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国攻郑之战(春秋时期)

Posted 诸侯

篇首语:当你感觉到累的适合,不要灰心,你正在走上坡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十二国攻郑之战(春秋时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十二国攻郑之战(春秋时期)

周灵王十年(公元前562年),在晋悼公兴复霸业之战中,晋、宋、鲁、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齐联军两度进攻郑国(今河南中部)的作战。

在晋楚争霸战争中,介于两强之间的郑国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因而连年遭受两国的交互攻击,致使郑处于晋来降晋、楚来附楚的被动状态。郑为摆脱这种困境,根据当时楚弱于晋的客观形势,决定诚意附晋。为达到受晋保护,免遭楚侵伐的目的,郑卿士子辰向郑简公建议出兵攻打亲附于晋的宋国,借晋率诸侯救宋攻郑之机与晋媾和;待楚军北上救郑之时,再与楚媾和,诱使晋全力为郑击楚,令楚不敢再侵扰郑国。

郑简公接受其建议。十年春,郑遣邻宋边境的部队向宋挑衅。宋大夫向戍率军击败来犯之敌并侵入郑国。郑以此为借口,遣卿士子展领兵大举攻宋。四月,晋悼公命宋、鲁、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之君及齐太子光率军会同晋军攻郑。四月十九日,齐、宋军进抵郑都新郑东门外。当晚,晋军进至新郑西郊。

随后,晋军分一部兵力东进攻打被郑侵占的原许国旧地。不久,卫军亦侵入郑北部。六月,各国诸侯军在郑地向(今河南尉氏西南)会师。晋悼公与诸侯在向附近的北林邑(■邑或菜林邑,今河南尉氏西)会见。尔后,诸侯联军自向邑经新郑北的琐邑(今河南新郑北)包围新郑,并在其南门外阅兵,以炫耀武力。

同时,晋军后续部队亦已渡过济隧(故黄河支流,在今河南原阳西,今已干涸),南趋新郑。郑遂遣使出城求和。七月十日,诸侯与郑在亳北(商故都之北,今河南郑州北)会盟。郑从于晋。随后,联军撤走。诸侯攻郑之时,楚共王率军北上救郑。同时,共王遣令尹子囊赴秦请援。秦景公命右大夫詹率军随从楚共王救郑。

楚、秦联军入郑时,诸侯联军已撤走。郑简公依照预定计划,出迎楚共王,并于七月二十七日出兵会同楚、秦之师侵宋。九月,晋悼公再率诸侯联军进围新郑。郑简公遣大夫良霄、太宰石■赴楚告急,请楚发兵援救。楚共王自料难以战胜诸侯联军,不肯发兵救郑,又恐郑降晋,遂将良、石二人扣押。郑简公遂命大夫王子伯骈向诸侯乞和。十二月初一,晋悼公率诸侯与郑简公在萧鱼相会。至此,晋完全掌握了对郑的控制权。此后20余年,郑未再叛晋。

相关参考

北制之战(春秋时期)

北制之战是指周桓王二年(公元前718年),在郑庄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郑军在北制(即制,今牛河南荥阳汜水镇)击败南燕军的作战。周桓王二年四月,郑庄公为抱去年宋、卫、陈、蔡联兵攻郑之役,发兵攻卫。一度进至卫

历史秘闻 北制之战(春秋时期)

北制之战是指周桓王二年(公元前718年),在郑庄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郑军在北制(即制,今牛河南荥阳汜水镇)击败南燕军的作战。周桓王二年四月,郑庄公为抱去年宋、卫、陈、蔡联兵攻郑之役,发兵攻卫。一度进至卫

八国攻蔡楚之战(春秋时期)

周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齐、鲁、宋、卫、郑、陈、许、曹联军进攻蔡国(今河南上蔡南)、楚国(今湖北大部、河南南部)的作战。春秋中早期,值齐桓公致力于图霸中原时,南方强国

历史军事 韩灭郑之战历史经过,什么时候发生的

郑国是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的国家,历史悠久,占据着今天河南一带的土地,与晋国接壤。公元前453年,晋国发生内乱,赵、魏、韩三家灭智分晋地,其中韩国成为与郑国接壤的国家。据《战国策.韩策》记载:韩、赵、

周郑之战 中央政权的周朝败给了诸侯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出兵,同时拉上虢国、蔡国、卫国、陈国等诸侯国,组成由王室军队为主的多国联合部队,浩浩荡荡出发讨伐另一个诸侯国――郑国,拉开了中央政府攻打地方政府的奇特一幕。一、战争经过事情的起因

鲁堕三都之战(春秋时期)

周敬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98年),鲁军强行拆毁“三桓”私邑邱(今山东东平东)、费(今山东费县西北)、成(今山东宁阳东北)的作战。春秋中期以后,鲁政权不断下移,被称作“三桓”的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三族

历史百科 战国散文

战国时期的散文,是中国文化史一朵奇葩。在历史散文方面,首屈一指的是国别史《战国策》。这是一部有关战国时期纵横家们的游说辞和权变故事的史料汇编,所记为上起《春秋》以后、下至楚汉之争的245年间十二国的史

晋假途灭虢之战(春秋时期)

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二十二年(前655年),晋国两度诱骗虞国(今山西平陆北)借道,先后发兵攻灭虢国(初都厂阳,今山西平陆东北,后迁上阳,今河南三门峡东)、虞国的作战。自曲沃武公取代晋侯至其

春秋战国 以王命讨不庭

以王命讨不庭  公元前713年,郑庄公借口宋国没有朝见周天子,以「王命讨之」,联合齐、鲁两国攻宋,大败宋军。又以戴国、许国不派兵帮助伐宋为由,灭戴分许。郑庄公「以王命讨不庭」,标志着诸侯借周天子之名进

知名人物 郑之蕃人物简介

·郑之蕃郑之蕃,数学教育家。长期在清华大学执教,是清华大学算学系的第一任主任。50年代积极从事了数学名词的审定工作。郑之蕃,号桐荪。1887年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盛泽镇。其父郑式如在清朝末年得风气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