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假途灭虢之战(春秋时期)
Posted 大夫
篇首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假途灭虢之战(春秋时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假途灭虢之战(春秋时期)
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二十二年(前655年),晋国两度诱骗虞国(今山西平陆北)借道,先后发兵攻灭虢国(初都厂阳,今山西平陆东北,后迁上阳,今河南三门峡东)、虞国的作战。
自曲沃武公取代晋侯至其子献公时,晋国重新统一,晋献公实行强公室、弱公族的措施,加强军政建设。打击戎狄部族,吞并弱小诸侯国,奠定了晋成为中原强国的基础。同时,晋积极致力于开拓通向中原的道路。因此,攻灭晋西南方的虞、虢成为晋打通南进中原道路的首要任务。为防备两国联兵抗晋,献公采纳大夫荀息的建议,针对虞公贪财好利且深信“同宗不相欺”的弱点,决定采取近交远攻,尔后各个击破的策略对付两国。
周惠王十九年,晋以贿赂手段请求虞公同意晋军经虞南下攻虢。虞公不顾大夫宫之奇的竭力劝阻.同意晋军越境攻虢,并主动提出发兵作攻虢先锋。夏,晋大夫里克、荀息率军会合虞军攻占虢都下阳,迫虢渡黄河南迁其都至上阳。晋就此控制了虢、虞之间的要地。二十二年,晋献公故伎重演,再次向虞借道攻虢。
虞大夫宫之奇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作比喻,向虞公晓以虢、虞两国存亡相依之重要性,力主拒绝晋之请求。但虞公认为晋、虞同宗,不会相欺,再度同意晋之清求。十月十七日,献公亲率晋军假道虞国南渡黄河围攻上阳。十二月初一,上阳失守,虢亡。虢公丑逃往周。晋军凯旋回师,途经虞国驻扎时,乘其无备,发动突袭,生擒虞公,攻灭已处于孤立无援境地的虞国。使晋南部疆域延伸至黄河南岸地区,为晋图霸是原创造了有利条件。
点评:晋假途灭虢之战在历史上曾经常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为强兼弱,大吞小过程中所惯用的“一石两鸟”策略手段,而此战中所反映的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为后世兵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北宋赵匡胤“假道荆湖”,袭占荆、湖,并灭南平、武平两地割据势力,就是显著一例。
又如北宋被金国用此计与宋联合灭辽,最后亦为金国所灭。而南宋不吸取北宋灭亡的经验教训,反尔被蒙古用此计先与其联合灭金,最后又将其灭亡。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毛主席不顾国内外的重重困难,毅然决定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直至胜利,则是对唇亡齿寒另一种方式的应用)。
相关参考
中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战争,因楚军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败晋军而得名。公元前597年春,楚庄王率师围郑(今河南新郑一带),攻下郑都。六月,晋中军元帅荀林父率军救郑,但军帅间对和战久议不决。主战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长期争霸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少击众、以弱胜强的一个典型范例。“”这个成语典故,就产生在这次战争中,最早说这句话的人,就是晋国的公子重耳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长期争霸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少击众、以弱胜强的一个典型范例。“”这个成语典故,就产生在这次战争中,最早说这句话的人,就是晋国的公子重耳
先轸(?―前627年),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又称原轸。先轸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打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成
周灵王十年(公元前562年),在晋悼公兴复霸业之战中,晋、宋、鲁、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齐联军两度进攻郑国(今河南中部)的作战。在晋楚争霸战争中,介于两强之间的郑国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因而
年龄战国人物本名:晋鄙所处时期:战国时期民族族群:中原族作古时刻:公元前257年国籍:魏国职业:将领晋鄙人物平生率军救赵晋鄙是战国时期魏国将领。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已经在长平之战中大
周简王十三年至周灵王十四年(公元前573年―前558年),晋悼公为在中原复兴晋国霸业而进行的战争。春秋中晚期,中原诸侯盟主晋厉公屡屡失信于诸侯,致使中原各国多怀叛逆之心。当时,晋国栾氏、邵氏、中行氏三
周简王元年(公元前585年),晋、卫、郑三国及伊洛、陆浑、蛮氏之戎的联军进攻宋国(今河南东部一带)的作战。周定王十九年(前588年)、二十年,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国连续两次发兵侵占其东南邻国许国(今河南许
年龄战国人物中文名:荀息别号:原氏黯国籍:晋国民族:华夏族出生地:晋国死日期:公元前651年职业:晋国医生重要造诣:假途灭虢、累卵之危、献公托孤姓:姬氏:荀本氏:原氏子:荀逝敖孙:荀林父、荀骓、荀首荀
春秋时期,特别是中后期,以秦、晋、楚、齐、郑、吴等为首的诸侯国掀起争霸竞赛,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的逐渐频繁,发生了崤之战、城濮之战、鄢陵之战、长勺之战、柏举之战等著名战役。而在此间,也诞生了无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