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喝酒的全部逮捕杀头

Posted 王朝

篇首语:炒沙作縻终不饱,缕冰文章费工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聚众喝酒的全部逮捕杀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聚众喝酒的全部逮捕杀头

就当时的现状来说,就算酒池肉林细节只是个传说,而不是历史本真,新建立的王朝对吃喝亡国的教训也是非常惊惧的。第一个,征服者们陶醉于胜利、沉迷于成功,不可能不放情豪饮、甩开腮帮子猛吃;第二个,被征服的殷商旧族得到了征服者的安置,他们以前形成的豪饮狂吃习惯难改,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征服者的行为。

卫国是殷商旧日腹地,被封于此地的诸侯姬封是周成王同母弟。

姬旦在这篇公开训令中并没有完全禁绝喝酒行为,而是采取三个分级措施:其一,在王朝首都担任各级官职的贵族子弟,不可经常饮酒;其二,在诸侯国担任各级官职的贵族子弟,只有在祭祀时方可饮酒;其三,照顾居住在卫国的殷商旧民,在父母高兴的情况下,他们可饮酒。

政策不可谓不细!既然如此之细,就不免最后有严厉的条款,最严厉的就是防止群饮,因为一旦酒壮人胆,不满情绪会被点燃,人们会闹事儿造反。因此,姬旦说道:假如有人举报说‘有群饮的’,姬封你不要放纵他们,要将他们全部逮捕,送到王朝首都来,我亲自判决杀掉他们。如此严厉的条款仍然是区别对待不同的对象的,对于殷商旧族愿群饮的,放一马,不杀他们,给予教育、训诫。但是呢,经过劝说再不改的,同样杀掉。

周公的残酷政策在西周初期确实起到震憾性作用,但是,到了第十代君主姬胡(周厉王)那里,禁酒训令就不大管用了。姬胡的近臣荣夷公贪财好酒,还拒绝任何批评。当时的人说以他为代表的那一类官员听言则对,诵言如醉。用现在的话来说:你说顺耳的,我就跟你谈几句;你说不顺耳的,我就装喝醉了,听不见,不搭理你。

厉王一代在荣夷公的折腾下,当然还有他自己镇压不同意见的行为,导致了内部变乱。一场政变把他打跑了,跑到一个叫彘的地方,委屈了14年死掉。政变发生后,共和二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上。周公与召公两大传统政治家系共同主政,度过了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14年。

这14年始自公元前841,结束于公元前828年。从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官方文献记录某年发生了何事。此前的事情只能说个大概,比方说,姬旦写的《康诰》训令只能说是在成王初期、周公摄政之时,而无准确年份。

调侃地说:是周厉王一代的喝酒,给中国喝出一个准确纪年的时点来。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聚众喝酒竟全部杀头 中国最早的禁酒令

最严厉的就是防止群饮,因为一旦酒壮人胆,不满情绪会被点燃,人们会闹事儿造**。因此,姬旦说道:“假如有人举报说‘有群饮的’,姬封你不要放纵他们,要将他们全部逮捕,送到王朝首都来,我亲自判决杀掉他们。”

现在看古代某些律法真奇葩,考试不合格喝墨水、喝酒不能聚众

只要有国家就有法律出现,而各种法律又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需要所制定出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些法律的出台在今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奇葩无比,甚至好笑。黥刑乱扔垃圾,脸上刻字。如今我们走在大街上乱人垃圾,最

明朝 张献忠杀襄王

张献忠杀襄王张献忠、罗汝才部再起,熊文灿惊慌失措,忙派兵追击,结果官军大败而归。崇祯得知大怒,令熊文灿削官,不久更逮捕下狱,杀头示众,招抚彻底失败。杨嗣昌推荐熊文灿有罪,他只得自己请战,皇帝当即批准,

历史人物 贪官绞刑革职 上访者全部斩首

乾隆批示民告官:贪官绞刑革职上访者全部斩首>核心提示:乾隆降谕裁定:一,井陉知县周亲处绞刑。二,知府方立经袒护劣员,曲为开脱,革职。三,梁绿野等一干人,因为“哄诱村人,敛财聚众,抗官殴差”,全部斩首示

流放充军比杀头更可怕! 古代的刑罚有很多

在中国古代的刑罚有很多,比如凌迟处死,腰斩,杖刑,流放,充军等,我们来说说其中的流放和充军。这种刑罚未必比杀头要轻哦。流放就是将犯罪之人从故土放逐到偏远荒蛮之地,在医疗条件与交通条件并不发达的古代,前

流放充军比杀头更可怕! 古代的刑罚有很多

在中国古代的刑罚有很多,比如凌迟处死,腰斩,杖刑,流放,充军等,我们来说说其中的流放和充军。这种刑罚未必比杀头要轻哦。流放就是将犯罪之人从故土放逐到偏远荒蛮之地,在医疗条件与交通条件并不发达的古代,前

我是准备杀头坐牢的

江青受审(资料图)江青最后以自杀告终,有点出人意料。关于江青自杀的消息,是由新华社发布的,全文如下:新华社(1991年)6月4日电本社记者获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江青,在保外就医期间于1991

宁可被杀头也不污蔑他人

  北魏太武帝当政时期,司徒崔浩奉旨率领众位史官编修国史,太子的老师、中书侍郎高允也参加了国史的编辑工作,因为这些史官把北魏朝廷的许多丑事都不加避讳地写在了史书上,还把这些文字刻在了石碑上,因而惹怒了

南北朝历史 宁可被杀头也不污蔑他人

  北魏太武帝当政时期,司徒崔浩奉旨率领众位史官编修国史,太子的老师、中书侍郎高允也参加了国史的编辑工作,因为这些史官把北魏朝廷的许多丑事都不加避讳地写在了史书上,还把这些文字刻在了石碑上,因而惹怒了

戏子竟冒充光绪帝行骗被张之洞杀头

导读: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这期间,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眼皮之下的武昌,竟又出现一个“光绪皇帝”。光绪二十五年,居住在武昌的一位湖北籍候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