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申包胥哭秦庭借兵的故事
Posted 春秋
篇首语: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申包胥哭秦庭借兵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申包胥哭秦庭借兵的故事
申包胥知道如果不依靠外部力量,去找别国借兵,是无法复兴楚国的。找谁借兵呢?晋国?齐国?都不太靠谱,申包胥想到了秦国。当时的局势,只有秦国与晋国有实力帮助楚国击败吴国。而晋国与楚国长期争霸,吴国也是晋国扶植起来削弱楚国的;楚昭王是秦国公主所生,也就是秦哀公的外孙,秦国与楚国有着紧密亲缘关系,而且在春秋时期因为与晋国的关系长期保持联盟关系,因此也就只有秦国有实力、也能够帮助楚国复兴。在这样的情况下,申包胥没有失却冷静,表明申包胥具有较高的政治眼光。
秦国人纯朴直爽,比较可信,并且还是亲戚,因为秦国国君秦哀公是楚昭王的亲舅舅,楚昭王的妈是秦哀公之妹。于是,申包胥一个人上路了。就像当初伍子胥离开楚国一样。伍子胥是向东,而申包胥则是向西。申包胥于是走上了求救之路,走得和当年伍子胥的逃亡之路一样艰辛,按《吴越春秋》的说法:“昼驰夜趋,足踵(zhǒng)跖(zhí)劈,裂裳(shang)裹膝。”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腿走肿了,脚趾裂了,膝盖血肉模糊,用衣服裹着。一路赶到秦国时,也和当年的伍子胥一样,变成了一个乞丐。到了秦国后,申包胥冒充楚昭王的特使,紧急求见秦哀公。他说“主公,吴国人不是人,是野猪,是毒蛇,他们屡屡侵犯我们中原国家,楚国最先受到祸害!现在眼看就要灭亡了,您的外甥楚王流落在荒郊野外,无家可归,特地派我前来求救。请您看在甥舅之情的份上,救救楚国吧,我们楚国人民世世代代都会记得您的大恩大德,主公,行行好吧。”申包胥用正当的理由进行劝说。
秦哀公想了想,秦国跟楚国的关系其实一般,再者吴国这么凶悍,连楚国都被他们瞬间摧毁了,何况晋国又不如楚国,而秦国人老是败给晋国,要我们秦国去对抗吴国,这不是自找没趣吗。秦哀公不想蹚这趟浑水,就推脱说:“我们秦国,远在西陲,兵微将寡,连自保都有问题,如何救得了你们楚国?”申包胥见用正当理由劝说无效,秦国不肯出兵相救,便使出了第二招:恐吓。剖析利害得失的关系,让对方感到恐惧,从而就范。申包胥说:“吴国这样的蛮夷,贪得无厌!你们如果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的话,吴国灭了楚国,下一个目标,就是你们秦国!你们秦国马上也要完蛋啦!您现在出兵救援楚国,就等于是在自救呀!”
秦哀公当然知道没那么严重,吴国在遥远的东方,秦国在遥远的西方,哪打的到这来。他不想惹火烧身,就又推脱说:“楚国人,你先去宾馆休息休息,让我们再商量商量。”古代借兵,就和今天贷款借钱一样,没有利息,没有好处,况且你又已经破产了,谁敢借给你呀。所以秦哀公不借。申包胥的两招使完了,不凑效,就是说不动秦哀公。怎么办?他还有第三招:那就是“赖”,什么理由都不讲了,什么谈判技巧、交涉口才,统统都不需要,硬是赖在那不走,一直赖到别人答应为止。如果还是不答应,那就彻底没戏了。
于是,申包胥站在秦庭之中,抱着柱子嚎啕大哭,赖在那儿不肯离去。哭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就这样不间断的一直哭了下去。这一哭,就整整哭了七天七夜!里里外外,过来过去的人们,都看到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的乞丐在那哭。“真烦人,”秦哀公被他哭昏了头,“这大过年的,坐在老子门口哭!”看样子,申包胥会一直哭下去,他已经七天七夜没吃东西了,滴水未进,哭的一点力气都没了。秦哀公心想,楚国竟然有这种忠心的臣子,他们不应该被灭亡呀,心一软,就松了劲:“来人!叫他过来。”申包胥终于又见到了秦哀公,他知道,秦国人要出手了。“楚国人,你过来,我送你一首诗。”秦哀公高声吟颂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诗经》中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描写的是秦国军队准备投入战斗的情形。表示我们和你们即将同仇敌忾,并肩作战!
《左传》记载:“秦哀公为之赋‘无衣’,(申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秦哀公的诗朗诵完毕之时,申包胥已经跪在了地上,一连磕了九个响头。秦国遂集结大军,派出战车五百乘,前来搭救楚国。
第二年夏,秦哀公以公子蒲、公子虎二人为将,率领战车五百乘,前来救援楚国。一路上,楚国的败兵残将们听说来了帮手,于是士气大振,又纷纷聚集起来,准备投入战斗。 秦国人从没和吴国人交过手,以前也很少听说,心里多少有些恐惧。公子蒲问:“吴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怎就这么厉害?”申包胥说:“这是一个精英、人渣以及原住民组合成的新国家,他们用晋国提供的资金设备,模仿楚国的制度谋略,吸取齐国的战术技法,收容各处流窜的犯罪分子,勒索越国人的大米粮食,快速膨胀起来,他们是野猪!是毒蛇!”
公子蒲就说:“我们对这边的路况不熟,也不了解吴军的打法,还是你们先上,我军是你们坚实的后盾。”他对传说中的吴军有些忌惮,他要楚军在前。于是,楚军在前,秦军在后,用这样一个找死的阵型去迎战吴军。如果吴军一冲,楚军必然崩溃,随后吴军乘胜掩杀,秦军也必然跟着阵脚大乱。但是现在,楚军士气高涨,他们也要报仇!他们痛恨这帮暴徒侵略者,更甚于原先的腐败分子,所以他们甘愿在前面充当炮灰。秦楚联军一路东来,遇到了夫概的先头部队。
夫概完全没把楚国人当回事,还以为和以前一样只会逃跑,但一交手,形势就变了,杀红了眼的楚国人硬是不要命的往前冲,把吴军打的大败!这一次,楚国人终于威风了,他们追着夫概打。秦军则是锦上添花,在后面帮着呐喊助威,也都乐呵呵的跟着楚国人,乘胜追击。夫概急忙后撤五十里,派人去向吴王阖闾告急。秦楚联军首战告捷,信心倍增,继续向前推进,与躲在随国的楚昭王胜利会合。
吴王阖闾也急忙调兵遣将,前来迎战秦楚联军。但是战况非常不利。酒色过度的吴军,毫无往日的锐气。双方交战了三四次,吴军仅胜楚军一次,而败绩为三次,其中大败一次。看到吴军由盛转衰,雄风不再,随国的国君终于笑了。当初逼他交出楚昭王的时候,他找人算过一卦,卦上说“西邻为虎,东邻为肉。”现在已经应验了,西方的邻居是秦国,东方的邻居是吴国,按照卦上的象征,秦国是一只老虎,而吴国是一块肉。老虎吃肉。战况因为秦国人的介入而转变了,看来战争的结局,冥冥之中早有定数。
相关参考
《通志.氏族略》记载,包氏源出于芈姓,是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据《元和姓纂》一书的考证,申包胥是春秋后期楚国的大夫,是楚君蚡冒的后裔。此人品行高尚,重信义,他和伍子胥是好朋友,当年伍子胥因父遭谗被害而出
通志·氏族略》记载,包氏源出于芈姓,是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据《元和姓纂》一书的考证,申包胥是春秋后期楚国的大夫,是楚君蚡冒的后裔。此人品行高尚,重信义,他和伍子胥是好朋友,当年伍子胥因父遭谗被害而出逃
春秋时代的长期霸主晋国四面受敌,同时晋国的发展方向也是四面八方的,东方的齐国早就被晋国打败多次,北方和国内的戊长期受到晋国压制,而且戊也成为了晋国的亲族,东、北、中三个方向都无法对晋国造成威胁,这时候
历史人物 秦哀公的主要事迹 秦哀公的人物生平 秦哀公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秦哀公 别名:一作公、柏公 国籍:秦国www.cha138.com 民族:华夏族 重要事件:申包胥哭秦庭秦哀公——申包胥哭秦庭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土地
申包胥秦庭乞师 申包胥原是伍子胥好友,伍子胥在逃亡途中对申包胥说:「我必覆楚国。」申包胥不赞同伍子胥倾覆楚国,说:「子能覆之,我必兴之。」公元前506年,吴攻入郢都后,申包胥到秦国求出兵救楚,秦国不
“男儿有泪不轻弹。”大多数男人是不轻易流眼泪的,但遇到真正的伤心事,也会有受不了的时候,那只好大哭一场,反正这也不是罪,只不过多数人为了自己的面子,会躲到角落里不让人看见。也有的男人特别爱哭,逢人就哭
春秋战国人物中文名:申包胥别号:勃苏、天孙包胥、棼冒勃苏国籍:中国(东周楚国)出生地:荆州监利职业:楚国医生重要造诣:向秦国借兵复楚申包胥人物平生“兴楚”誓词楚平王本来是有作为的君王,“息民五年”,政
与国家。这也是暴君的应有下场。“鞭尸三百”——伍子胥在答复申包胥时(史载:不是当面)说:“故倒行而逆施之。”说明他也无可奈何。不能向活人讨回血债,只能在死人身上发泄了!当然,伍子胥借兵攻楚的出发点是狭
司马迁不朽的《史记》中专章写了《伍子胥列传》之外,还对伍子胥作过51次侧面描写。而对申包胥则只有附带提到过9次。这种大帐度的倾斜,除了由於伍子胥活动范围更广,经历更曲折复杂,在外交军事领域的表现更充分
申包胥,芈姓,申氏,名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包胥向与伍员(伍子胥)交好。伍员出逃时曾对申包胥说:“我必复(覆)楚。”申包胥回答:“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前506年,伍员以吴国军力攻打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