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临终时为何坚决反对鲍叔牙接任相位?

Posted 管仲 鲍叔牙

篇首语: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管仲临终时为何坚决反对鲍叔牙接任相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管仲临终时为何坚决反对鲍叔牙接任相位?

2、为什么管仲到死都不推荐好友鲍叔牙

管仲临终时为何坚决反对鲍叔牙接任相位?

在我国春秋时期,有“管鲍之交”的故事,即鲍叔牙和管仲之间的友谊故事,千百年来被后人广为传诵,管仲曾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对于他们二人的故事,历代的文人墨客均大加赞赏,如同钟子期与伯牙的故事,人们为此常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力荐管仲担任相位,可是管仲却在临终之时,面对齐桓公询问谁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却极力反对鲍叔牙接替自己为齐相,这是为何呢?如果您不清楚此事,请继续阅读下面的文章。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他们俩年轻的时候已经就是至交好友,早年还曾一起合伙做过生意,后来双双步入政坛,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公元前685年,鲍叔牙骗过召忽、管仲二人,力助公子小白即位,公子小白即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

管仲和鲍叔牙虽然各为其主,在各自的政治立场上互不相让,但是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鲍叔牙帮助齐桓公即位,可以说功不可没,于公于私,他都应当做齐国之相。何况齐国有“鼎之三足”的说法,说的便是才能享誉天下的三人:召忽、管仲、鲍叔牙,世人都知道鲍叔牙的治国才能和人品,他的才德、功劳无人能及。

从长期复杂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文韬武略来看,鲍叔牙绝对具备齐相之能,但是鲍叔牙拒绝了齐桓公的册封。从长远来看,鲍叔牙认为自己现在要做的不是任职为相,而是要为国家举荐人才,在他心目中,齐相由管仲担任更合适。

叔牙虽然力荐管仲担任齐相,但是齐桓公对于曾经敌对阵营的管仲不满,何况齐桓公还差点被管仲一箭射死,齐桓公一直都想杀掉管仲呢。鲍叔牙多次极力推荐管仲,不断地疏导齐桓公心中积存的怨气,终于说服了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在管仲的全力辅助下,齐桓公终于成就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可以说,如果没有鲍叔牙,管仲就不可能在齐国大展宏图,齐国也就不可能成为最早强大的诸侯国。可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管仲担任相位后,却从未提拔重用过鲍叔牙,鲍叔牙在齐国政坛上变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

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管仲在临终前还不断叮嘱齐桓公,不能让鲍叔牙接替自己的齐相之位,这是为什么呢?

什么是知己?知己就是完全了解对方的脾性,深知对方的为人,能分清什么对他有利,什么对他不利。管仲临死坚决反对鲍叔牙,不是知恩不报,更不是忘恩负义。他之所以不让鲍叔牙接任齐相,正是为了报答鲍叔牙。

管仲曾说过:“鲍叔,君子也。千乘之国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为人好善,而恶恶已甚,见一恶终身不忘。”鲍叔牙为人正直,行事光明磊落,疾恶如仇,很难在勾心斗角的官场立足。

管仲也明白,失去自己的齐桓公也不会有好的下场,如果鲍叔牙接替自己为齐相,就等同于把他置身于危机中。果不出管仲所料,齐桓公在管仲死后,错用奸臣,于次年悲惨的死去。

当时的奸臣易牙得知管仲临终时与齐桓公的对话后,便跑到鲍叔牙跟前去离间他和管仲的关系。鲍叔牙闻言后,哈哈大笑:“管仲公而忘私,不讲私人交情,推荐公孙隰朋为齐相,那是为国为民考虑的啊。”易牙碰了一鼻子灰后,这才明白管仲对鲍叔牙了解有多深,羞愧地溜走了。

友谊的基础是彼此相知,因为相知,鲍叔牙坦然让出相位之职;因为相知,管仲至死不荐鲍叔牙为齐相。“管鲍之交”相知之深,让人感动,让人深刻领悟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真谛。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为什么管仲到死都不推荐好友鲍叔牙

八十多岁的管仲病的不能动了,齐桓公赶去问他,仲父,你不能死呀,你死了,我可怎么活?群臣之中,究竟有谁可以接替你的相位呢?请仲父务必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出来。照理说,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难得的,就像伯牙与钟子期,但是,管仲为何至死都不肯推荐好友鲍叔牙呢?

管仲简介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被道教列奉为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

鲍叔牙简介

鲍叔牙(约公元前723-前644年)(或说生约公元前716年)姒姓之后,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广为世人所知的事情,莫过于管鲍之交,推荐管仲当上齐相,从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齐国霸业。

管仲与鲍叔牙

史记版管仲论相

八十多岁的管仲病的不能动了,齐桓公赶去问他,仲父,你不能死呀,你死了,我可怎么活?群臣之中,究竟有谁可以接替你的相位呢?请仲父务必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出来。

管仲已经有气无力,只缓缓说了五个字:知臣莫如君。

齐桓公想了想,问道:仲父,你看易牙这个人怎样?我曾经开玩笑说没吃过人肉,他就马上把儿子杀了给我尝鲜。这么忠心的人,天下少有。

管仲摇头:这个人不行。爱自己的儿子,是人之常情,他居然不惜杀死儿子来迎合国君,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又怎么会真的忠心于你!

桓公又问:卫开方这个人怎样?为了追随我,他连自己可以继承的君位都放弃了。

管仲摇头:他抛弃了自己的双亲来迎合国君,父母死了也不回去奔丧,这样的人,才真正可怕。

桓公又问:那,竖貂这人怎样?为了来侍奉我,他竟然把自己给阉了。

管仲还是摇头:阉割自己,来迎合国君,这还是人吗?

吕氏春秋版管仲论相

记载最详细的,是比《史记》更早的《吕氏春秋》,上面也有一段管仲论相:

管仲有病,齐桓公去探问他:仲父,万一您有个三长两短,寡人将把国家托付给谁?

管仲缓缓问道:那您打算用谁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您看行吗?

管仲回答说:不行。我最了解鲍叔牙了。鲍叔牙这个人,清白廉正,看待不如自己的人,不屑与之为伍,偶一闻知别人的过失,便终生不忘。若是不得已的话,我看那个隰朋大概还行吧。

管仲是鲍叔牙全力举荐的,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但在管仲得势之后,却一直不肯推荐鲍叔牙,甚至到他临死的时候,还在说鲍叔牙这个人不行。因此,不免留给后人诸多猜疑,传说中的管鲍之交真有书上写的那么好吗?

那么,管仲为什么至死也不肯推荐鲍叔牙呢?关于这一点,《史记》上有一段话特别值得留意,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认为,鲍叔牙是最能理解自己的人。就连司马迁老先生也说,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能干,却赞美鲍叔牙能够了解人。

那么,究竟怎么理解鲍叔牙了解管仲呢?

管仲自己一共说了五点:

1、我原先很穷的时候,和鲍叔牙一起合伙做生意,我老是瞒着他私自多分些钱,他发现后也不怪我贪婪,因为他知道我没钱。

2、我常常为鲍叔牙出谋划策,想些发财的点子,结果却变得更加贫困,他也不说我笨,因为他知道人有走运的时候也有背运的时候。

3、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都被领导开除了,但他却不认为这是我的问题,而是时运未到。

4、我曾经打过三次仗,三次都临阵逃跑了,他却不认为我胆小,因为他知道我还有个老妈要养活。

5、后来,公子纠被小白打败了,召忽死了,我却不肯自杀,甘愿受辱,转而又改换门庭,投向小白,鲍叔牙却不认为我无耻。

管仲的这5件事,在一般的世俗之人看来,件件都是无耻之事,但管仲自己却不认为这些是无耻,为什么?因为他的衡量标准与俗人不同。

在管仲看来,这些小节都算不得什么。他心中有着自己的标准:一个人,如果不能功名显耀于天下,那才是真正无耻的人!

这个标准,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不能够也不愿意认同的。但唯有鲍叔牙认同了他,所以,管仲说: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相关参考

太清白廉正 管仲不荐鲍叔牙接替相位原因

...“往之贤者”,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而不言“齐有管仲,郑有子产”,这使子贡大惑不解。孔子反问子贡:是“进贤为贤”还是“用力为贤”?子贡给出的答案在孔门中大概是不言而喻的,叫做“进贤为贤”,于是孔子说...

管仲不荐鲍叔牙接替相位的原因,太清白廉正

孔子与子贡说往之贤者,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而不言齐有管仲,郑有子产,这使子贡大惑不解。孔子反问子贡:是进贤为贤还是用力为贤?子贡给出的答案在孔门中大概是不言而喻的,叫做进贤为贤,于是孔子说:对呀,我就

为什么管仲到死都不推荐好友鲍叔牙

八十多岁的管仲病的不能动了,齐桓公赶去问他,仲父,你不能死呀,你死了,我可怎么活?群臣之中,究竟有谁可以接替你的相位呢?请仲父务必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出来。照理说,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难得的,就像伯牙与

鲍叔牙、管仲和齐桓公的故事

鲍叔牙、管仲和齐桓公的故事鲍叔牙和管仲是经商时的好友,后管仲做了齐襄公大弟弟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做了齐襄公小弟弟公子小白的师傅。当齐国将要大乱时,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国。齐

鲍叔牙与管仲是什么关系 历史上鲍叔牙是谁

只要是人们一提到管仲,都会想到他身边站着的另一个人,那便是鲍叔牙。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的今天,鲍叔牙处处谦让、包容管仲,让观众甚是感动,曾经动情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因二人的关系...

鲍叔牙与管仲是什么关系 历史上鲍叔牙是谁

只要是人们一提到管仲,都会想到他身边站着的另一个人,那便是鲍叔牙。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的今天,鲍叔牙处处谦让、包容管仲,让观众甚是感动,曾经动情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因二人的关系...

鲍叔牙与管仲是什么关系 历史上鲍叔牙是谁

只要是人们一提到管仲,都会想到他身边站着的另一个人,那便是鲍叔牙。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的今天,鲍叔牙处处谦让、包容管仲,让观众甚是感动,曾经动情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因二人的关系...

鲍叔牙与管仲是什么关系 历史上鲍叔牙是谁

只要是人们一提到管仲,都会想到他身边站着的另一个人,那便是鲍叔牙。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的今天,鲍叔牙处处谦让、包容管仲,让观众甚是感动,曾经动情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因二人的关系...

揭秘春秋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管仲在齐国任相国期间推动了中原地区的发展,所以管仲在这方面的评价很高。在说起管仲时人们常常会提起鲍叔牙,鲍叔牙以知人善交闻名。管仲曾说生他的人是父母,但是了解他的人只有鲍叔牙了,那么管仲和鲍叔牙的缘分

管仲临死之前为什么不推荐鲍叔牙为相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春秋时期的鲍叔牙是春秋时齐国政治家,颖上人。也被人称为鲍叔、鲍子,敬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