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诸子学说 刘向的学术观点
Posted 刘向
篇首语: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提倡诸子学说 刘向的学术观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提倡诸子学说 刘向的学术观点
提倡诸子学说
刘向、刘歆父子是在儒学作为经学而一统天下之后,又重新研究和整理诸子百家的著作与学说并强调从中吸取思想营养以改善儒学的重要人物。
在对《管子》、《晏子》、《韩非子》、《列子》、《邓析》、《关尹子》、《子华子》以及《战国策》等著作进行了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认为它们皆有符合儒家经义的地方。例如
刘向著作,刘向说: 《管子》书,务富国安民,道约言要,可以晓合经义。 ① 荀卿之书,其陈王道甚易行 , 其书比于传记,可以为法②。至于道家,刘向则认为 (道家)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兢,合于六经③。除此之外,还在《说苑》、《新序》中直接采用并假借诸子之口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见解,实际上这也是对诸子学的一种肯定。
刘向、刘歆父子在当时经学独尊的情况下,大力倡导研究诸子之学,对削弱官方学术思想的统治、解放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
早年的《枕中鸿宝苑秘书》,“书中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深受神秘思想的影响。继又参与石渠阁的五经讲论,濡染于今文经学活动。他后来论历代兴革、国政得失,就拿出了今文学者的派头,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作为论证的依据。元帝时,他上封事,论舜及文武周公时的祥瑞和幽厉以后春秋时期的灾异而归结于“灾异未有稠如今者也”。上文引成帝时上封事,论宗周以来大臣操持国柄之危国,借“王氏外祖坟墓在济南者,其梓柱生枝叶、扶疏上出屋”之异,申言“事势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这表明刘向的历史观是神学的历史观。他这种思想反映了西汉晚年大权旁落、皇族失势的悲观情绪。
《洪范五行传论》 刘向的神学观点
《汉书·五行志》保存了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约一百五十二条。其中论灾异跟后、妃、君夫人及外戚间的关系的约三十一条,论灾异跟君主失势、国家败亡间关系的约三十九条。这不只是其政治立场在学术上的反映,这并且是有意地利用阴阳五行学说作政治斗争的工具。
《汉书·五行志》也保存了刘歆论《洪范五行传》的材料,约七十三条,尽管论述的对象基本上都在刘向曾经论述的范围内但没有一条的具体论述是跟刘向相同的。
虽相信“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但认为“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可以“刘氏长安,不失社稷”。这就等于说天命还是可以人力为转移,或至少可以多延一些时期。在刘歆的遗文里,就看不到这样的说法了。依《汉书·律历志》所保存下来《三统历谱》的材料来看,历代的兴衰是按着五行相生的顺序进行的。按照这样的顺序,王莽以土德继汉的火德,就应该是当然的。王莽在死到临头时就还这样说:“天生德于予,汉兵有如予何!”
当校订皇家藏书的时候,却很少运用这种神学历史观,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态度。
相关参考
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世称刘中垒(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刘向、刘歆父子是在儒学作为经学而一统天下之后,又重新研究和整理诸子百家的著作与学说,刘向还在《说苑》、《新序》中直接采用并假借诸子之口来
...政治立场在学术上的反映,这并且是有意地利用阴阳五行学说作政治斗争的工具。《汉书·五行志》也保存了刘歆论《洪范五行传》的材料,约七十三条,尽管论述的对象基本上都在刘向曾经论述的范围内但没有一条的具体论述...
从《汉书·艺文志》的序言来看,诸子百家书籍的命运多舛,书籍的来源驳杂:《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纵横,真伪纷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至秦患之,乃藩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
从《汉书·艺文志》的序言来看,诸子百家书籍的命运多舛,书籍的来源驳杂:《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纵横,真伪纷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至秦患之,乃藩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
《汉书·五行志》保存了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约一百五十二条。其中论灾异跟后、妃、君夫人及外戚间的关系的约三十一条,论灾异跟君主失势、国家败亡间关系的约三十九条。这不只是其政治立场在学术上的反映,这并且是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张「”德治”和「”仁政”,主张以礼治国,呼吁恢复「”周礼”。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性善论”,而荀子则是对立的「”性恶论”思想,荀子之
> 西汉开国之初,满目疮痍,城乡破碎,土地荒芜,民生凋敝,饿殍载道,整个国家挣扎在死亡线上。广大人民群众亟需和平安定,休养生息。要想巩固统治,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必须安定民心,休养民力。秦因横征暴敛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堪称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次盛况,各学派代表人物,无不希望本家学说得到采纳,孔子作为儒家学说创始人,不辞辛劳奔波于列国,向国君推广儒家思想。虽然历经坎坷与磨难,期间吃了多次闭门羹,但并不是
战国纷争,处士横议,自诩为公正、中立而超拔的庄子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诸家学说和影响?我们不妨穿越千年,对话庄子,听听他的高见。问:先生所处,正是后世誉为华夏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各家粉墨登场,给后世留下
战国纷争,处士横议,自诩为公正、中立而超拔的庄子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诸家学说和影响?我们不妨穿越千年,对话庄子,听听他的高见。问:先生所处,正是后世誉为华夏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各家粉墨登场,给后世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