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友吗
Posted 国都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友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友吗
伍子胥和申包胥,两个曾经是至交好友,后来因为灭楚护楚的问题产生分歧,最终分道扬镳,成为死敌。
就个人成就和后世知名度来说,伍子胥和申包胥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伍子胥出生贵族,很早就已经出名了,后来到了吴国之后,更是闻名于春秋各国。反观申包胥,连生卒年都没有人知道,后世唯一知道就是他在秦国驿馆大哭七天七夜,最终感动秦王,出兵帮助他救助楚国。
但在人生境界和德行操守方面,两人恰好相反。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发下灭楚誓言,申包胥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发出了护楚誓言,两人彻底决裂。后来,伍子胥破入楚国国都,做出了鞭尸的残忍举动,惹得申包胥对他更加的怨恨,他让人带话给伍子胥,强烈的谴责了伍子胥,伍子胥对此的回答是,只要能报父兄之仇,倒行逆施之事他也会常为之。
楚国都城被破的时候,申包胥逃出楚国国都,辗转来到秦国,面见秦王,想向秦王借兵击退吴国,但是秦王以路途遥远,恐不能及的理由拒绝了申包胥的请求。被拒绝的申包胥来到驿馆之中,把自己关在房间之中,想到自己的故国将不复存在,伤心的大哭起来。这一哭就持续了七天七夜,秦王听到申包胥在驿馆之中大哭七天七夜,不吃不喝,非常的感动。
最后,秦王派出五百战车,驰援楚国,申包胥带着这五百战车回到楚国,再加上楚国民众的一致对外,终于击退吴国,保护住了自己的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与国家。这也是暴君的应有下场。“鞭尸三百”——伍子胥在答复申包胥时(史载:不是当面)说:“故倒行而逆施之。”说明他也无可奈何。不能向活人讨回血债,只能在死人身上发泄了!当然,伍子胥借兵攻楚的出发点是狭
申氏,名包胥(约公元前540~公元前450),又称王孙包胥,生卒年待考。荆州监利新沟镇人。春秋时楚国大夫。原与伍子胥友善。楚平王七年(前522),伍子胥因父亲冤案逃离楚国,途遇申包胥道“我必覆楚”。申
《通志.氏族略》记载,包氏源出于芈姓,是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据《元和姓纂》一书的考证,申包胥是春秋后期楚国的大夫,是楚君蚡冒的后裔。此人品行高尚,重信义,他和伍子胥是好朋友,当年伍子胥因父遭谗被害而出
通志·氏族略》记载,包氏源出于芈姓,是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据《元和姓纂》一书的考证,申包胥是春秋后期楚国的大夫,是楚君蚡冒的后裔。此人品行高尚,重信义,他和伍子胥是好朋友,当年伍子胥因父遭谗被害而出逃
申包胥秦庭乞师 申包胥原是伍子胥好友,伍子胥在逃亡途中对申包胥说:「我必覆楚国。」申包胥不赞同伍子胥倾覆楚国,说:「子能覆之,我必兴之。」公元前506年,吴攻入郢都后,申包胥到秦国求出兵救楚,秦国不
申包胥也称王孙包胥,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没有他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楚国了!申包胥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忠贤典范。 申包胥最出名的最能体现他的忠肝大义的一共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他和伍子胥的友情,第二件事
申包胥也称王孙包胥,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没有他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楚国了!申包胥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忠贤典范。 申包胥最出名的最能体现他的忠肝大义的一共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他和伍子胥的友情,第二件事
申包胥也称王孙包胥,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没有他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楚国了!申包胥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忠贤典范。 申包胥最出名的最能体现他的忠肝大义的一共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他和伍子胥的友情,第二件事
申包胥(生卒年不详),风姓,包氏,名胥,因封于申邑,故称申包胥。是三皇之首包羲王孙,又称王孙包胥。华夏族,今湖北省监利县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吴国军力攻打楚国,攻入楚都郢,
申包胥,芈姓,申氏,名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包胥向与伍员(伍子胥)交好。伍员出逃时曾对申包胥说:“我必复(覆)楚。”申包胥回答:“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前506年,伍员以吴国军力攻打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