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祯帝如此勤奋为何仍躲不过亡国命运?

Posted 崇祯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末崇祯帝如此勤奋为何仍躲不过亡国命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明末崇祯帝如此勤奋为何仍躲不过亡国命运?

2、崇祯皇帝成为亡国之君仅是因为时运不济?

明末崇祯帝如此勤奋为何仍躲不过亡国命运?

按照一般观点认为,崇祯帝是明朝灭亡前的最后一位皇帝。可以说,对他的评价是众说纷纭,既有同情也有责难,既有惋惜也有诋毁,但无论哪种看法,对其尚属一位勤奋的帝王,几乎没有异议。毕竟,据史料记载,崇祯帝继位时,年仅17岁。面对父兄留下的一个危机四伏的烂摊子,他能颇思振作,是有想干事、干大事的决心与劲头的,所以总是鸡鸣就起床,深夜才入睡地经常召见廷臣,探求治国方策。甚至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他因“偶感微恙”而临时传免早朝,遭到内阁辅臣的批评,也能既感激又羞愧,特亲笔写手敕,对辅臣进行褒奖,对自己进行批评。足见其力挽狂澜的决心和勤奋执政的程度。

再者,崇祯帝能牢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对自己要求甚为严格。他自幼养成俭朴的习惯。初习字时,如果纸张较大而范本的字较小的话,他一定会先将纸的一边对齐范本,写完后再把剩下的地方都写满,以免浪费。曾有段这样的记载,说他某日听讲官讲书,因所穿内衣袖子已破损,露在外面很不雅观,不时把它塞进去遮掩。这讲官看到了,奏道:“衣之敝虽过于位,然美德也,何必讳?”足见其克勤克俭的品德和励精图治的毅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称得上以身作则的帝王,却最终落得个亡国之君的下场,何缘故也?按照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看,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失去了民心的君子与政府,是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代表的。按照辩证法的理论观点看,事物发展变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既有内因又有外因起作用的过程。基于这样的原则,我们再来分析崇祯帝何以极为勤奋却无力回天的现象,就容易多了。以下概略谈谈笔者对此的一些看法。

其一,崇祯帝自身是矛盾体。他决事果断、雷厉风行,如处理庵党一案,也有多疑多虑、优柔寡断之一面,如关于是先攘外抑或先安内,一直拿捏不定,遂误国家;既有刻薄寡恩翻脸无情之一面,如对一些大臣的处理上,也有多情柔肠之一面,如对周后互敬互爱;他既自制极严,不耽犬马,不好女色,生活简朴,也大肆敛财、以国为家,挤占财政,关键时刻不肯多掏一文钱;他既经常征求左右的意见,也刚愎自用,不能做到虚怀纳谏、择善从流;他既知人善任,如重用袁崇焕、杨嗣昌、洪承畴等具一代文武全才之人,但却任用他们时,言听计从,优遇有加,一旦翻脸,严酷无情,果于杀戮,导致用人不专,出现崇祯朝五十相局面;他既悯恤黎民疾苦,常下罪己诏。

但又搜刮民膏,加派无度,置百姓于水火;他既励精图治,常平台招对,咨问政之得失,与臣下论讨兴亡之道,为政勤奋,事必躬亲,欲为中兴之主主,但求治心切,责臣太骤,以致人心恐慌、言路断绝,常谓所任非人,终成孤家寡人,以至于煤山殉国,从死者唯一太监耳。由此看来,崇祯之所以成为亡国之君,其内在因素,不是已经一目了然了吗?

其二,明朝此刻已积弊太重。就医学观点分析,病入膏肓再高明的医生也无能为力。200多年的明朝到了崇祯时期,显然已经积重难返。政治上的腐败、军事上的失利、经济上的衰落,是崇祯帝面临的最大困境和难以逾越的障碍。政治上,经过近300年的风雨侵蚀,大明王朝的统治机器已经从内部腐烂,有能之人纷纷被排挤被诬陷被关押被砍头,而无德的人却越来越多地占据了显要位子,既然整个政府机构基本是“不肖者集,贤者逝”的局面,政府机构的功能焉能不彻底丧失?

军事上,正值国家内忧外患最严重之际,内有黄土高原上百万农民造反大军,外有满洲铁骑,虎视耽耽,山河冷落,风烟四起。到后来,在辽东失守,清军直接面对山海关,牵制了明朝的精锐部队。而且当时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备废弛的明军根本不是其对手。加上,崇祯手下几位重臣洪承畴、吴三桂等纷纷倒戈降清,大势已去……

经济上,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本应赈灾济民,却不断加重税赋,搜刮民脂民膏;辅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大量集结在大地主及贵族的手中,更使得农民流离失所。故饥民暴动,不仅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性,反壮大了农民军的主力军。自然就形成了一种明末农民起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恶性循环。试想,这种环境下,这种趋势里,崇祯帝即便是再勤奋勤俭又能起到多大作用?我想此时此刻,以心有余而力不足来形容他是再合适不过了。

毕竟,明朝末年已经是政治的失德、军事的失败、经济的失衡、民心的失去,任是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了!不过,这里笔者并没有为崇祯帝开脱的意思,他身为帝王,必须也应该为明朝灭亡负主要责任,这是不可能推脱得了的。明朝灭亡的教训,很值得我们今天深思,很值得我们时刻铭记。

崇祯皇帝成为亡国之君仅是因为时运不济?

我们在品读明末的历史的时候,会发现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是我国最勤政的皇帝,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到2小时。又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朝乾夕惕。一个如此勤政的皇帝,却成为了亡国之君,真的是时运不济吗?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崇祯帝在位时都做了哪些事吧:

如果说崇祯帝在位是做过的一件最大的功绩就是铲除阉党,然而,崇祯帝在位时做的一件最错的事情就是铲除阉党铲除的太快了。在崇祯帝即位之前,朝堂上分为两派,阉党和东林党。其中阉党以魏忠贤为首,而东林党,则实际上是东南富商的代言人。

我们可以发现,在崇祯帝即位之前,朝廷还是可以维持住财政的运转的,实际上就是因为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能征税。我们发现,在明朝,大量的税收征收的都是农业税,而商业税极少。但是魏忠贤却立了许多向有钱人征税的税收:矿税、商税、海税。所以在魏忠贤还在的时候,会发现朝廷还有钱去打仗,还有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等,而农民起义也没有声势浩大到那种地步。

但是,年仅16岁,受到文官集团教育的崇祯帝一上台,仅仅四个月,就将以九千岁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铲除了。是啊,阉党作为仅仅依靠皇帝的恩宠才得以崛起的一派势力,当失去了皇帝的恩宠之后,被铲除也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了。阉党覆灭,东林党上台,东林党是东南富商代言人,可是东林党不乐意像自己征税啊,于是矿税、商税、海税统统取消,士林一片赞誉。是啊,“朝廷不再与民争利”了,都是君子。

虽然这些税收取消了,不过北面的战争还要打啊,边军还需要钱啊。于是东林党人也要征税,崇祯四年(1631),把田课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派银六百六十七万余两,除兵荒蠲免,实征银五百二十二万余两。除了田课增收以外,还另增收“辽饷”、“剿饷”(用于镇压农民起义)和“练饷”(用于操练地方武装),合称三饷。三饷加派的总额甚至超过明朝正赋的一倍以上。

对于老百姓来说,常常是倾家荡产,也交不完这些“皇粮国税”。于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带领的起义军越来越声势浩大,最终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殉国。临死前,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了皇兄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

相关参考

崇祯皇帝成为亡国之君仅是因为时运不济?

我们在品读明末的历史的时候,会发现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是我国最勤政的皇帝,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到2小时。又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朝乾夕惕。一个如此勤政的皇

崇祯如此辛劳为国,为何还会亡国

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无数,或者贪婪昏庸,或者残暴冷酷,要么就是贪图安逸、荒于声色之徒,凡此种种,无不遭人唾弃。然而明朝的崇祯,虽然也是亡国之君,却是一个勤勤恳恳的皇帝。清张廷玉在《明史·流贼传》中这样评

崇祯一生勤于政事,为何还是守不住大明江山

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很多个王朝,但它们最终都躲不过灭亡的命运,延续时间最长的大汉王朝,前后也只有400年的时间。尽管每个朝代灭亡的原因并不相同,但其亡国之君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多数的亡国皇帝都荒废

崇祯皇帝朱由检悲惨的一生 明末亡国之君

明思宗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位君王,他不同于一般的亡国之君,明思宗朱由检有着很强的气节,同时也将自己一生献给了大明江山社稷,但最终大清入关自缢身亡。明思宗出生于1611年,朱由检是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因为明嘉宗...

励精图治的崇祯帝是怎么成为亡国之君的?

...明熹宗病故,其弟弟朱由检便受命即位,次年改国号为“崇祯”,是为明思宗,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崇祯帝。崇祯即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铲除阉党势力。即位之初,这个16岁的少年皇帝雷厉风行地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他...

明朝末年后宫女子的悲惨命运 宁死不做亡国奴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期间,清军在北方发展,并开始对边境展开攻势,社会的不安与财政的困乏,都令皇帝日夜焦躁不安,在山西、陕西一带,因连年旱蝗灾害而引起饥荒,崇祯又三次增税,终于迫使贫民造反,李自成的百万大军

汉献帝、崇祯帝、光绪帝三位苦难皇帝,哪个最容易翻盘呢

汉献帝是东汉的亡国之君,崇祯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光绪帝是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死后三年清朝便亡国,也可以说是实际上的亡国之君。汉献帝和光绪帝都是傀儡皇帝,崇祯帝虽然不是傀儡,但是拥有实权,偏偏还没有力挽

崇祯皇帝为什么会亡国,崇祯皇帝为何会成为亡国之君呢

崇祯皇帝为何会成为亡国之君呢?如果从人品的角度去评价中国古代的皇帝,崇祯必然能上排行榜,且其排名必然很靠前。崇祯勤政、简朴、仁爱,其当政期间没有后宫干政、没有宦官专权、朝中更没有奸佞当道,那么,这样一

明末时期,三大精锐关宁铁骑、秦兵、天雄军,他们在干什么

明朝末年,崇祯帝在哥哥的手中接过了皇位,只不过这时候的明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当时的明朝党争不断,从这一点来说,明朝的灭亡,根本原因出现在党争。可是崇祯帝继位后,偏偏让东林党一家独大了,这就让明朝走向了

崇祯在位17年勤勤恳恳,为何没能拯救大明王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崇祯为何没能拯救明朝?崇祯帝在位十七年,一直勤勤恳恳,为什么还是没能挽救大明朝?史上大多亡国之君都是昏君,好比秦二世胡亥、陈后主陈叔宝、宋徽宗赵佶等等。而崇祯帝却是个勤勉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