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扩招的利弊
Posted 经济
篇首语: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学扩招的利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学扩招的利弊
大学扩招的利端:
(1)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
以前,上大学等于拿到了铁饭碗。
大学急剧扩招,升学率持续上升,进入普通高校不是难事。
(2)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
(3)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当前阶段,人口特别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学校,减少当前的就业人数,降低就业压力。
(4)发展经济,拉动内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低谷,大幅度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借此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经济的增长。
(5)实现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
我国大规模扩招,提升教育发展阶段,是使更多的适龄青年享受教育的一个措施。
大学扩招的弊端:
(1)扩招政策首先导致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和基础设施的不足。
(2)同时,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以湖南为例,从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数量增加了4.2倍,而教师数量仅仅增加了2.1倍。
(3)客观上,扩招政策扭曲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和薪水的下降。
扩展资料:
大学扩招的背景: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积极肯定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
大规模的国企改制开始推行,经营不善的国企纷纷倒闭。
政府开始精简人员,国企改制导致了国企不可能像之前那样大规模接受大学生,于是1996年,国家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
同时,在1992年到1998年,由于国企改制,市场经济改革等原因,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人群(国内称之为下岗职工)。
其中1997年全国下岗人员为2115万人。
经济方面,90年代前期,中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极高,朱镕基开始对过热的经济进行降温——也就是著名的软着陆。
通过1993年-1996年的软着陆,使通货膨胀率成功的从1994年的24.1%下降到1996年的8.3%,但是同时,经济增速也大大放缓,国内需求疲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学扩招
相关参考
1978年7月,天津市市委决定:天津自筹经费建立大学分校。在完成国家当年下达的招生任务外,全市再扩招8000人左右,由各分校进行培养,这在国内是一个创举。1978年9月,在原天津市第八中学的基础上,成
经济全球化之利弊论引言:自20世纪晚期,随着冷战的告终,“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最时髦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些经济学加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富有,可以过上
1.用英文来表达英国脱欧的好处和坏处作者:扣小米链接:/question/40597030/answer/107662093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制度的利弊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完善干部制度和提高干部素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苏联各级领导干部更换比例比赫鲁晓夫
转基因技术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
浅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东方战线”的利弊得失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曾提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东方战线”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但叙述较
浅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东方战线”的利弊得失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曾提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东方战线”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但叙述较
募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它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吴起。到底什么是募兵制呢?在春秋时期,国家征兵只是针对于世家子弟中的男丁。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这已经无法满足国家战争的需要。于是便开始向普通大众征壮丁,但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秦,中华大地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从那里开始了绵绵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
科举制度是我国早期出现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制度的出现对社会发展以及政治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科举制度从出现到被废除其间经历过多次改革,虽然在改制的道路上科举制的作用也在发生着改变,但是从根