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决反对

Posted 公主

篇首语: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不抱怨,不将就,有自由,有光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我坚决反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坚决反对

每当提到千年前的唐朝,除了曾经繁荣盛世,最值得称赞的莫过于它的包容性,其中就包括女子改嫁之事宜。跟其他朝代相比,唐代人们思想观念相对开放,且不说普通女子,公主改嫁都十分常见,并不会受到指责,比如安定公主,一生曾三次出嫁,死后的葬礼问题让皇帝感到头疼。

安定公主父亲是唐中宗,她在众多姐妹里排行第三,尽管身份显贵,却为人随和,从不乱发脾气。十五六岁时,在祖父武则天的安排下,她嫁给年轻小伙王同皎,不过当时她是以郡主的身份出嫁。王同皎对安定公主很好,虽然之前没有感情基础,但婚后还算比较幸福,在生活中培养感情。

王同皎一心忠于朝廷,对岳母韦后和武三思把持朝政之行为,越来越感到不满,与一些大臣商议过后,打算干掉武三思。万事俱备,正当王同皎准备对武三思下手时,发生了意外,被一位亲信出卖,武三思诬陷他谋反,王同皎含冤而死。

失去丈夫的安定公主,整日以泪洗面,明知王同皎是被冤枉的,却不能替他伸冤,因为韦后与武三思沆瀣一气,而唐中宗又对韦后言听计从。不久后,韦后把安定公主许配给韦濯,这个韦濯从辈分来看,是安定公主的舅舅,只不过没有血缘关系。

对于这门婚事,安定公主内心非常抗拒,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含泪改嫁给韦濯,性格从此也发生巨大变化。后来,韦氏一族被李隆基灭掉,韦濯当然也不能逃过此劫,安定公主再次成了寡妇,封号为“安定”,其命运却一点都不安定。

已经三十多岁的安定公主,没有选择独自生活,而是跟太府卿崔铣成婚,这是她第三段婚姻。公元733年,安定公主走完曲折的一生,驸马崔铣为她选好墓地,正准备下葬时,突然接到皇帝的圣旨,让安定公主与第一任丈夫王同皎合葬,崔铣一脸委屈。

原来,唐玄宗之所以这么做,有两方面原因。一、王同皎是神龙政变的功臣,帮助中宗复位,相当于挽救了李氏江山;二、王同皎与安定公主的儿子王繇,被唐玄宗召为驸马,王繇请求玄宗让父母合葬,也属于人之常情,玄宗满口答应。

从某方面来说,不管安定公主跟谁合葬,都是皇帝的家务事。然而,大臣夏侯铦却不淡定了,对唐玄宗说:“如今安定公主与王家没啥关系,我坚决反对她跟王同皎葬在一起,这样对崔铣不公平。”经过再三考虑,玄宗改变主意,为了安慰驸马王繇,把多事夏侯铦贬出京城。

有意思的是,安定公主虽然没有与王同皎合葬,但二人墓地距离很近,都在唐中宗陵墓不远处。

参考文献:《新唐书·诸帝公主》《唐文拾遗》

相关参考

管仲临终时为何坚决反对鲍叔牙接任相位?

在我国春秋时期,有“管鲍之交”的故事,即鲍叔牙和管仲之间的友谊故事,千百年来被后人广为传诵,管仲曾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对于他们二人的故事,历代的文人墨客均大加赞赏,如同钟子期与伯牙的...

张之洞坚决反对迁都长安,为此他提出一个策略,50年后拯救了中国

从元朝开始,中国历代政权多建都于北京。在冷兵器时代,北京有群山和大海作为屏障,可谓是固若金汤。同时,北京还迫近北方前线,有京杭大运河与江南地区相连。若想控制全国,北京自然是建立首都的不二之选。但是18

汉朝最忠硬汉,为了投靠刘邦,母亲被项羽烹杀,坚决反对吕后封王

《史记》里记载的老头不少,老妪却不多,王陵的母亲便是这不多者之一。王母固执而刚烈,做事决绝,项羽抓她做人质,逼她写信召儿子前来投靠,她却认准了刘邦,为让王陵铁心事汉,最后竟然拔剑自杀,以死斩断儿子可能

我坚决不见

在古代社会中,有部分人隐居于山中,入世,但不受世间的喧嚷,一些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例如:陶渊明和晚年的苏轼,他们的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着这种情节,这便是被后人称为「”隐士”的独特群体。在历史中有一位隐士,虽

一边倒的反对之声,传统礼教观念成为觐见礼制难以跨越的门槛

1867年9月30日,距《中英天津条约》规定的10年修约的期限已近,为早作准备,清廷下旨命各大员上奏言事。其中以“觐见”一事讨论最为激烈。沈葆桢当时尚属较为开明的人士,仍坚决反对改变觐见礼制,表示不废

坚决打 能占的岛礁都上去

核心提示:“打就打!”刘华清拍案而起,当即号令总参作战部:“坚决打,凡是能占的岛礁都上去!”刘华清资料图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佚名,原题:海军司令刘华清:“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经略南海>1

反正我经常反对主席

 核心提示:在淮海战役构想还没有完全确定之前,粟裕当时是反对毛泽东急急渡江的建议,支持者中就有陈毅。陈毅当时有一句名言叫:“如果不是怕湮没了你的才华,我就去顶这个雷,反正我是经常反对主席的,

从东汉的 ”爵制”,看曹操称 ”魏公”时,荀彧为何宁死也要反对

导读: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汉献帝册封已经位极人臣的曹操为魏公。在此前一年,董昭等人就打算推举曹操为魏公,但此举却遭到了曹操心腹智囊荀彧的坚决反对。曹操对荀彧非常不满,而不久荀彧也因此去世。

揭秘:周宣王姬静是如何忽悠秦庄公兄弟的?

周宣王在即位后不久,就给秦仲下达了一纸诏令。诏令中对他们死去的亲人表示了哀悼,对以秦仲为首的秦人表示了深切的慰问,并对西戎的种种恶行提出了坚决反对。然而,诏令中的最后一句话亮出了周宣王的真实用意——我

曾国藩认为勇气比武器更重要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学习欧美最早的实践者之一,但他并不是一个崇洋媚外的人,他非常注重维护中国的权益。在借师助剿这一问题上,他坚决反对列强深入长江镇压太平天国。在阿思本舰队一事上,他坚决主张解散这一中国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