多管齐下,使武都郡的百业逐渐兴旺起来。虞诩刚到武都时,一石谷一千钱,一石盐八千钱,户口一万三千;任职三年后,一石米八十钱,一石盐四百钱,百姓增至四万户,家家富裕,人人满足,全郡安宁无事。百姓们无不称赞这位善于随势而变的虞诩是个能干的好官。 (全文完)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虞诩为武都郡 虞诩的故事

虞诩虞诩出生陈国武平县(今河南鹿邑西北),是东汉时期的名将,著有《请复三郡疏》《荐左雄疏》《上疏谏输义钱》等作品,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正廉洁,耿直不屈。那么虞诩有什么故事值得我们记住?虞诩为武都郡>公

历史人物 虞翊简介 虞翊是谁 虞翊平定羌人的叛乱 虞翊与邓太后的关系

  本名:虞翊  字号:升卿  所处时代:东汉www.cha138.com  职务:中郎将  虞翊,东汉名将,被邓太后认为有“将帅之略”,东汉欲放弃凉州,虞翊坚决反对,被任命为武都太守,领兵3000人

中国古代战争 虞诩增灶示强摆脱羌兵

   公元115年,羌人进攻武都郡。朝廷派虞诩去作武都太守,要他设法尽快征服羌人。虞诩带领3000人马,进到陈仓以后,突然被数千羌兵拦住了,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 

历史人物 东汉名将虞诩的子女 历史上对虞诩的评价

虞诩虞诩是东汉时期著名将领,曾在平定朝歌叛乱、增灶计大破羌军等方面贡献卓越,他治理武都、开通水运、绥聚荒余,组织邓骘放弃凉州。一生宦海沉浮,尽管多次被斥责、惩罚都刚正不阿,直至公元141年去世。虞诩的

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 东汉名将虞诩“增灶”退敌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汤阴西南)长,后任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尚书仆射。虞诩祖父虞经,长期担任郡县狱吏,执法断案,公正平允,且心存宽恕。每到冬

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 东汉名将虞诩“增灶”退敌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汤阴西南)长,后任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尚书仆射。虞诩祖父虞经,长期担任郡县狱吏,执法断案,公正平允,且心存宽恕。每到冬

汉朝历史 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

 东汉名将虞诩“增灶”退敌: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汤阴西南)长,后任武都太守。顺帝时,

汉朝历史 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

 东汉名将虞诩“增灶”退敌: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汤阴西南)长,后任武都太守。顺帝时,

历史人物 虞诩简介 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尚书令虞诩生平

  (?~137),名将。字升卿。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长于谋略,初任太尉府郎中。汉安帝永初四年(110),羌人攻掠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等欲弃凉州专保北方,被劝阻。后受命为朝歌长,镇压当地农民起

军事谋略 郎中虞诩善用奇兵

郎中虞诩善用奇兵虞诩(生卒不详),字升卿,陈国武平(河南麂邑西北)人,主要活动于东汉安帝,顺帝时期(公元107年~144年)。自幼聪明好学,12岁即通《尚书》。历任郎中、县令、太司、司隶校尉及尚书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