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斯大林叹服 传奇间谍截获德军巴巴罗萨计划

Posted 间谍 斯大林

篇首语: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让斯大林叹服 传奇间谍截获德军巴巴罗萨计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让斯大林叹服 传奇间谍截获德军巴巴罗萨计划

2、巴巴罗萨计划古德里安提出的直捣莫斯科的方法是否是异想天开

让斯大林叹服 传奇间谍截获德军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的6月14、16、17和18日,莫斯科连续接到几份高级情报。情报提供了德军“巴巴罗萨”计划的详细情况,其中包括进攻的日期,以及德国三个方面军坦克的精确数量,甚至连集团军高级将领的姓名都完整无缺。这些情报详尽到令苏联人不敢相信的程度,情报的提供者是一个叫勒斯勒的德国人。

对很多人来说,鲁道夫·勒斯勒的名字是陌生的。这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同盟国的胜利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传奇间谍,始终都游离在公众的视线边缘。尽管近年来不断有关于他的资料被披露出来,但在史学家眼中,勒斯勒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反纳粹

悄然走上间谍路

鲁道夫·勒斯勒1897年11月22日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父亲是当地一名普通的林业官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勒斯勒被征召入伍,亲历了战争。一战结束后,他回到家乡,在当地一家报纸开始了记者生涯。没过多久,勒斯勒辗转来到德国首都柏林,并且在文学评论界崭露头角。勒斯勒在文学和艺术界,结识了一群有着自由思想的朋友。他们的小团体逐渐成为当时日渐强大的纳粹政权的“眼中钉”。在生命受到威胁之后,勒斯勒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都逃离了家园,其中就包括著名作家托马斯·曼。

勒斯勒最终也没能逃离流亡海外的命运,1934年,勒斯勒偕夫人搬到瑞士卢塞恩市居住。1937年,他失去了德国国籍。

在瑞士,他开了家名为“维塔诺瓦”的出版社。出版社规模不大,但收入足以支付勒斯勒往返于德国和瑞士之间的费用。也是在那个时候,勒斯勒开始逐渐成为反对纳粹统治的“传奇间谍”。勒斯勒常常回到德国,与他在国内文学界、艺术界,甚至军界和政界的朋友见面。在这个过程中,勒斯勒发现,不少人和他一样,反对纳粹政权,并十分关心德国政治、军事的变化。通过这些朋友的“帮助”,勒斯勒对德国政治机密和军事动态几乎了如指掌,比如,他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德国军队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的计划,将开赴何方等等。

勒斯勒利用这些资源,开始为瑞士的情报机构提供有关德国的重要情报。

情报准

苏联方面很信服

在参与谍报工作的时候,勒斯勒化名“露西”。1967年,两名法国记者在经过了长达21年的调查研究之后,写出了一本纪念勒斯勒的书——《名叫露西的男人》。在书中,两名记者把勒斯勒称为“在二战中最有影响力,同时又是最被忽视的间谍”。

勒斯勒最初为瑞士、英国和美国的情报机构工作。一开始,由于他不肯提供情报的具体来源,他的情报并不为人所重视。不过很快,同盟国开始发现这个德国人的真正价值:勒斯勒提供的情报能够准确到让人咋舌的地步:1939年,勒斯勒警告说希特勒意图入侵波兰,之后,他又发出了纳粹德国图谋进攻法国、比利时、荷兰甚至瑞士的详细计划。这些情报很快都得到了事实的验证。

勒斯勒提供的精准情报也引起了苏联方面的重视。让苏联方面真正折服的,是1941年有关德国“巴巴罗萨”计划的情报。尽管勒斯勒这次的努力并没有得到直接回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根本不相信德国会选择在这个时间进攻。但事实证明,莫斯科对勒斯勒情报的漠视,直接导致了苏联在同德军交战初期一度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从这个时候起,苏联方面也开始认同他的价值。为苏联工作,是勒斯勒谍报生涯中的一个高峰。

每个月,苏联方面都会给勒斯勒1600美元来收买他的所有情报。而勒斯勒的表现也证明了他的“物有所值”。他常常能在德国方面刚刚出台一项计划后的数小时内,就向苏联提供有关德国此次计划的详细情报。

1943年4月17日,勒斯勒提供了德国建立新的坦克部队和步兵部队的情报,并详细说明了番号和分布情况。6月28日,他提供了有关德国航空中队的精准情报。同一天,他还提供了德国造出“豹”式坦克的情报。9月25日,他又提供了有关希特勒大本营召开德国军事经济潜力问题会议的情报。更让苏联方面匪夷所思的,是勒斯勒甚至还能提供德国的情报机构对苏联军力和战略的详细了解程度。

有了勒斯勒这个情报源,苏联在战场上就好似吃了定心丸。根据他提供的情报,苏军在战场上用大喇叭对德军进行喊话说:“24区的装甲兵们,我们不会像你们领导人言之凿凿地告诉你们的那样,明天会出现在沃罗涅什。收起你们的面包、你们的子弹和你们的汽油吧。”而这一切,无疑对瓦解德军的战斗意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德国闪电占领苏联的计划彻底破产。很快,东线形势出现了逆转。

送情报

渠道至今人不知

勒斯勒情报的准确性被认为“像真理一样不容置疑”。但仅凭勒斯勒一个人是无法做好如此复杂的情报工作的,建立起一个严密的组织是他获取情报的基础。可是,直到如今,人们仍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勒斯勒到底是通过怎样的手段获得情报,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和渠道把情报传递到同盟国手中的。

关于情报的来源,有一种说法是,为勒斯勒提供情报的是纳粹德国国防军的10名上层军官。他们因为“反对希特勒”的共同志向走到了一起,为勒斯勒提供有关德军的准确信息。同时,勒斯勒承诺,为了防止他们遭到报复性的打击,绝不会将他们的身份泄露给任何人。直至今天,为世人所知的,也仅仅是曾经有一些人是在勒斯勒的领导下进行统一的谍报活动,而没有人知道这些人的具体姓名。这些人则通过密码、呼号、以及当时德国最新式的无线电收发机来进行情报的传递。

关于情报传递的另一个版本就更加传奇。据说,在德国柏林的一条运河岸边的沿河街上,有一个黑灰色的建筑群,二战时期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部就设在这群建筑物里,德国统帅部的总通信中心也设在这里。通信中心每天用电报机把3000多条秘密指示发出去,由于担心密码会在半路被截获,这些秘密指示一般不用密码发,而是把命令的原件交给报务员,报务员将命令打在纸条上,然后通过专门的联络号码发给收报人。所有的纸条事后都销毁。看似天衣无缝的方法却给了勒斯勒机会。勒斯勒情报团队的两位女报务员收集了这些用过的纸条并安然带出大楼,在秘密接头点交给勒斯勒设在柏林的情报网的负责人。仅仅通过这种办法,勒斯勒就得到了4500份绝密电报和120份特密通知。如果得不到纸条,情报员还可以凭记忆口传情报,这样得到的电报也有800份。勒斯勒安插在柏林的情报员,凭所任职务还可以利用机要通信将材料发往瑞士。

传递情报的另一条途径,是把从秘密电报中截取的情报,通过德国国防军的办公电话从柏林传给德国驻意大利部队司令部一个信得过的人,然后再由可靠的人乘火车将电话记录送到卢塞恩。如此一环套一环,对组织工作要求非常高,由此也可看出勒斯勒组织的严密性。

苦结局

黯然离世无人晓

由于频繁往来于瑞士和德国,勒斯勒的间谍身份终于被德国盖世太保发现了。盖世太保想方设法扰乱他同莫斯科方面的电台信号联系。但非常幸运的是,他们没有完全找到勒斯勒传递情报的方式。但是,盖世太保的高级官员瓦尔特·施伦堡一直没有放弃对付身在瑞士的勒斯勒。

二战后期,瑞士政府被迫采取行动,逮捕了勒斯勒。由于此前勒斯勒曾经向瑞士政府提供情报,这成为证明勒斯勒忠诚的有利证据。在1944年9月,勒斯勒被判无罪释放,并被允许返回他的出版社继续工作。

战争结束后,谍报工作的价值急剧下降,业已成名的勒斯勒也失去了有力的情报来源。在20世纪50年代,勒斯勒陷入了经济困境。不久,瑞士政府再次以“向苏联提供北约机密”为由逮捕了勒斯勒。这次他远没有上次幸运,勒斯勒被判有罪,服刑一年。

这位二战谍报英雄的结局甚是凄凉。勒斯勒出狱后,回到了瑞士卢塞恩市,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他曾经服务过的情报机构都没有向他伸出援手。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日子里,这位“传奇间谍”悄然与世长辞。世人甚至不清楚他逝世的准确时间,多数人说是在1958年,但也有人声称是在1961年。

巴巴罗萨计划古德里安提出的直捣莫斯科的方法是否是异想天开

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的阶段,苏军的飞机便全被摧毁在机场上,之后苏军的坦克被德军飞机一个接着一个的被炸成一堆废铁。在失去了所有重装备的情况下,西方面军全面崩溃,随后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军和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军从背后包抄基辅,西南方面军几乎全局覆没。而在此之前德军高层出现了分歧,以古德里安为首的坦克专家主张以装甲部队快速突袭直捣莫斯科。而传统派主张在包围战中围歼苏军。 古德里安主张装甲应一直朝着莫斯科方向冲去,而摩托化师紧随其后,中途不应该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并且至少达到第聂伯河之线才向内旋转。而步兵只需负责去包围已被分割开的苏军,不停的追赶他们不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重整队伍。古德里安这个出奇的方法。不得不让人质疑,德军的传统派很担心他的风险性。虽然上一次就是用这种闪电突袭的方式打垮法军,但仍然不敢把所有赌注全交给这一张牌。当时希特勒很犹豫,任何一个将领都渴望打一场像”坎尼会战「 ”那样辉煌的围歼战而永载史册。这种诱人的幻想仿佛像魔鬼一样诱惑着希特勒。最终命令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向基辅发动攻击。 而古德里安的战略是否可行呢?明斯克距离莫斯科700公里,补给是一个大大的难题。德军参谋部中有一些很优秀的分子支持古德里安,他们认为这样孤军深入的前进补给上不是没有办法克服的。表面上看700公里是一个能吓到人的数字,但是德军对于能使用的空运能力尽量的发挥,另一方面尽量减少装甲部队的包袱。而这一点完全可以做到的,其一苏军的装甲力量和空中力量已经丧失殚尽,中途不会遇到任何的阻碍。二战期间德国的JU52运输机,无论是法国战役还是波兰战役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之后的克里木半岛战役动用了500架JU52执行空降任务。 JU52参数: 最大速度 : 275KM/H 升 限 : 5900M 航 程 : 1285KM 空重:5270Kg 最大起飞重量:10500Kg 四号中型坦克参数: 最大时速:40KM/H 最大行程:200KM 燃料量 : 470升 汽油的密度0.7L/KG 从以上数据来看,JU52只需给德军的装甲部队补给两次即可维持长驱直入一直奔袭到莫斯科,古德里安的法子是确实可行的。而此时的莫斯科根本是防御空虚的,开战时苏军便把全部的290万军队分别部署在列宁格勒,白俄罗斯,基辅。德军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西方面军残部还在和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对峙,基辅方面军虽然还有5000辆坦克,但已失去制空权。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只需不浪费一分钟直扑莫斯科,德军的步兵拖住或追赶苏军残部。 此时莫斯科已经无兵可守。唯一可用的兵力就是远东特别集团军的四十万大军,对于此时的苏军而言这个集团军可以说装备精良,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苏联远东地区距离莫斯科3000多公里,而且也不可能像德军一样可以用运输机补给,而且最快到达的只有坦克部队,苏联装甲部队也绝非德军的对手。 此后的战事也证明,古德里安以及德军的坦克派专家是正确的,基辅会战之后,8月时龙德施特趁机蹂躏了克里米亚,在其向高加索油田前进中受到了挫折。本来德军高层认为当时在那个方向苏军只有200个师结果发现了360个师,希特勒想不明白苏军怎么会越打越多,打掉了200个师又补上160个师,打掉了这些又补上了更多的兵力。错误的估计了苏军的兵力德军的参谋部难辞其咎。 而反观古德里安的方法更为高明,他的战略思想是在6月末7月初的时候直接向莫斯科扑去,向苏联的大动脉上狠狠的砍上一刀,不给敌人任何重组或招集军队的时间。破坏苏联的指挥系统,而苏军想重组指挥部需要相当的时间,而苏军的各方面军就会变成聋子和瞎子,然后德军进行下一步行动。 事实上古德里安的许多战友都认为1941年德军的错误就是没有听从古德里安的建议而错失了战机,而闪电战的精髓是什么?不就是出奇制胜吗,以灵活机动,快速迂回的方式”快「 ””狠「 ””准「 ”想别人所不敢想,想别人所想不到。而之后希特勒的盲目指挥强行把闪电战打变形了。

相关参考

看穿对手把戏,斯大林坚决不上当,巴巴罗萨行动前夜照给德国发货

看穿对手把戏,斯大林坚决不上当,巴巴罗萨行动前夜照给德国发货关注慕尼黑协定时,希特勒指天发誓:「”再也没有其他领土要求了”。言犹在耳,仅仅几个月后,德国就出兵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初的欧洲

苏联的卫国战争,是靠什么取胜的

德军为什么认为:10个周可以灭亡苏联?1940年12月,法西斯德国制定了一个名为「”巴巴罗萨行动”的计划,主要内容是通过假装攻打英国以麻痹苏联,随后以德军擅长的「”闪电战”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德军名将

明知德军要进攻,苏军也做了防御计划,斯大林为何战争开始才批准

二战苏德战争,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德军玩弄欺骗战术使用突然袭击手段,在苏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赢得了战争初期的胜利。但围绕战争打响交战双方到底有没有掌握对方情况,苏军有没有制订防御计划,为什么在1941年6月

基辅战役德军胜利但他们输掉了最大的战争

...围歼战,这场战役就是基辅战役。而基辅战役的背景则是德军在二次大战中对苏联的入侵。这次代号为巴巴罗萨作战的行动就是德国用于对付苏联的。当希特勒拿下了中欧、西欧大陆、北欧以及巴尔干半岛之后,只有英国凭借地...

基辅战役德军胜利但他们输掉了最大的战争

...围歼战,这场战役就是基辅战役。而基辅战役的背景则是德军在二次大战中对苏联的入侵。这次代号为巴巴罗萨作战的行动就是德国用于对付苏联的。当希特勒拿下了中欧、西欧大陆、北欧以及巴尔干半岛之后,只有英国凭借地...

希特勒为何能逃过40多次暗杀

作者:MissBear作为二战的始作俑者,希特勒和他那帮狂热的支持者想出了诸多入侵别国的计划,包括有着「施里芬计划」翻版之称的「黄色方案」,有针对大英帝国的海狮计划,也有针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这些计

希特勒曾计划谋杀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揭秘:希特勒曾计划谋杀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70年前,伊朗首都德黑兰曾经发生一起直接关系到苏、美、英“三巨头”生死安危以及德黑兰会议成败的间谍大战。结果,希特勒

胎死腹中的苏联航母计划

在斯大林的准许下,苏联海军于1938年提出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十年造舰计划。可是,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全面爆发。紧接着德国入侵苏联,导致了苏联整个海军造舰计划的全面终

二战隆美尔视荣誉如生命,为何没有获得德军最高金橡叶骑士勋章

提起二战将领,人们不约而同都会想到几个人,除了苏军朱可夫美军巴顿外,德军的隆美尔也是让人心生敬畏的一代名将,不仅是他高超的指挥艺术让人叹服,而且他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军人素质也让人折腰。即便这样,

二战德军堡垒计划,为何成为库尔斯克坦克大决战的一锅夹生饭

1943年5月,对于发动苏德战争两周年的德军来说,这是个让统帅部心酸的日子,因为从闪击苏联开始时的所向披靡,到现在处于进攻和防御十字路口的关键抉择阶段,从元首到陆军总参谋部,都在围绕下一步战争走向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