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拍板”是怎样的一种古老乐器
Posted 纳西族
篇首语: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纳西族的“拍板”是怎样的一种古老乐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纳西族的“拍板”是怎样的一种古老乐器
拍板,简称板,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唐玄宗时,梨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此板,故又 称绰板。满、蒙古、纳西、畲、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满族称察拉齐。此外还有扎板、大板之称。古代流传全国各地,现代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山西、陕西、河北 、河南、福建、台湾等省区。
历史久远。古代的拍板,是由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隋代已应用于乐舞、仪礼和佛教音乐中。在敦煌千佛洞的唐代初期壁画中,已绘有击拍板的乐伎像。吉林省渤海墓葬群( 公元698年—926年)壁画中,也有一女乐伎怀抱拍板的图像。《旧唐书·音乐志》载:“拍板 ,长阔如手,厚寸余,以韦连之,击以代扌卞”。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载:“夷部乐”有铁拍板,壶芦笙。当时,拍板已在宫廷的燕 乐和北方民间流行的散乐中使用。唐代诗人曾为拍板写下诗篇,如朱湾在《咏拍板》中说:“赴节心长在,从绳道可观。须知片木用,莫作散材看。空为歌偏苦,仍愁和即难。既能亲掌握,愿得接同欢。”杜牧的诗中也有:“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之句。从成都王建墓的乐舞石刻中亦有击拍板形象可以看出,在五代前蜀宫廷乐队中,拍板已是重要的节奏乐器。
宋代,拍板已用于宫廷的教坊大乐、小乐器合奏、马后乐、民间器乐和说唱音乐中。宋代陈旸《乐书》载:“拍板,长阔如手,重大者九板,小者六板。”由此可知,唐宋时期的拍板有大、小之分。到了元代,拍板以宫廷乐器载入正史,《元史·礼乐志·宴乐之器》:“拍板,制以木为板,以绳联之。”
元代陈元靓《事林广记》载:“《满庭芳》……十拍板音韵 宣清,……诗曰:鼓拍清音按乐星,……板声有若静鞭鸣。”说明它在由扁鼓、笛和板组成的民间器乐鼓笛曲中是主要乐器,也是曲艺唱赚的伴奏乐器。它还是杂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明、清的中和韶乐、清乐和番部合奏等宫廷音乐都使用拍板。在近代的满族民间歌舞中,拍板还是主要的伴奏乐器和道具。
用红木、紫檀、花梨或荔木制作,历代因使用目的不同,板的数量也不一致。通常由五六块板组成,最多者九板,最少者三四板。满族的拍板多为两板或三(两大一小)板,除木制者外,还有用铁片制成的。每块拍板的上端均钻有两个小孔,用细皮条或丝绳串联,下端可自由开合。
传世拍板有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六联拍板(图清代留联拍板),用红木制成,每板长40.5厘米、上宽7.9厘米、下宽8.5厘米、厚1.8厘米,两端均呈钝三角形,为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制品,此拍板与五代前蜀王建墓乐舞石刻中的拍板完全相同。 现代福建南音所用五联拍板,多用荔木制作,中间稍小的三板长26厘米~30厘米、宽8厘米、厚2厘米,外侧略大的两板长30厘米~34厘米、宽10厘米、厚3厘米,每板的两端和外侧两板的外面均为半圆形。
演奏时,左右手分握外侧两板或左手握三板、右手握两板,将拍板置于胸前,互相撞击发音。无固定音高,音响清脆、短促,穿透力较强。用于福建南音器乐合奏和梨园戏伴奏,常在乐曲强拍上击奏,是力度变化不大的节奏性乐器。演奏满族的察拉齐时,左右手分执大小板互击,或左手托持大板、右手执小板,用小板撞击大板发音,用于合奏或歌舞伴奏。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拍板多副。其中有一副清代三联拍板,红木制,三板厚度略有不同,盖板最薄,板面中间隆起呈脊状,板的上端呈弧形,下端齐平。另一副满族六联铁拍板,上端弧形,下端齐平,六板为一副。还有一副南音五联拍板,荔木制。在这些藏品里,清代三联木拍板和南音五联拍板,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相关参考
云南向来被称为“歌舞的海洋”。云南已收集各族民歌、民曲2万多首,舞蹈6000多套,器乐200多种,民族乐器多达300余种,是中国民族乐器数量最多的省份。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当地歌王杨庆科
蜂鼓是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细腰鼓,其式样和演奏方法与朝鲜族长鼓相似,两者同出一源。困鼓身形似蜂腰而得名,又以横置胸前演奏而有“横鼓”之称。蜂鼓的源流沿革蜂鼓,为壮族的一种古老击乐。蜂鼓在古代不仅叫作
纳西族信奉的东巴教,是世俗化的、多神崇拜的宗教。神灵们大我和人类没有什么差别,无论长相还是生活方式。天神子劳阿普是个羊倌,牵着狗打猎、捕鱼;阳神、阴神在挤牛奶的同时,还搓麦穗、织毛毯。纳西人关于神的想
库布孜,是哈萨克族诸多乐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属弓拉弦鸣乐器,其琴身是木制的,由琴箱、弦轴和弓子三部分组成。琴身全长为60-70厘米,音箱上宽15厘米,下宽10厘米,长24厘米。音箱腹面张开,背面下部蒙有
二簧,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形同汉族京胡,音色脆亮,用于演奏“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形制与京剧伴奏乐器京胡相同。琴筒竹制,圆筒形,多使用一截两端通透的毛竹筒制作,筒长
二簧,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形同汉族京胡,音色脆亮,用于演奏“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形制与京剧伴奏乐器京胡相同。琴筒竹制,圆筒形,多使用一截两端通透的毛竹筒制作,筒长
东巴画是纳西族古绘画中一种最原始最有代表性的宗教绘画艺术,东巴画种类繁多,每一幅画就是一个或几个动人故事的演绎,按其形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竹笔画。主要用于东巴经书的封面装帧、题图、插图以及一
东巴画是纳西族古绘画中一种最原始最有代表性的宗教绘画艺术,东巴画种类繁多,每一幅画就是一个或几个动人故事的演绎,按其形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竹笔画。主要用于东巴经书的封面装帧、题图、插图以及一
东巴教是纳西族固有的一种原始多神教。因其巫师叫“东巴”(泸沽湖地区叫“达巴”),故称东巴教(“东巴”为纳西语,意为“智者”或“山乡诵经者”)。东巴经原先多来源于纳西族先民原始巫教的一些口诵经咒,后来又
东巴教是纳西族固有的一种原始多神教。因其巫师叫“东巴”(泸沽湖地区叫“达巴”),故称东巴教(“东巴”为纳西语,意为“智者”或“山乡诵经者”)。东巴经原先多来源于纳西族先民原始巫教的一些口诵经咒,后来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