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屈原投江背后的十种说法
Posted 郭沫若
篇首语: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诗人屈原投江背后的十种说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诗人屈原投江背后的十种说法
揭秘:诗人屈原投江背后的十种说法
1、愤世说
此说主要认为屈原痛恨朝政紊乱、世事昏浊而投江。这种说法始于汉代。班固《离骚赞序》云:“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不忍浊世,自投汨罗。”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云:“屈原自放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罗,自沉而死。”刘向《新序・节士》云:“屈原疾暗世乱俗,汶汶嘿嘿,以是为非,以清为浊,不忍见于世,将自投于渊。”另外,从有关史籍和屈原作品中,也可看出,屈原是极为愤恨朝政不明和世事混浊的,如《怀沙》:“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莫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更为明显的是《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司马迁也将此记载于《屈原列传》,可见,司马迁对于屈原投江原因的看法大约属于此类。
2、殉国说
此说始于汉,盛于清时至今。班固《离骚赞序》云:“国将危亡,忠诚之情……自投汨罗。”宋朱熹《离骚经序》云:“不忍见其宗国将遂危亡,遂赴汨罗之渊自沉而死。”清王夫之《楚辞・九章通释》之序云:“迨顷襄狂惑,窜原于江南,绝其抒忠之路。且弃故都而迁寿春。身之终锢,国之必亡,无馀望矣,决计自沉。”王夫之认为,屈原眼看郢都沦陷,国都已破,于是不忍国亡而投江以殉国。
郭沫若《屈原赋今译》说:“屈原是一位理智很强的人,而又热爱祖国,……他的自杀必然有更严肃的动机。顷襄王二十一年的国难,情形是很严重的。那时,不仅郢都破灭了,还失掉了洞庭、五渚、江南。顷襄王君臣朝东北逃难,在陈城勉强维持了下来。故在当年,楚国几乎遭了灭亡。朝南方逃的屈原,接受着压迫,一定是看到国家的破碎已无可挽救,故才终于自杀了。”郭沫若是现代屈学中持“殉国”说的主要代表。郭沫若多次申述其“殉国”说。他在1942年撰写的《屈原考》说:“他把所有的血泪涂成了伟大的诗篇,把自己的生命殉了自己的祖国,与国家共存亡,这是我们所以崇拜他的原因,也是他所以伟大的原因。”他在《屈原简述》(2)中说:“当楚国的都城被白起攻破的时候,他曾做过一首悼国都的诗,……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就在这年的五月五日(农历)终于跳进湖南汨罗里自杀了。”他又在《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中说:“屈原的自杀,事实上是殉国难。”詹安泰《屈原》说:“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贵族中一个最进步的分子,他热爱祖国,关心人民,忠于自己正直的主张,以忘我的精神与一切恶势力斗争到底,最后,他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以身殉国。”游国恩、陆永品也承袭此说。
3、洁身说
此说来源于《渔父》、《离骚》以及《怀沙》、《涉江》等诗篇的诗句。《渔父》有“安能以身之察察,爱之汶汶呼!”、“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离骚》有“伏清白以死直兮”。宋司马光《屈平》诗曰:“白玉徒为洁,幽兰未谓芳。”司马迁《屈原列传》也有“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的评说。
潘啸龙在《从汉人的记述看屈原的沉江真相》一文中指出,屈原“为了保持清白峻洁的操守,捍卫自己毕生追索的理想,他因此庄严宣告:‘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终于带着不尽的遗恨,怀石自投于汨罗江中――这就是诗人在绝命前的《怀沙》中,对于自己为何沉江所作的愤懑自白。”
姜亮夫《楚辞今绎讲录》说:“屈原为什么要跳水呢?屈原是清清白白的,‘伏清白以死直兮。’‘直’是道德的‘德’字,即,我有这个德,先天得之于我的先祖高阳,我是楚国的宗族。我又有这样的修养,既然‘举世皆浊我独清’,我有什么办法呢?他自己个人是光明磊落的,没有一点含糊,他最看得起的道德是耿介,耿是光明的意思,介是大的意思,光而且大,这是屈原的最高理想。”
4、尸谏说
此说以王之江为代表。他在《屈原之死刍论》一文中认为,楚国“党人”横行,国危濒亡,屈原已被流放之中,无力身谏楚王。但屈原忠心未泯,既无力效忠国与民,也无力促使楚王醒悟,只好采取尸谏之法,投汨罗而死。
相关参考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贤人屈原的节日。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今天就详细解释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由于在内政外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贤人屈原的节日。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今天就详细解释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由于在内政外
屈原投江的故事提到屈原,大家第一反应是端午节,接着就是吃粽子,再接着就是粽子是蘸糖还是蘸酱油的问题。如今,除了屈原当年投江的地方的人会大肆纪念,其他的人多是吃个粽子象征性过一下吧。越剧中的屈原话说,当
导读:(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他出身楚国贵族,年轻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
一到端午节,必然要提起的一个人就是屈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遭奸人陷害,眼看楚国又快要灭亡了,悲愤之下,怀石投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故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直为千古所传诵
一到端午节,必然要提起的一个人就是屈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遭奸人陷害,眼看楚国又快要灭亡了,悲愤之下,怀石投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故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直为千古所传诵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他出身楚国贵族,年轻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这
历史人物 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左徒屈原简介,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到来年的正月初七日,屈原一周岁,居乐平里。周显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屈原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
屈原悲愤投江屈原悲愤投江战国时代,楚国有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就是名传千古的屈原。屈原知识丰富,能诗善文,口才也好,20多岁就当上了左徒官,辅助楚怀王治理国家。他胸怀远大的政治理想,一心想把楚国治理
屈原投江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有说他是出于愤世、殉国、洁身、尸谏、赐死、谋杀、救主、殉道等原因而死,还有说他是因为政治悲剧和殉楚文化而死。在这些说法中,最广为流传的是愤世与殉国之说。屈原为什么投江?愤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