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以四项成就延续盛世,却也留下三点隐忧给盛世终结埋下伏笔

Posted 伏笔

篇首语: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者的本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王以四项成就延续盛世,却也留下三点隐忧给盛世终结埋下伏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王以四项成就延续盛世,却也留下三点隐忧给盛世终结埋下伏笔

经常阅读笔者文章的朋友们,一定比较熟悉在下的写作习惯。在写历代君王,特别是有功绩或者有劣迹的天子时,笔者往往会把他一生所经历的事迹归纳成一篇文章,让大家从整体上了解一下这位天子。这一次讲康王时代,他又是「 ”成康之治”中最兴盛时期的君王,自然也会为他撰写这样一篇文章。不过,这一次咱们不仅仅要说一说康王如何延续了周初的这一盛世,还要分析一下这光明时刻背后的一些隐忧。 周朝第三位天子周康王 首先,咱们还是先来看看康王姬钊在位期间都做出了哪些成就,毕竟这样一位守成守得这么棒的君王,说他的功绩才是「 ”主旋律”。而康王统治的这20余年中,他在政工、礼乐、军事、任贤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下面笔者就给各位逐一去说一说他所做的那些事儿。 1、坚持施行仁政,与民休养生息 在之前的文章中咱们曾讲过,继位大典后的朝会时,康王向众人提出了自己今后的施政举措就是要学习先王推行仁政。只有施行仁政,才能让百姓顺从朝廷的管理与教化,才能让周朝江山稳固、长久。 而实行仁政的具体手段则是要与民休养生息,毕竟此时周朝建立不过三代,其间还发生过「 ”三监之乱”,使得百姓的生产、生活一直没能彻底恢复。到了成王中后期,社会终于稳定下来,人民获得了难得的休息、发展的机会,康王自然要将这个政策延续下去,这也便有了《史记》中「 ”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的记载。 成康之治 另外还要提到的是,康王与民休息的方法还有一点就是注重农业生产。他不仅鼓励民众安心、大力发展农事,还逐步形成了「 ”籍田(又作藉田)”这样一种古代典礼的雏形。康王会在大典时进行祈谷,还会申诫农官要教导百姓如何耕作。而被认为是康王时代的乐歌《周颂·噫嘻》和《周颂·臣工》,描绘的正是此场景,喜欢的朋友可以找来诵读诵读。 2、「 ”定乐歌”,对周初祭祀、颂祖所用的乐歌进行系统整理 据《竹书纪年》记载:「 ”康王三年,定乐歌”。那「 ”定乐歌”是什么呢?笔者在翻阅资料时看到了一种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这就是在周公、成王制礼作乐之后,康王命人对周朝早期这些祭祀典礼上用的乐歌进行整理,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了下来,并定其名为《颂》。 笔者认为,康王一朝虽然没能创作出更多新的乐歌,但通过他安排的这次系统整理,为后世大量新的祭祀、颂祖乐歌出现奠定了基础。并且,在此之后出现的《诗经》会以文本的方式来记录我国古代诗歌,而其内容中特意设有《颂》这一部分,恐怕也是受到了「 ”康王定乐歌”的影响。 周代以礼乐治国 3、军事实力强悍,对戎狄的作战取得大胜 在《史记》中记录康王的篇幅很短,《尚书》中也多为康王的文治,没有什么武功。莫非康王一朝没发生过战争么?答案当然不是,史书中没有记载,考古上还是有发现的。其中,记载有康王时期两次兵伐鬼方的事迹,正是出自「 ”小盂鼎”这一出土文物。遗憾的是小盂鼎由于战乱已不知所踪,但幸运的是这段铭文拓片留存了下来。 铭文记载,康王曾派「 ”盂”这位大将两次领兵征讨鬼方,均取得了大胜。其间,周朝王师不仅杀敌无数,还俘获了对方的首领数人,俘虏敌兵万余人,获得钱粮、马匹、牛羊更是十分丰富。咱们也可以通过小盂鼎上的这段记载,不难看出康王时代的军事实力的确十分强悍。 4、重视人才,任用、封赏贤能来巩固王朝统治 康王重视人才,也是在第一次朝会时就显现了出来,他当着百官的面提出了人才的重要,在他执政期间也确实如此施行的。例如咱们上篇文章讲过的,任命毕公成为东都的「 ”行政长官”,发挥了毕公德高望重、处事严格的品质。还有上一段提到的大将「 ”盂”,正是康王发现了他的能力,命其统兵,才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与「 ”小盂鼎”同时出土的「 ”大盂鼎”现今还保存在国家博物馆内,其上铭文便记录了康王对盂进行训诫、任命、封赏的场景。 得以保存至今的大盂鼎 除了对百官能够任人唯贤,康王对诸侯也能及时给予一定的封赏,让他们成为捍卫王朝的中坚力量。例如齐丁公吕伋早就成为齐国实际上的第二任君主,但在太公离世后,康王特意对吕伋进行了正式的锡命敕封,肯定了丁公的权位。还有,唐国的第二任君主夑父将国都迁往了晋水,并在此修建了一座华美的新城。当夑父将此事汇报给朝廷,并期待将国名改为晋时,康王对此予以认可,确立了晋国的合法地位。 这就是康王时代,这位一上任就表现不俗的守成天子所做出的功绩。但在他离世后,周初的这个盛世便戛然而止,不禁让人猜想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很多学者都认为是继位的昭王「 ”王道微缺”,导致了盛世的终结,但笔者却以为早在康王这最兴盛的时期,便已经潜伏着盛世终结的隐忧: 1、康王没有像武王和成王那样为继任者选任辅政的大臣。也许是昭王继位时已经比较成熟了,康王认为无需再为他任命辅政之臣;也许是康王的离世比较突然,没有来得及为后世做好安排;也或许是康王临终前已经无人可以被托付国事。 2、康王执政的时间并不算长,才20余年而已。但据《竹书》记载,就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太公望(即姜子牙)、毛懿公(即毛叔郑之子)、鲁伯禽(即周公长子)、召公姬奭先后离世,导致了上面提到的康王临终前无人可用的局面。 康王时离世的众位贤臣 3、周康王时期,由于姬钊格外在乎先祖为王朝建立和稳定时做出的贡献,所以朝会时希望离他们更近一些,便经常选在丰宫举行大典。这种形式曾在《史记·楚世家》中被视为是「 ”丰宫之朝”的圣举,但笔者以为天子以丰镐作为朝会场所,是削弱了洛邑的功能,在某些程度上也是违背了武王、周公等先人建立东都的初衷,因此也算是一种隐忧。毕竟东都是周天子在天下之中设立的管理中原及东夷地区的桥头堡,它的功能性被减弱,会导致周王室对中、东部疆域的管控也会削弱。 这就是笔者为各位介绍的康王时代,他在统治期间所做出的功绩,以及其中潜伏的危机和隐忧。随着这次故事的结束,咱们的康王时代也到了尾声。据史料记载,康王姬钊在位二十六年,在丰镐离世,葬在毕郢王陵之中,被后人追谥为康,象征着他临朝期间能安民立政,使百姓生活安乐。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笔者「 ”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 ”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康王时代、功绩、施仁政、定乐歌、战鬼方、重人才、隐忧、不设辅臣、群才亡故、丰宫之朝、追谥为康。 关键词云图简史

相关参考

为什么说乾隆盛世拉开清朝大崩溃序幕

  乾隆盛世拉开清朝大崩溃序幕  乾隆盛世的功绩是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然而,这一时代给中华民族精神造成的永久性创伤,远大于其成就。在盛世的假面之下,大崩溃已拉开序幕。  <英使

侯君集哭求唐太宗,留下一子延续烟火,大唐名将为何如此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每次听到雄壮激越的《秦王破阵乐》,总是禁不住心潮澎湃,乐曲回顾了大唐立国之初的浴血奋战和开创盛世的艰难历程,让人悠然神往、思绪万千,在那些连骑冲杀的

郑观应盛世危言 郑观应的政治主张

  郑观应  郑观应被称作早期改良主义思潮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阐述了自己的思想,这些都给近代中国以及后世留下了重要影响。  郑观应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是中国近代

隋朝仅38年便亡,留下的四项工程却影响历史千年

你真的了解隋朝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王朝交替,迭起兴衰。许多璀璨的文明湮灭在岁月中,也诞生了无数种传奇。在历史中,一个王朝是否强盛,是否功绩盖世,大多时都是以

盛世有阴影,衰世也有希望

「”盛世”,意即兴旺繁盛的时代,主要用来形容中国历史上王朝的兴旺时期。规模小的盛世又称为「”治世”。与盛世相关的还有「”中兴”(有时中兴也算作盛世的延续),指王朝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存在后,克服了当时所

清朝的康乾盛世有着什么样的文化成就

在文化上清廷一方面引导知识分子只钻研儒家经典,科举、考试,要以朱子的注释作为准则,“言不合朱子,率鸣鼓而攻之”;另一方面采取高压政策,大兴文字狱,残害大量文人学士,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民的思想。。知识

他出生便被送入监狱,17岁当上皇帝,一样成就大汉盛世

文/花开无田一个人能有多害怕死?这样的一个问题,怕不是只有生命终点,才会发现内心的恐惧。这是本能,更是对世界无尽的眷恋。征和元年,汉武帝刘彻年64岁。想当年,金戈铁马……而此时,他曾经的臣属霍去病早已

性格分裂的汉武帝为什么能成就汉武盛世

汉武帝一直以来都是一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有人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有人说汉武帝在他当政之时犯下许多过错。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

性格分裂的汉武帝为什么能成就汉武盛世

汉武帝一直以来都是一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有人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有人说汉武帝在他当政之时犯下许多过错。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

他留下的三点经验教训,后世掌门人都应该认真汲取

晁盖死了,他不能不死,但也不能白死,他的一波蠢操作,给后世掌门人留下了三个应该认真汲取的经验教训:看错了人,也没认清自己的地位,更伤了亲信的心,这才给有心人宋江可乘之机。虽然比宋江更仗义,但最后众叛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