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古城历史

Posted 古城

篇首语: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云南丽江古城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云南丽江古城历史

1.丽江古城的历史

丽江古城经由历代木氏先祖主持建设。追朔“丽江人”的建筑史,从古代的洞穴居、树巢居、井干式的木楞房发展到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的古城民居模式。古城民居的平面特点是以院子为中心,内向的庭院组合,厦子(外廊)是纳西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1254年丽江木氏先祖归附元世祖忽必烈,在古城设三赕管民官,其建制隶属于茶罕章管民官,公元1276年,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公元1382 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并封为世袭知府。丽江古城、丽江军民府(木家院),其建设别具一格,气势恢弘,亦是当时木氏家族政治、经济、权力的象征。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记中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栉比”。就是对当年丽江古城之繁盛景观的真实写照纳西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民族,由于丽江处在南丝绸之路的口岸及茶马古道上。是滇藏贸易的集散地。从公元 1253年,忽必烈驻军丽江带进了外来文化,后期受中原文化影响,如藏传佛教、道教,直到20世纪初,又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加上纳西民族古老的东巴教、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绘画及被称为元人遗音的纳西洞经古乐等。凡此种种,都能兼收并蓄,共存发展。这些文化影响更增添了丽江古城的内涵。

古城之美还在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自然与和协,古城西北方30公里处是海拔5596米,至今尚未被人类征服的玉龙雪山及第四世冰川遗迹。玉泉水分西、中、东三大主流,流入古城区分成若干支渠,使水网与五花石铺就的道路网相互交织,真有“家泉水绕诗咏,户户垂扬入画图”之妙。引得许多中外建筑学家赞叹,素有“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美称。一直以来,无数海内外游客被古城、雪山所吸引,纷至沓来,在古朴自然、幽雅宁静的古城中流连忘返。

2.关于丽江古城的历史或传说

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丽江古城根据文化遗产遴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批准时间:1997年12月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云南省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编号:200-017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另一个是歙县)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

丽江古城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 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修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它们见证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3.古城丽江有多久的历史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 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历史轨迹: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古色古香的丽江古城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丽江(28张)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2003年4月,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便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4.丽江历史和文化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

本质特征。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符合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理由。

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井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 1986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共评出“专家学会组”、“媒体大从组”与“网络 手机人气组”三类奖项。“媒体组”与“人气组”分别以媒体投票及网友、手机用户投票的方式各产生12个获奖地方。而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浓墨重彩推出的“专家学会组”奖项则别具一格,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中就有久负盛名的丽江大研古镇.

文化风俗

文化

这种文化的演变在汉化程度最高的丽江古城反映的尤为明显,在96年地震和随之而来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后,汉语的云南方言逐渐替代纳西口语成为古城社区的主流语言,而年轻纳西夫妇也开始用汉语对子女进行教育。 而在1990年以前的丽江,纳西的口语在古城是一种缺省的社会交流工具,即使子女在学校接受汉语的教育,但是纳西家庭中和纳西少年之间却都用纳西语进行交流。1996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丽江的民众带来信心,而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汉语的方言替代纳西口语成为丽江(古城)的交流工具,这则使纳西传统文化的前途显得更为严峻。不过随着打跳歌、纳西净地、东巴吉日经等纳西语歌曲风靡古城,意味着纳西本土文化的回归潮流正在兴起。

两性风俗

如同今日汉族的父权社会,丽江坝区的纳西家庭大多被男性所主掌,而与泸沽湖的摩梭女性家长制有所不同的是,纳西妇女承担着比汉族妇女更承重的家务和社会义务。

在丽江古城,四十多岁的男人养花养鸟甚为普遍,这给人以纳西族过于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的印象,其实,除了掌握家庭之外,这也和丽江传统的商业经济而非手工业经济有联系。纳西女性不仅要承担家务,而且还要赚钱养家,在古城原先的四方街菜市场,操刀卖肉的绝大多数是中年妇女,而男性则在一旁收钱、观看。1980年代,《南华早报》的记者在古城关门口看到这一场景,以至于得出纳西社区仍保留母系遗风的结论。

在1253年蒙古人征服丽江之前,丽江的纳西和泸沽湖的摩梭同处于母权社会,1253年以后倾向于中原汉文化的木氏逐步使纳西家庭受到汉族父权制度的影响,1723年汉族的流官取代木氏家族统治丽江,大量的汉族的价值观,包括父权社会的规范和父母包办的婚姻制度开始盛行,纳西妇女不仅失去了对家庭的掌握,同时由于恋爱自由和性的自由遭到儒家汉制的抵触, 纳西少女情死的人数急剧上升,有些私定终身的男女则越过金沙江迁到摩梭社区,寻找自由的爱情。

1970年代以后出生的纳西青年男女,已经不再遵从传统的价值,他们和大陆的新新人类一样,从西方涌入的文化中寻找纳西祖先曾经拥有的自由精神。

5.丽江的历史沿革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

汉属越郡。

三国属云南郡。

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木氏土司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丽江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2003年4月,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相关参考

1922年的云南大理 那个你没见过的美丽古城

1922年,位于大理古城外的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它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苍山脚下的古村落,古色古香。>

纳西族都有哪些文化遗产 纳西族文化

云南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7年12月丽江地处云南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

纳西族都有哪些文化遗产 纳西族文化

云南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7年12月丽江地处云南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

大理历史简介

大理古城简介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大理为1982年2月8

山西的历史名城

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

求云南旅游全程攻略

一、吃说实话,被各大旅游书籍记录的丽江小吃几乎没几样好吃的。丽江粑粑就是没放料的烧饼,过桥米线也就是一碗鸡汤,黄豆面之流就更不用说了,连纳西本地人大多都已经习惯接近川菜风味的改良后的纳西菜了,个人觉得

沐滂历史

一、从广东深圳到云南丽江要多少钱您好!1、飞机,深圳有到丽江的航班。价格在1000左右。您可以在了“去哪儿”网上查看特价机票。网址:2、火车。先坐车到广州。广州有到昆明的火车。K230,广州东:07:

永胜县城海拔多少

问题:永胜县城海拔多少?回答:永胜县城所在地为永北镇,其海拔高度为2140米。一、永胜县简介永胜县是云南省丽江市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长江上游,丽江市中部,县城永北镇。截止到2008年

云南省大理的简介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巡洱海

抚仙湖下真的有座古城吗

神秘的抚仙湖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位于云南玉溪。一个被当地人称为水鬼的潜水爱好者———耿卫,在抚仙湖潜水时的一个惊人发现,让抚仙湖显得更加疑云重重。他发现在湖底有大量的人工建筑遗迹,遗迹的规模之大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