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阶段特点

Posted 中国古代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阶段特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阶段特点

1.高中历史如何答特点

当然,既然是特点,就要答其他时代没有的,比如答几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就要结合时代背景,生产力特点,还有发生国家等。

一定要结合历史事件所处时代背景,如是奴隶社会或是封建社会,当然也要背一些,比如想到封建社会就立刻想到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生产力不发达等,还有看其是否顺应时代潮流等。一定要看书,背不背无所谓,一定要多看几遍,多做选择题,练出题感来 。

给你看看高中历史各种题型怎么答吧1.熟记史实 历史是最强调背记的学科。为什么呢?历史背记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史实,二是分析。

而政治的背记,主要是分析,对事实的记忆则很少,所以远没有历史难记。不背行不行呢?不妨分析几次历史试卷,看看有多少分是记忆不清丢失的,答案不言自明。

事实上,史实不清、审题不细,是历史丢分的两大原因。怎样背记史实呢? 第一,精细读书。

要一个句号一个句号读,包括导言、注解、图示在内。2002年高考,有一题问葱岭的地理位置,得分率很低。

其实,“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答案就在古代史课本的小注里。这启示我们一定要细心读书,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时。

第二,动手总结。一定要落实到笔头上,因为看和写的感觉完全不同,而考试是写,不是看。

尤其是第一轮复习,宁可罗嗦些,也要把总结写全。以下给出分析历史事件的通用格式,具体操作时,应有所取舍: 1.名称及其含义(例如: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2.背景 (1)原因(事物发生的必要性):主要原因(主要矛盾)、次要原因(次要矛盾),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具体表现),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导火线 (2)条件(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时代、其他 (3)目的(原因和条件是客观的,而目的是主观的) 3.经过:力量、领导、阶段及阶段特点等 4.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特点(极其重要!特点=不同点=考点),经验、教训 第三,注意特点。

特点就是不同点,例如《农政全书》的特点主要是介绍西方水利技术。特点就是考点,所以要非常重视,尤其是时代特点,往往是答题隐含的大背景。

第四,定期背记。读—写—记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所以在平时就要有计划地逐步背记。

例如一星期背一章,或与老师的复习同步。不要到考试前再背,那样很不牢固;也不要考什么背什么,那样很不系统。

2.把握联系 高中历史的特点,是注重前因后果,注重分析知识的相关性,而反对孤立的知识点背记。其实,出题的过程,就是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做题的过程,就是剖析联系的过程。

把握联系,主要有两个步骤: 第一,纵横结合。一方面要注重纵的联系(时间联系),另一方面重视横的联系(比如地域联系)。

特别注意因果联系,这是所有联系的核心。 第二,编织网络。

纵横结合,经纬交错,就成为知识网。 3.加强审题 近年的高考,越来越强调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尤其是材料题),与课本知识结合,共同构成答案。

这样,审题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审题要注意三点: 第一,准。

就是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一道大题设多问,不仅要审大题题干,还要审每一问的题干;一组选择题有多道,不仅要审每道的题干,而且要审总的题干。

第二,全。就是问的都要答,切忌答漏。

题干的每一句话(尤其是材料题),一般都包括至少一个信息点,答案上每个点都有分。 第三,注意“弦外之音”。

近年文综高考的答案,常有些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这些分都爱丢。例如2002年高考历史大题,考查旅大主权的变迁,如果仅按上面要求审题,会丢掉“不尊重中国领土主权”“背着中国拿中国主权和利益作交易”等要点。

这些要点,来自题干的“弦外之音”:本题的主旨是主权问题,故应围绕此点答题。这种分很不好拿,但是如果做题时想一下每题的宏观主旨(而不是单纯就题论题),就有希望得分。

(二)误区辨析 第一,不可以做代记。*做题记知识点,永远不够系统,会割裂联系。

做题这个手段很好,但不可滥用。 第二,不可滥搞联系。

要以把握基本的知识网络为主,专题史不要太多。

2.高中历史如何答特点

这个你要多看历史教科书啦,要考的是你的综合归纳能力,如你所说的农业,要看教科书上的相关章节是怎样讲的,以夏,商,周经济特点为例,它是以农业为主。你就从以下方面来答:

1:农业的生产工具、农作物的种类及收成情况

2:人们(男女)在劳动中的分工关系

3:政府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说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是支持还是反对或不作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各代政府都主张重农抑商的)

4:当时社会手工业发展到什么水平,有哪些特点(生产什么、用途、工艺水平等)

这是我从其它百度知道上弄来的参考答案,以供参考。

最佳答案检举 1)农业是夏、商、周的主要经济部门。农作物品种较丰富,农具以石器为主,农业水平和耕作技术有较大发展。

(2)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那个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玉器加工和纺织业有很大发展。出现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漆器制造已达较高水平。

3)商业、城市和交通较发达。交通工具种类多,商朝以贝为货币,商都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商周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西周从都城到全国有几条宽广的大道

?si=2

参考资料:

3.高中历史分为几个阶段,几个时代

高中历史

一、时间: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二、本期历史的分期:本期中国历史包含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三个阶段。

1、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由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组成。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到奴隶社会诞生之间这段历史则被称为历史传说时期。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面看,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2、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奴隶社会的历史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即:

(1)、奴隶制的创立(奴隶社会的开始)时期——夏朝,统治时间为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中期。公元前21世纪,大禹传子,夏朝建立,我国进入奴隶社会。从“禅让”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奴隶制发展时期——商朝,时间为前16世纪中期至前11世纪中期。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奴隶制经济和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商朝高度的奴隶制文明,在世界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3)、奴隶制的强盛时期——西周。统治时间为前11世纪中期至前771年犬戎破镐京,都城在镐京(今西安)。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的统治者实行井田制和分封制,巩固了奴隶主的统治,扩展了奴隶制的国家和疆域。

(4)、奴隶制的瓦解时期——春秋,时间为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前476年。春秋时期的主要历史特点是诸侯争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东周王室衰微,大田诸侯争霸。“春秋无义战”,争霸战争实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学生的灾难和痛苦。这时,以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井田制开始瓦解,我国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4、封建制的形成时期——战国: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瀛政统一中国。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一方面战国七雄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征战不断,另一方面地主阶级展开强大的变法运动,以改良的办法在中国确立起了封建的政治制度。

4.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是怎样的

(一)知识量与信息量大。高中,一共要开设十多门学科: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和人口学等,每一门学科又有五六个知识模块,知识量都很大。而且不同的学科又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按照学科分类有: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中生物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方法、高中地理学习方法、高中英语学习方法等。

(二)难度增大。由于教材的抽象概括性强,不少高中学生适应不了,认为太枯燥、太难懂。难度增大还表现为高中课程学习进度快,学习方法灵活,如果跟不上进度,往往会出现“消化不良”现象,影响后续的学习。

(三)综合性强。到了高中,要理解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科的知识。由于学科之间相互影响,一科没学好,往往波及好几科的学习。其中尤以语文和数学对各科的影响面最大.。

(四)系统性强。高中的学习是初中学习的深入和发展。高中不像初中阶段,很多学科是新升设的,与小学的学习往往没有直接的联系,小学学得不好,对初中不会带来很大的困难。不少学生.到了高中学习水平很难提高,甚至发生严重的掉队现象,原因之一是初中的知识没学好,拉了高中学习的后腿。至于高中所学的知识,系统性就更强了,一步落后就会造成步步落后的严重局面。

(五)能力要求高。要想搞好高中的学习,除了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外,更需要较高的能力才行,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

此外,高中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老师对学生不再每事必问,学习中的不少环节,几乎都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去完成。例如,拟习、记笔记、课后复习、单元复习、考后分析、学习小结等等多要靠学生自己去做。

但是,不少学生上了高中仍然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简单的学习方法,没有改变学习方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是听讲和完成作业,对老师不检查的学习环节,对较多的自由安排时间,从不顾及,结果学习成绩下降。

总之,同学们只有了解了高中学习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高效学习方法,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更快地适应这一阶段的学习。

5.高中历史时期总结

我已经上大一了,资料整理的都有遗失了,这是我在高中的时候,用的一个资料,很不错,你看看吧,兴许对你有帮助。

中国古代史隐性知识总结1、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三种类型:①国有制,又分为奴隶社会土地国有(井田制)和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均田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2、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1)儒家推崇“仁治”,实行“仁政”;(2)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3、中国古代三个经济重心:(1)先秦在关中地区(2)秦汉移至黄河中下游(3)唐宋明清向南方转移。4、中国古代变法改革的四种类型:(1)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2)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如商鞅变法(3)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4)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改革。

5、中国古代四个文化典型:(1)夏商周文化是青铜与历法(2)秦汉文化是丝绸、冶铸与水利技术(3)隋唐文化是博大精深,全面辉煌,“中华文化圈完全形成(4)宋元文化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6、中国古代赋税史上的四大税种:(1)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2)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3)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4)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兵役及各种苛捐杂税7、中国古代四大封建都城及特点:(1)唐都长安,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2)宋都东京,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突破了唐朝“市”与“坊”的界限,出现夜市,还有娱乐场所瓦肆(3)元朝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还是文明世界的商业大都市(4)明朝北京,布局严整,建筑华丽,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8、中国古代赋税改革的五大趋势:(1)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2)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3)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税种由繁到简(4)征税时间由不定到基本定时(5)征收商品税越来越重。9、对外交往的途径和繁盛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交流的途径:①贸易,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②官方互派使节、留学生③宗教传播④战争。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1)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2)海运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3)王朝统治者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4)政局稳定。

10、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路六次演变:(1)秦汉时期主要以陆路为主(2)隋唐时期既有陆路又有海路(3)两宋时期海路贸易发达(4)元朝时期陆路、海路、内河漕运并举(5)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远达东非、红海,但中后期逐渐闭关(6)清朝闭关锁国,只准广州一地对外通商。11、关于民族问题。

民族融合的特点:团结友好是主流;中心内容是扩大先进的中原文化,少数民族封建化;民族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各民族特点、优点的融合充实了中华民族这个统一体。民族关系的基本观点:①尊重少数民族自身发展史(发展历程、贡献、特点)②肯定其开拓边疆,共同缔造祖国的贡献,丰富了祖国文明③正视民族战争:是内战,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进步与反动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分④承认民族压迫,其实质一般是阶级压迫。

12、中国古代民族战争的五种类型:(1)民族掠夺战争,如匈奴对汉的战争(2)民族征服战争,如元的统一战争(3)平定民族叛乱战争(4)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如五胡反晋(5)反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如戚继光抗倭。13、中国古代五个时期的货币及影响:(1)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货币,是诸侯国商业兴盛的表现,但货币不统一妨碍了各诸侯国经济交流(2)秦把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有利于各地经济交流(3)王莽发行大钱取代西汉五株钱,是掠夺财富的一种手段(4)北宋市场流通的有铜钱、铁钱和金银,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又出现“会子”。

(5)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14、中国古代改善民族关系的六种形式:(1)和亲(2)会盟(3)册封(4)纳贡,如宋向辽、西夏进贡“岁币”(5)边境贸易,如设立榷场(6)设置管辖机构。

15、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呈现的六个特点:(1)春秋末年,孔子兴办私学,打破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2)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郡县学,初步建立起教育系统(3)唐朝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专业教育确立(4)宋朝制度更加完备,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5)明朝各级学校的教育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实行八股取士(6)清朝在教育上进一步加强文化专制,书院逐渐成为官方学校。

相关参考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

1.高中历史时期总结我已经上大一了,资料整理的都有遗失了,这是我在高中的时候,用的一个资料,很不错,你看看吧,兴许对你有帮助。中国古代史隐性知识总结1、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三种类型:①国有制,又分为奴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如何做好课改下的高中历史复习

因2007年高考方案的出台,自高二下学期开始,非历史专业班的学生就已经转入了复习阶段,内容是历史必修I、II、III共三册。如何做好第一阶段的复习,为高三的总复习打好基础,是摆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的一个

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广告发展的过程与特点急急急……

就广告业务形式的发展历程而言,中国与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和市场大都有一个自然成熟发展的历程;而中国的市场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曾经历过几十年的计划经济过程,对于广告业

高中历史教师论文范文

1.急求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一篇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本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特点出发,注重从高中学生更热衷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去探讨问题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简述各阶段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特点分别如下:1、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尝试阶段特点:会计核算电算化,它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财务核算和报表核算。2、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

“湖广熟,天下足”,明代经济有哪些阶段性特点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雷晓凡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漫长历史,在社会各领域均有着不少巨大的成就。明代的经济也是后世津津乐道的史学话题之一。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认知,以分门别类的方式和大家聊聊明代经济的阶

高中各科竞赛都有什么特点

数学:竞赛题目不难,但是很难想到突破口,这初步看来似乎是要靠运气,但是实际上不然,看似运气,实际上是平时积累的经验,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说也说不出来,就是一种感觉。有些人竞赛厉害,并不是他一定就多猛,

高中历史一本通整合

1.高中历史1949过渡时期(1949-1956)一、阶段特征:本单元讲述了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

庾信辞赋的特点分几个阶段

庾信辞赋特点庾信是南北朝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骈文家和辞赋家。庾信辞赋特点是融贯南北文学的精华。他的作品是南北融合,和南北文化交流的重点之作。早期作品与晚期作品有所不同,这也与他生平经历有关的。庾信写

高中历史老师述职报告

一、高中历史总结怎么写高中历史考试特点是史论结合、知识点多而交叉,这也使得高中历史不光靠背一背就可以了,还必须进行系统总结。1、听课方法高中历史必须把掌握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必须在掌握史实基础上思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