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行惊动中央,首次红色通缉令为他们而下
Posted 通缉
篇首语: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罪行惊动中央,首次红色通缉令为他们而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罪行惊动中央,首次红色通缉令为他们而下
83年悍匪东北二王:罪行惊动中央,首次红色通缉令为他们而下
大家现在生活在和平稳定的年代,通缉犯这样的人一般人都很难接触到,也很少有听闻。那东北二王这个称号,大部分人肯定是没听过,年纪大一点的长辈或许应该听说过一些,这二人在当时的历史中,可谓是名声大噪,只不过此“二王”,可不是什么称赞的话,反而是一种恶名。
东北二王,光听名号就清楚,这个名号指的是两个人,这二人分别为王宗玮,王宗方,从名字上显而易见两个人是兄弟,他们都是沈阳人,历史对其的评价只有两个字“悍匪”。让这两个人“名声大噪”是在一九八三年二月十二日,他们正在偷盗一家小卖部,一人进去实行偷窃。
而另外一个被留在外面放哨,偏偏这时候工作人员发现此人可疑,便想着把他带去检查一下。谁也没想到,王宗玮直接开枪杀人,因为当时正处于建设开放时代,当时法律体系不太健全,但开枪杀人在当时也是十分严重的。更何况当时有四人被杀死,还有两人伤情严重。
与刚开始小偷小摸不同,背负上人命的两人便开始了他们的逃亡之路,这一逃就是半年之久。或许是已经背上了人命,又或许是本来就丧心病狂,后期两人就越来越无法无天了。在逃亡的路上,他们为了抢一辆自行车,开枪打死了一家三口,可以说是毫无人性。
他们携带枪被民警发现后,便直接开枪打死了民警,然后又迅速逃窜。二人从沈阳,逃经河北、北京、河南、安徽最后到江西,一路上百无禁忌,大开杀戒,弄得人心惶惶。这样恶劣的事件,很快就惊动了中央高层,当时的第一个红色悬赏通缉令,就是为他们而发的。
看到这里很多人又有疑问了,他们手上的武器又是哪来的呢?枪这个东西,杀伤力十分大,普通人是根本没机会接触的。原来王宗玮曾经是部队的试枪员,他这个职位几乎可以接触到整个沈阳兵工厂生产出的枪械,只要他想偷出来一些应该是很轻松的。
那他们为什么会开始偷窃呢?他们的家世也不算很差,母亲是教师,在那个年代应该可以说是小资了。但是由于从小养成了一些偷偷摸摸的习惯,大人认为这都是小事,所以没怎么管束他们,没想到最后变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大盗”。
他们的罪行牵涉人数众多,十八个普通老百姓和警方,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动荡。他们的悬赏金刚开始高达五千,后来因为谎报线索的人太多,才降到了一千。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对于工资只有几块钱的人来说,这可是一次巨额赏金,因此也可以侧面看出东北二王案件的严重性。
经过多方一起努力,最后是在江西广昌抓着这两个人的。据说最后被发现的时候王宗玮曾大喊:“我是个好人。”之后看到王宗坊过来试图救他的兄弟,才知道这只是一句暗号,也真是够讽刺的。多行不义必自毙,东北二王两兄弟一个被击毙,一个失血过多身亡,这次“浩浩荡荡”的逃亡终于结束了。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抗战老兵隐姓埋名44年,为了孙子无奈亮明身份,惊动中央首长
抗战老兵隐姓埋名44年,为了孙子无奈亮明身份,惊动中央首长!说起中国的近现代史,可谓是一部战火纷飞的苦难史。在这段历史进程中,中国遭遇了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也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榨。英勇的中
历史人物 金门战役中,解放军战士冒充副军长,引发接连事件,甚至惊动中央
1949年10月24号的晚上,解放军的三野第十兵团28军中的三个兵团,一共有9000多的人员,向国民党军占领的金门岛发起了解放战争。但是,因为后援的部队没有跟上进攻部队的速度,而国民党军的援军大量增援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图为出席会议的部分人员合影。左起:张闻天、康生、周恩来、凯丰、王明、毛泽东、任弼时、张国焘编者按:《党史博览》发表文章《张国焘与他要“开除”的中共四大领
傅连暲傅连暲是最早为红军服务的“红色医生”,中央红色医院、中央红色医务学校的创始人。1927年参加革命后曾任中央红色医院院长兼中央红色医务学校校长,苏维埃国家医院院长,陕甘宁边区医院院长,中央总卫生处
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孙国,原题:《萧劲光组建红色“御林军”留守延安》1937年12月,中央军委将在延安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萧劲光担任司令员。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留守
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孙国,原题:《萧劲光组建红色“御林军”留守延安》1937年12月,中央军委将在延安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萧劲光担任司令员。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留守
1937年12月,中央军委将在延安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萧劲光担任司令员。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留守兵团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齐心协力巩固了延安大本营,壮大了革命队伍,扩展了革命根据地
1925年11月,这群年轻人在寒风凛冽中抵达冰天雪地的莫斯科中央车站。随后,全部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校方给取了个俄罗斯名字——「尼古拉·维拉迪米洛维奇·伊利扎洛夫」。这个名字一直用了12年。>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论是放在古代还是现在,这句话都非常的有道理。在一些历史剧当中,经常看到一些侠客,他们身怀绝技、侠肝义胆,以打抱不平为己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坏人见到他们都躲着走。凡事总有对立的,
揭秘蒋经国加入苏共因表现太好惊动斯大林 1925年10月,上海江湾港口。悠长的汽笛声中,一艘苏联货轮缓缓驶出长江口。甲板上站着一群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望着逐渐远去的港口,唱起了《国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