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

Posted 孟子

篇首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浅析孟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浅析孟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

孟子的义利观

在《孟子》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对话的双方是孟子和梁惠王。一开始,梁惠王发问:老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国,一定是有什么对我国有利的见解要指教了。孟子就回答道:大王为什么非要讲利呢?我们说仁义就行了。

儒家的义利观

这是孟子对于利和义的最直接的看法了。但是否孟子认为人应该一味地取义而抛弃利益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无论身处哪个年代,哪种生活环境,利益都关系到切身的利害。虽然孟子提到过重义轻利,但窃以为,他的原意是教导人们要在义的前提下才能取得利。

他认为,义和利的冲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治理方面,当义和利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先义后利。二是民生方面,他认为只有当百姓都得到利益的时候,国家才有利益可言。第三是生死和利益的冲突。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他认为义可以高于一切,包括国家、利益,甚至于生死。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七国之间战争不断,人们因为战乱常常食不果腹,他虽认为人民应该先保障基本的生活条件才能讲义,但民生的小利又岂能与大国之间的大义相比。只有君王首先对人民讲义,使人民安居乐业,再教化人民讲义。也就是说,义是要在建立一定的利益基础上的。

孟子在义利问题上的思想,在当时来说,是有一定的进步性的,也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

孟子的智慧

在中国儒家思想一直被当作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人们一般把儒家思想说成是孔孟之道,孟子也被称为亚圣,是在儒家学派中仅次于孔子的第二号人物。不过因为孔子至圣先师的地位,所以人们对孔子的思想讨论的很多,大家也很熟悉了,但是孟子的智慧是什么呢,为什么他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呢,他凭什么能与孔子相提并论呢。

孟子的智慧

孟子教给我们的第一个智慧就是人的幸福的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内心的坦荡,内心的愉悦,这比很多外在的所谓成功要真实的多。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孟子具体说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一个人只要活得不愧于心便没什么好怕的,也就会心胸坦荡,无所畏惧,幸福自然而然就来了。

第二个就是人都有恻隐之心、不忍之心,这是一个人区别于禽兽的一个重要特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到别人受苦受难自己就像帮一把,看到百姓受苦就会心中悲伤而不会视而不见,这也是人之常情,人是有感情的,宽厚待人,为人和善才会有好人缘,帮助别人其实就是方便自己。

第三个就是孝顺父母很重要,提高自身修养很重要,施仁政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不同的见解要批判,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重视教育的作用等等,总之孟子教给我们的智慧非常多,学习孟子的思想,了解孟子的为人处世之道对我们的学习工作是非常有用的。

相关参考

宋朝 宋代·王霸义利之辩

王霸义利之辩“王霸义利之辩”,是南宋淳熙年间陈亮和朱熹之间关于王霸义利的一场大辩论。陈亮是婺州永康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才气超迈,喜谈兵,多次上书反对和议,力主抗金,遭人嫉恨,三次入狱。绍熙四年

亚圣孟子是个怎样的人 《孟子》成书于哪个年代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山东邹城人。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

历史人物 亚圣孟子是个怎样的人 《孟子》成书于哪个年代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山东邹城人。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继承并发扬了

亚圣孟子简介,儒学代表人物孟子是个怎样的人

众所周知,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人的孟子有亚圣的美誉,他的学术成就是非常高的,被誉为先秦时期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一生都十分尊崇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并且效仿孔子周游历国,最后也是郁

孟子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人对人最直观的感觉会影响对其的评价,尤其是当着两人深处的地位不一样时,而小编所说的这个地位并不一定指的是上下级也有可能是辈分的不一致,举个例子,孟子和孔子都知道是谁吧?他们两人同为中国儒学大家,一个被

孟子与梁襄王的故事:孟子怎样教育梁惠王的

导读: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城市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孟子》共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

春秋战国 孟子与梁襄王的故事:孟子怎样教育梁惠王的?

孟子与梁襄王的故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城市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春秋战国 孟子与梁襄王的故事:孟子怎样教育梁惠王的?

孟子与梁襄王的故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城市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历史人物 亚圣孟子的职业观是怎样的?

要说工作,那是历朝历代每个人都需要的,有了工作才能为自己挣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钱财也好,实现理想的机会也好,人各有志。那么在古代,像是一些圣人,他们的职业观又是什么样的呢?就比如孟子,他的成就虽然流传了

以二战英德海军的交锋为例,浅析海权思想中的封锁战略

前言什么是「”封锁”?这个词的词义解释为「”用强制力量使与外界断绝联系或往来”,封锁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对事故现场的封锁、对重要地区的封锁等等,那么,封锁在军事上是怎样的呢?军事上的封锁就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