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申包胥哭秦庭的故事
Posted 春秋
篇首语: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申包胥哭秦庭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申包胥哭秦庭的故事
《通志.氏族略》记载,包氏源出于芈姓,是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据《元和姓纂》一书的考证,申包胥是春秋后期楚国的大夫,是楚君蚡冒的后裔。此人品行高尚,重信义,他和伍子胥是好朋友,当年伍子胥因父遭谗被害而出逃至吴国,并于楚昭王十五年(公元前506年)用计助吴攻破楚国。申包胥赴秦国求救,但秦哀公拿不定主意是出兵还是不出,申包胥就“哭秦庭七日,救昭王返楚”,秦哀公终被其诚意感动而出兵求楚。楚复国后,要重奖申包胥,但他却拒不受赏,躲到山里隐居起来了。后来他的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包”为姓,称为包氏。
申包胥哭秦庭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1)。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2)。” 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3);申包胥如秦乞师(4),曰:“吴为封豕长蛇⑤,以荐食上国(6),虐始于边楚(7)。 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8),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9),若邻于君(10),疆埸之患也(11)。逮吴之未定(12),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士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13) 下臣何敢即安(14)?”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15)。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注释】
(1)申包胥:楚国大夫,包胥是字,申是他的食邑。
(2)复:同“覆”, 颠覆。
(3)昭王:楚平王的儿子,名壬。随:诸侯国名。
(4)如:去到, 往。
(5)封:大。豕:野猪。
(6)荐:多次。食:侵食。
(7)虐:侵害,残害。
(8)越,流亡.
(9):指吴国。德:这里指贪心。厌:满 足。
(10)邻;接邻。
(11)疆场:边界。
(12)逮:及,趁。
(13)所伏: 藏身之地,安身之地。
(14)即安:到适当的地方去,指“就馆”。
(15) 《无衣》:《诗.秦风》中的篇名。
申包胥哭秦庭
“是第七天了”秦哀公坐在上朝的轿子里,掐着指头算了一下,“也不知怎样了……”秦王登上龙庭,见申包胥仍然趴在地上哭泣,只是声音已经很微弱了。他努力地用两手支撑地面,慢慢抬起头来,蓬乱的花白须发,黄中泛黑的一张瘦长脸,已经没有泪水,两眼里滴出的分明是点点鲜血,原来睿智明亮的眼神已黯淡了许多,但仍闪烁着执着哀求的光。他沙哑着干涩的嗓子,有气无力地继续哭诉:“伍员啊,伍员,当初平王枉杀了你的父兄,我帮你只身逃走。临别你愤愤地说,一定要回来灭掉楚国,我当即立誓,你能灭掉楚国,我一定能复兴楚国,否则断不苟活于世。可是,现在……”接着一句话一滴血,断断续续地说。“我,既然不能……求得秦王的…….援助,不能兑现誓言……还有何面目,活着。”于是一头撞在石板地上昏死过去。秦王赶紧叫人抬下去交给御医诊治。
哀公也回房休息,但他坐不住了,申包胥求情的事又一一浮现在眼前。那天,早朝刚过,一个衣衫破旧满身风尘的汉子不顾侍卫阻挡闯进大殿,扑通跪倒,拜了又拜,语气急切地说:“在下是楚国大夫申包胥,因伍子胥带领吴国大军攻破了郢都,昭王逃难到随国,我请准王命,赶来贵国向大王求援。当今能救楚国的,只有大王了,恳求大王速速发兵,救楚于危难,大恩必当厚报。”哀公肚里一轮,暗想,吴若灭楚,必不能独吞,秦国正好借机东扩,当即以北方边境危机,抽不出兵来为由拒绝援救。不料申包胥一听绝望地大哭起来。那撕心列肺的痛哭声,至悲至哀,震颤了大殿,群臣闻之,无不黯然神伤。哀公却不为所动,心想看他能哭到几时。没想到从巳时哭到申时仍不罢休。衣衫已经湿透,地上的泪水流成了小河。大殿里已空无一人,他还在伏地痛哭。第二天,还是不吃不喝,时而哀号,时而悲泣,苦苦恳求秦王出兵,第三天依然如此。扰乱了朝事,搅乱了人心,哀公十分气恼,劝他,不听,拉他,不走。说是大王不答应出兵,就哭死在大堂上。真想命人拖出去砍了,又怕落下滥杀来使的恶名,只好随他去,自己哭死饿死算完。后来一连三天还是如此,不过哭诉的内容有些变化,断断续续听到的有这么几段:“伍子胥啊,伍子胥,你报父兄之仇,也该适可而止,千不该,万不该,把平王的的尸体挖出来,又鞭打三百下。上天会惩罚你的。”“郢都的子民们呀,你们遭大难了。大水灌城之后,又遭兵匪洗劫,我一心想救你们,可是……唉!”“国君啊,您颠沛流离,寄居他乡,指望我搬来援兵,您望眼欲穿,臣肝肠寸断。太叫您失望了。”说着朝东磕了三个响头。哀公越想心里越乱,慢慢地有些同情他了。今天,申包胥那泣血的哭诉及彻底失望之后的撞地,深深感动了他那颗不易感动的心。
第二天一早,秦哀公登上朝堂,向群臣宣布:“楚王昏庸无道,本不该救,但有申包胥这样的忠义之臣,楚不该亡。决定发战车500辆,前往救楚。”
已恢复了几分气力的申包胥,带领秦军杀奔回来,流散的楚军迅速集合在昭王手下,秦楚联合,击溃了吴军,恢复了楚国。楚昭王上朝,表彰了申包胥并问他想要什么样的奖励,一定应允。申包胥诚恳地说:“包胥在秦庭哭诉七日,全是为了救国救民。若要奖励,只有一条:国事已定,我亦年老,恭请大王恩准,让我返归山林,静养天年。”昭王本来就担心申包胥功高盖主,于是虚意挽留一番之后,就顺水推舟,答应下来。从此,申包胥带领家人躬耕田亩,褐衣粗食,最后安然寿终。
【译文】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晋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到了楚昭王在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人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申包胥回答说:“我们国君还流落 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申包胥站起来,靠著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哀公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著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
相关参考
申包胥知道如果不依靠外部力量,去找别国借兵,是无法复兴楚国的。找谁借兵呢?晋国?齐国?都不太靠谱,申包胥想到了秦国。当时的局势,只有秦国与晋国有实力帮助楚国击败吴国。而晋国与楚国长期争霸,吴国也是晋国
通志·氏族略》记载,包氏源出于芈姓,是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据《元和姓纂》一书的考证,申包胥是春秋后期楚国的大夫,是楚君蚡冒的后裔。此人品行高尚,重信义,他和伍子胥是好朋友,当年伍子胥因父遭谗被害而出逃
春秋时代的长期霸主晋国四面受敌,同时晋国的发展方向也是四面八方的,东方的齐国早就被晋国打败多次,北方和国内的戊长期受到晋国压制,而且戊也成为了晋国的亲族,东、北、中三个方向都无法对晋国造成威胁,这时候
历史人物 秦哀公的主要事迹 秦哀公的人物生平 秦哀公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秦哀公 别名:一作公、柏公 国籍:秦国www.cha138.com 民族:华夏族 重要事件:申包胥哭秦庭秦哀公——申包胥哭秦庭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土地
申包胥秦庭乞师 申包胥原是伍子胥好友,伍子胥在逃亡途中对申包胥说:「我必覆楚国。」申包胥不赞同伍子胥倾覆楚国,说:「子能覆之,我必兴之。」公元前506年,吴攻入郢都后,申包胥到秦国求出兵救楚,秦国不
“男儿有泪不轻弹。”大多数男人是不轻易流眼泪的,但遇到真正的伤心事,也会有受不了的时候,那只好大哭一场,反正这也不是罪,只不过多数人为了自己的面子,会躲到角落里不让人看见。也有的男人特别爱哭,逢人就哭
司马迁不朽的《史记》中专章写了《伍子胥列传》之外,还对伍子胥作过51次侧面描写。而对申包胥则只有附带提到过9次。这种大帐度的倾斜,除了由於伍子胥活动范围更广,经历更曲折复杂,在外交军事领域的表现更充分
申包胥,芈姓,申氏,名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包胥向与伍员(伍子胥)交好。伍员出逃时曾对申包胥说:“我必复(覆)楚。”申包胥回答:“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前506年,伍员以吴国军力攻打楚国,
春秋战国人物中文名:申包胥别号:勃苏、天孙包胥、棼冒勃苏国籍:中国(东周楚国)出生地:荆州监利职业:楚国医生重要造诣:向秦国借兵复楚申包胥人物平生“兴楚”誓词楚平王本来是有作为的君王,“息民五年”,政
申氏,名包胥(约公元前540~公元前450),又称王孙包胥,生卒年待考。荆州监利新沟镇人。春秋时楚国大夫。原与伍子胥友善。楚平王七年(前522),伍子胥因父亲冤案逃离楚国,途遇申包胥道“我必覆楚”。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