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杀少正卯的故事,孔子到底杀没杀过少正卯
Posted 孔子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子杀少正卯的故事,孔子到底杀没杀过少正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子杀少正卯的故事,孔子到底杀没杀过少正卯
孔子是儒家圣人,一生推崇仁的思想。可是《史记》记载孔子方为摄相位便杀少正卯,这是真的吗?历史趣闻讲述孔子杀少正卯的故事,分析孔子是否有杀少正卯。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开创了后世封建王朝推崇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诸子百家之一,伟大的孔圣人。孔子一生的思想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字仁,培养仁德,教人仁善,君主行仁政。可是相传一生倡导仁的孔子却在早年鲁国为官之时借机杀掉了自己的政敌少正卯。
这件事情是真实的吗,孔子因为政见不和杀掉了少正卯?孔子到底有没有杀少正卯?
孔子杀少正卯的故事
孔子的学说在战乱连绵的春秋战国处处碰壁,直到他51
岁的时候,孔子才在鲁国担任了中都宰这一官位,尔后又升迁为大司寇。齐鲁两国会盟于
夹谷之后,鲁定公任命当时主持会盟之礼的孔子为摄相。历史记载,孔子仅仅在位
天就借机诛杀了鲁国大夫少正卯,孔子杀少正卯的故事史书是怎么记载的?
《荀子》有相关文字记载: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逼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辨,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而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
孔子杀少正卯之后,他手下的人疑惑不解孔子为何行此不仁之事。孔子则给少正卯列了五条死罪,说他包藏祸心,行为诡异,妖言惑众,心胸狭窄,有危害国家的阴谋,所以诛杀少正卯。
那么这里的记载就是事实嘛,孔子真的不教而诛,仅仅凭借少正卯的品行不正就将他诛杀?
孔子到底杀没杀过少正卯
孔子杀少正卯一事在《史记》中也有记载,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大司寇行摄相事,诛鲁大夫敌政者少正卯。
虽然《荀子》、《史记》对孔子杀少正卯的事件都有明确记载,但是仍有很多人对此抱有怀疑态度。季康子曾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则反对说:子为政,焉用杀?孔子是反对杀戮之道的,那他又怎么会刚刚上任七天就对同僚下毒手呢?
《论语》这本孔子弟子门人记录孔子一生言行思想的著作,对于孔子杀少正卯一事没有一字记载,如果孔子杀少正卯是真的,那这么大的事怎么没被记录到《论语》中呢?儒家亚圣所著的《孟子》对这件事也没有相关记载,如此大事却没被记录到与当事人关系密切的典籍反而隔了数百年后的书籍描述了此事,那他们的依据在哪里呢?会不会仅仅是道听途说的编排?
而且按照官职来看,摄相这个职位只是负责主持会盟事宜的。孔子并没有审判处置鲁国大夫的权利?孔子是没有权利杀少正卯的。
那么孔子到底是否杀了少正卯?《史记》、《荀子》描写的绘声绘色,但是反对者也提出了种种论据来证明孔子杀少正卯没有动机和可行性,并且《论语》、《孟子》也没有记载这件大事。
孔子这位一生践行仁思想的圣人,相传身登摄相位7
日就诛杀了鲁国大夫少正卯,这件事的真实性支持者甚众,反对者也有不少,真相如何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孔子终生羞于启齿的一件亏心事 1、孔子杀少正卯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荀子。宥坐》) “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
孔子终生羞于启齿的一件亏心事 1、孔子杀少正卯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荀子。宥坐》) “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
年龄战国人物中文名:少正卯别号:闻人国籍:鲁国民族:华族死日期:前496年职业:医生信奉:法家主要造诣:创办私学评价:(来源于孔子)正人之桀雄(历史lishixinzhi.com)少正卯人物平生少正卯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堪称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次盛况,各学派代表人物,无不希望本家学说得到采纳,孔子作为儒家学说创始人,不辞辛劳奔波于列国,向国君推广儒家思想。虽然历经坎坷与磨难,期间吃了多次闭门羹,但并不是
长期以来,历史文献中有“孔子诛少正卯”一说,通常被理解为“孔子杀死了少正卯”。在封建社会中此事一直是作为孔子从政的功绩来正面宣传的;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以后,成为孔子压制言论自由、实行封建专政的
孔子杀了少正卯,堕了三城之后,在鲁国威名大震,定公和三桓也都虚心听教,服从治政。定公用他为大司寇代相国之职。>> 孔子有了相权就开始整肃朝纲,明确礼义,教育百姓知廉耻,行忠信,一时之间社会秩序井
史上没杀过功臣的皇帝,却背负着暴君的名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一成语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君王屠杀功臣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两个成语也显示了功臣的悲哀之处。在我国
史上没杀过功臣的皇帝,却背负着暴君的名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一成语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君王屠杀功臣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两个成语也显示了功臣的悲哀之处。在我国
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没有没杀过功臣的皇帝?有个人你可能骂了很多年
古代的很多短句谚语,都能够昭示出一个很大的道理,有一句就叫做“狡兔死走狗烹”。古代皇权更替,朝代更迭,很多统治者在新的王朝建立之后,为了防止功臣们功高盖主,对自己的地位产生威胁,都会选择将这些有功之臣
听韩国学生说:孔子爱吃人肉,不过有一次当他吃完发现是自己的弟子时,便不再吃了...我上网搜寻,奇怪的是都找不到这类的讯息,却在某网志看到有韩国学生也说孔子吃人肉,虽然故事有点不同,但是不禁怀疑是不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