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军器制造归哪个衙门管理

Posted 衙门

篇首语:拼一个春夏秋冬,愿一生无怨无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代的军器制造归哪个衙门管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代的军器制造归哪个衙门管理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章亚军 《明会典》中有记载“军器造于工部而散则兵部掌行,禁卫营操、内外官军,莫不有定数”。也就是说,明朝的军器制造的衙门是工部。根据李伯重先生的研究,明朝的军器制造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中央的军器制造占据了中心地位。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所以,明朝的中央又分为南京和北京两个部分,两者都是直隶州。从永乐年间开始,北京的中央军器制造中心成为全国军器制造的中心。有关于明朝军器制造的论文,比较有权威刑的是李伯重先生所写的《万历后期的盔甲厂和王恭厂——晚明中央军器制造业研究》。 >李伯重先生认为,掌管明朝的军器制造业的具体机构是工部虞衡清吏司管辖的军器局以及内府管辖的兵杖局。而且,军器制造的仓库(戊字库和广积库)也是工部管辖的。戊子库储藏的是弓箭盔甲等物品,广积库储藏的是硫磺、硝石等物品。李伯重认为军器局和兵杖局在洪武年间叫做军器和鞍辔二个局。军器制造和军器相关资源的管理都是军器制造局的职责所在。 >图1朱元璋 >李伯重先生认为,在明朝,中央军器制造业的规模不是变大,而是呈现出越来越少的趋势。根据他的考察,兵杖局从原来3163名工匠,到隆庆年间只剩了1781名。军器局原有工匠2947名,但是,到了嘉靖二年,工匠191名。而且,李伯重学者认为兵杖局制造的多位展示性质的军器。真正用于军事的兵器并不是该制造局制造的重点。所以,明朝时期,军器制造局制造的兵器主要分为军事上需要的武器和皇帝嘉奖有公之臣所需要的兵器两种。 >图2明朝红夷大炮 >虽然中央制造武器规模的缩小,但是,与之相伴随的是地方武器制造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地方武器制造局的所有行动,特别是火器的制造是在明廷的严密监视之进行的。地方上进行武器制造的机构是卫所。所以,明朝时期火器有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地方武器制造的发展,而不是中央军器制造局的进步。制造的军事上需要的兵器主要有弓弩、火气、盔甲等等。中央军器制造局缩小以后,其所生产的弓弩、火器制造数量也在不断的减少。 >图3明朝火枪 >参考文献: >[1] 顾诚.南明史 [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 [2] 孟森.明史讲义[M],中华书局,2009年. [3] 李伯重.万历后期的盔甲厂和王恭厂——晚明中央军器制造业研究[J],中国学术第32辑,2011年.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桂强

相关参考

江南三织造

  江南三织造(汉语拼音:jiāngnánsānzhīzào),中国清代在江宁、苏州和杭州三处设立的、专办宫廷御用和官用各类纺织品的织造局。管理各地织造衙门政务的内务府官员,亦通称织造。明代在三处旧有

明代才子因诗得罪太守,被绑衙门不服又写几首,太守听完当场放人

如果硬要将古代的才子分一分类,大概可以这样分。一种是士大夫的典型,混迹于上层,只要往那儿一站就自有一番威严,比如北宋王安石等;一种是既能在上层吃得开,又风靡民间,比如宋词一哥苏轼;还有一种就是所谓的歪

历史百科 天津都统衙门

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由俄国人首先提议,建立了由他们直接统治的政府机构——天津都统衙门。它的全称叫“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于1900年7月30日正式建立。天津都统衙门设在原直隶总督衙署

历史百科 总理衙门的建立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朝政府内部一部分当权官僚,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企图探索新的出路,开始着手向外国大量购买坚船利炮,开厂制造新式军火,采用新法操练新式军队,进而办厂矿、铁路、航运、邮电等民用企业

明朝历史 试论明代的人口管理制度

   明王朝建立后,为控制人口、掌握土地、巩固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户口调查登籍工作,逐步建立起户籍和管理制度。具体做法主要有:开展户口调查、推举户帖制度、制定赋役黄册、划分黄册种类、建立里甲

中国历史 八国联军在天津的殖民统治机构——都统衙门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城的第二天,即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7月16日,沙俄远东司令阿列克谢耶夫召集联军各国高级军官会议,提议成立一个临时行政机构来管理天津,并由俄国派人担任该机构的行政首脑。由于俄国企

明代巡抚制度详细介绍

明代的省级制度有过两次重大变化:明初承元制设行省统驭郡县卫所,洪武九年改行省为布政使司,确立都、布、按并立的体制;宣德以后陆续向各地派驻的巡抚,逐步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衙门成为新的省级权力机构。

《显微镜下的大明》明代著名的黄册管理制度,到底是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01前面一篇文章,我们分享了这本书的第一个部分内容。我们通过「”李白”穿越到明朝,来分享了明朝的户籍制度。明太祖建立了大明基业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思考建议

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议,150字以上建议:一、理顺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目前,文化遗产被部门分割严重,大多数历史物质文化遗产归国家文物局及各级文物主管部门管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归文化部非遗司管理,宗

历史秘闻 《显微镜下的大明》明代著名的黄册管理制度,到底是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01前面一篇文章,我们分享了这本书的第一个部分内容。我们通过「”李白”穿越到明朝,来分享了明朝的户籍制度。明太祖建立了大明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