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人是怎样传承古老的“热美蹉”的
Posted 纳西族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纳西族人是怎样传承古老的“热美蹉”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纳西族人是怎样传承古老的“热美蹉”的
云南向来被称为“歌舞的海洋”。云南已收集各族民歌、民曲2万多首,舞蹈6000多套,器乐200多种,民族乐器多达300余种,是中国民族乐器数量最多的省份。
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当地歌王杨庆科。炉膛里松木熊熊燃烧,75岁的老歌王侃侃而谈:“14岁跟着爷爷学锅庄,年轻时与别的村庄比赛对歌,能从路上唱到家中,边唱边跳绝不重复,3天3夜不合眼。”这一壮举为杨庆科赢得了歌王美誉。
为了传承包括锅庄舞在内的各族民间舞,已出版《欢乐香巴拉》等VCD教学光盘,把广场舞普及到了全州3县12乡镇城乡社区,普及率达85%。
在纳西族地区,还流传着一种产生于氏族社会时期的原始舞蹈音乐——“热美蹉”。著名纳西族学者宣科深入研究发现,热美蹉起源于先人对自然的恐惧心理:“热美”是一种精灵,专门吮吸死者灵魂,为保护亡灵,人们在守灵时边唱边跳,以吓唬和驱赶“热美”。至今,热美蹉还在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保存完好。大东乡于1990年初组建热美蹉艺术团,成立“大东乡热美蹉协会”,引导民间组织培养新一代热美蹉继承人。
如果说热美蹉是纳西族歌舞的乳汁,那么章哈就是傣族人生活中的盐巴:没有章哈的生活,就像饭菜里没有盐巴一样乏味。章哈,既指“歌手”,也指傣族传统曲艺唱曲形式。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委宣传部部长刀亚斌说,泼水节,由她担任总顾问的勐腊县大型歌舞表演《南腊之歌》,就是以章哈调为主旋律来设计各个舞段。
随着老一辈章哈的相继离世,这些年傣族民间听章哈的风俗已远不如前。为此,西双版纳州编印了第一本傣文版《章哈学习演唱手册》,对章哈艺人进行集中培训。从2008年起,云南省政府对省级非遗传承人给予人均3000元的传承经费。一些章哈收到这笔钱感动得流泪:“感谢对我们民间艺人的关心,派人送来了补贴,让我们享受到了祖辈做梦都想不到的幸福。”
相关参考
从东巴教的经典及其活动内容等方面看,它基本上是在原始巫教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保留有较浓厚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残余。东巴教所宣扬的核心观念便是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即认为山、水、日、月、风、雨、雷、
“调膘水”是驯鹰的关键,“膘水”是指鹰肚子里的油水。在“熬鹰”的头一两天内,鹰每天要吃约三两上好的新鲜牛肉,让它吃饱,吃好。然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要控制鹰的进食量,每天仅让它吃八九成饱,让鹰保持在最佳
丽江泸沽湖边的纳西族的一支:摩梭人,实行的是“阿夏”婚。“阿夏”是摩梭语,意为亲密的情侣。“阿夏”婚有两种形式,即阿夏异居婚与阿夏同居婚。阿夏异居婚也叫“走婚”,其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建立阿夏关系的
结婚前一天,新郎家也是一片忙碌,布置沿房堂屋,扎搭彩棚,到处张灯结彩,写贴婚联等,同时要杀猪宰羊,挂一红纸或纸绸裹扎的筛子,上插三枝柳箭,并写“麟麟在此”四字。以阻白虎。新床由媒人和新郎佼母安置,并请
纳西族信奉的东巴教,是世俗化的、多神崇拜的宗教。神灵们大我和人类没有什么差别,无论长相还是生活方式。天神子劳阿普是个羊倌,牵着狗打猎、捕鱼;阳神、阴神在挤牛奶的同时,还搓麦穗、织毛毯。纳西人关于神的想
老的东巴画是最具特色的纳西族美术遗产。纳西族东在做仪式时,要绘画各种各样的佛神、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并对他们进膜拜与祭祀,这种服务于宗教活动的各种绘画,统称为东巴画。东巴画是东巴文化的
拍板,简称板,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唐玄宗时,梨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此板,故又称绰板。满、蒙古、纳西、畲、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满族称察拉齐。此外还有扎板、大板之称。古代流传全国各地,现代流行于辽宁、
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
...时,梨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此板,故又称绰板。满、蒙古、纳西、畲、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满族称察拉齐。此外还有扎板、大板之称。古代流传全国各地,现代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山西、陕西、河北、河...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及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水族人口数为406902。使用水语,属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