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令蜀汉政局改变,一个为蜀亡埋下伏笔
Posted 伏笔
篇首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个令蜀汉政局改变,一个为蜀亡埋下伏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个令蜀汉政局改变,一个为蜀亡埋下伏笔
众所周知,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是最强大的一方,蜀汉则是最弱小的一方。因此,自刘备占据东西二川,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一直到蜀汉灭亡,三足鼎立之势被打破,曹魏都少有人背叛故国,投奔蜀汉,真正为人熟知的,仅有成为诸葛亮接班人的姜维,以及曾为马谡副将的王平。不过,蜀汉后期,有两个知名度不及姜维、王平的魏将,投降了蜀汉,却对历史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两个人,一个是改写了蜀汉历史走向,另一个则在投降之时,为蜀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而这两个人,还各有各的惊人之处——第一个人,作为一个背叛者,却在死后被曹魏封侯;另一个人,则原本是曹魏的嫡系,降蜀之后,被故意抹除了不少历史痕迹。这两个人分别是谁呢?
一、改写历史的郭修
提到郭修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郭修,又作郭脩或郭循,字孝先,是西州人士,一向有功绩德行,在当地很有威望。后来在一次征战中,他被姜维俘虏,被迫来到了蜀汉。虽然此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降将,但他根本不想成为蜀臣,于是每逢宴会,他都想趁机刺杀刘禅,只不过被严密防备了而已。不过,刘禅他刺杀不成,当时主政的费祎,却喜欢亲近新降之人,于是在公元253年的岁首大会上,他沉迷地美酒佳肴时,郭修突然行动,将其刺杀。
当然了,费祎死了,郭修也活不成,消息传回曹魏之后,他得到了褒奖和追封——曹芳下诏曰:“其追封修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谥曰威侯。”那么说郭修改写了历史,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费祎自知没有军事才能,所以一直修养生息,不赞同北伐,甚至特意削减了姜维的兵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蜀汉大约不会穷兵黩武。可是郭修刺杀了费祎,姜维得以上位,蜀汉的战略规划,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有了之后的九伐中原,以及蜀汉的迅速灭亡。
二、被故意抹除历史痕迹的夏侯霸
夏侯霸是曹魏名将夏侯渊的次子,算是曹魏的嫡系,按理说,他无论如何,也不该背叛曹魏才对。可是自高平陵之变后,魏室逐渐被司马家族架空,曹氏和夏侯家族不断受到打压,甚至迫害。于是为了保命,年近花甲的夏侯霸,只身经阴平,前往了蜀汉,想要前去投奔,早年被张飞掳为妻子的堂妹。后来,他不但成为了蜀汉的一员大将,还曾跟随姜维北伐,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故国。
因为他的身份过于敏感,因此成书于当时的史料,对其讳莫如深,他在史料中留下的痕迹非常少。但是他当初途经阴平入蜀一事,却为后来邓艾灭蜀,提供了灵感和思路,于是有了邓艾偷渡阴平,直逼成都,迫降刘禅。所以说,他背叛曹魏,投奔蜀汉,反倒为蜀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就算魏强而蜀弱,在当时依旧有魏将沦为蜀汉的俘虏,也有魏将主动投奔蜀汉。不过,比之更令人惊奇的是,蜀汉后期投降蜀汉的这两个魏将,一个改写了蜀汉的命运,以及三国历史;另一个则为蜀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实在令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相关参考
两宋时期,是一个经济繁荣的盛世王朝。作为历史上一个版图不大,但是经济繁荣的朝代。很多人说宋朝不应该被称为盛世,但是从持续时间以及GDP上来看,宋朝被称为盛世并不为过。我们撇开偏安一隅的南宋不说,单说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但他做的这件事却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少年朱瞻基很烦恼,由于他对经子史集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反而更喜欢舞刀弄枪、骑
1920年苏波战争结束后,苏联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求尽快恢复战争创伤。尽管在这一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这个政策是切合苏联这个农民占多数国家实际的,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市场丰富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王安石的故事。“祖宗之法”其实是提供了一些皇帝必须遵守的成制法规,比如善待柴家后人等等,但这也为士大夫限制皇权、提
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即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并且是最长寿的一位皇帝。雍正皇帝去世后,弘历即位,成为清朝新任国君,这一年弘历二十五岁。在他在位的六十三年,开启了清朝社会最为繁盛的时期
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即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并且是最长寿的一位皇帝。雍正皇帝去世后,弘历即位,成为清朝新任国君,这一年弘历二十五岁。在他在位的六十三年,开启了清朝社会最为繁盛的时期
文|逆北公元1916年3月,在中国南方的羊城广州,曾为前清高官的老牌政客岑春煊宣布响应全国反对洪宪帝制的舆论之声,以一己之力振臂一呼,组建起护国军政府,发誓要与袁世凯决一死战。在当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历史秘闻 慈禧临死之前的这场朝廷政争,是如何为清朝覆亡埋下伏笔的
文|逆北公元1916年3月,在中国南方的羊城广州,曾为前清高官的老牌政客岑春煊宣布响应全国反对洪宪帝制的舆论之声,以一己之力振臂一呼,组建起护国军政府,发誓要与袁世凯决一死战。在当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经常阅读笔者文章的朋友们,一定比较熟悉在下的写作习惯。在写历代君王,特别是有功绩或者有劣迹的天子时,笔者往往会把他一生所经历的事迹归纳成一篇文章,让大家从整体上了解一下这位天子。这一次讲康王时代,他又
三国时期出现了三大战役,分别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无论是哪一场战争,都对三国的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从赤壁之战开始,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出现了,这时候的孙权、曹操和刘备成为了一方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